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3课文是怎样运用反衬手法卒章显志的? 4.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课文中对异蛇的形象及剧毒的描写,对“乡邻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写,对悍吏骚扰情况的描写,对蒋氏感情的发展和变化、内心活动、神情态貌的描写,都生动传神。教师在讲解这一特点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5捕蛇者说难句例解。 以啮人,无御之者。 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 “以”,有人认为用法同“而”,连词,这里不取。因为从文气来看,并不通畅。我们以为,或可看成作“用”讲的介词,后面省去“以”的连带成分“毒牙”一类的东西,也可以用代词“之”代替“毒牙”等。同样结构如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或说同“已”,时间副词。又如:“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王以和三晋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一毒之”是“以之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宾语“之”。“毒”作“恨”讲,广雅释言:“毒,俗也”又如:“死者不毒,夺者不温。”(孙膑兵法行篡)“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韩非子用人)或说“毒”作“害”讲,参阅下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说明。 译文:你把这差事当作灾难吗? 饥渴而顿路。 因果复句的紧缩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经认为因果本身就包含着承接的因素。 “顿”,说文:“下首也。”段玉我认为应当是“顿首”,即以头叩地。引申为“止”为“停”。“踏(b6)”,说文:“僵也。”又,“走”部:“道,僵也。”“踏”、“渲”是一个字。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躇”也是向前倒覆。 译文;因为饥饿(到极点),口渴(到极点),就停下来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频率副词用的“往往”,而是作“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讲,说文:“往,之也。”就是“到”。陈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语”,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连词“而”连接它后面的动词“死”,是“往往”作为动词的句法环境。又,观巴黎油画记是19世纪作品,文中“往往留象于馆”的“往往”,跟今天词义相同。解释词义常常需要踉分析句子结构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就词释词。段玉裁注说文“毒”字:“往往犹历历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递相,即“一个接着一个”。又如“父子相继”,只能是子继父不能是父继子。 译文:来来往往死掉的,尸体一个压着一个。 吾恂恂而起。 “恂”,说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说“虽鸡狗不得宁焉”,那是由于没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怀有信心。 译文:我满怀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包孕句。主语“太医”因承前者,及物动词“募”的宾语又是假设复句,“有能捕之者”是无主句,“当其租入”的主语“莅事者”明显可知,因此省略。 “租人”不当“税收”讲,不是一个词,柳河东集其他地方也不见“租人”。“当其租人”是兼语短语,“租”是兼语,“入”是兼语后面的调语,音义同“纳”,亦即“缴纳”。有人把“当其租”作为“入”的状语,恐属欠妥。“当”前面或可加上介词结构“以之”。 译文:招募有能够捕到蛇的,就(把蛇)当作那个租税交给国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单句,用设问形式表示强烈的感叹,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尔雅释信:“准也。” “赋”,税;“敛”,征收。“毒”,一解释为“厚”,跟本句无关;一解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译成现代汉语是“毒害”,仍旧是名词,只是比“毒”的本义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动用法,就是“若以之为毒乎”,也就是“你把这差事当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动用法,后面省宾语“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这差事当毒害呀”。 “甚”,音义同“善”,也就是“贤”,江苏泰兴方言还读“善”为?。又如礼记内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广韵下平声一先:“贤,善也。”又如:“师不必贤子弟子。”(师说)“贤”也不是只讲品德,而是讲条件,“贤”就是“善”,也就是“甚”。“贤”古写作“?”,说文介“?”部:“坚也,古文以为贤字。”杨树达释贤:“人坚则贤?坚乃能耐也。”这样看来,“甚”作“胜”讲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较的介词“放”。或说“甚”是形容词增加比较性能的用法。 译文:谁知道赋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蛇更严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赋税”,现在还有人据以为说。王氏所说未必可信,因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政”只是一个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礼记檀弓,王引之讲的是礼记,那里也应当是“苛政”。训活学有两个原则:凡用本字讲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训释某个词义不但在本句讲得通,到了别处也讲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晋书武帝纪北史周武帝纪) 译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三、教学过程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 教学目的 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教学设想 一、课文第4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二、紧扣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读读、议议”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 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 二、指导预习 1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4 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 “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四、布置作业 1 翻译第1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2 预习课文第25段。 3 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四第2题。第二课时 1 检查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 2 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5 思考研讨课后“辨析比较”题三、四。 6 体会第5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研析新课。 1 概括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2 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 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学生思考、讨论。(用图表表示) 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而卧”作对比(图表见“板书设计”) 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5 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第三题有些常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试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 第四题辨析“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1)下面四句话中,“乎”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助词“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气助词“吧”) 吾尝疑乎是(介词“对”) 等死,列国可乎(语气助词“吗”) (2)“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黑质而白章(并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吾恂恂而起(修饰)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饰) 6 :第4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在层层衬托,反复对比中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四、布置作业。 1 翻译4、5段并背诵。 2 用符号表示文章结构层次。 3 总结“说”这一文体的特点。 4 完成课后“理解积累”题五、六。 【附】板书设计 一、写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当其租入”。 二、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教学目标 一、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读,读懂内容 三、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我们身边常见的毒蛇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 (一)查阅资料,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预设: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人称柳河东,他的集子就叫柳河东集。20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他积极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在永洲,他亲眼看到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广大劳动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状况,因而写了这篇捕蛇者说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啮(ni)腊(x)饵(r)瘘(l?u)嗣(s)莅(l)蹙(c)徙(x) 踣(b?)藉(ji)隳(hu)恂(xn)缶(fu)驰(ch)俟(s) 孪(lun)几(j)死者数(shu?) (三)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余将告于莅事者(向) 吾祖死于是(在)当其租入(他的) 于: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其:专其利三世矣(这种) 苛政猛于虎也(比)视其缶(那) 貌若甚戚者(好像) 已:可以已大风(治愈) 更若役(你的) 则久已病矣(已经) 若: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比得上) 若毒之乎(你)毒:若毒之乎(怨恨) 孰知赋敛之毒(毒害) 食: 谨食之(同饲,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今以蒋氏观之(介词,从) 可以已大风(介词,用来) 赋: 岁赋其二(征收) 以:以啮人(连词,如果)复若赋(赋税) 以为饵(介词,把) 以捕蛇独存(介词,凭,靠)悲:余悲之(同情) 太医以王命聚之(介词,用)余闻而愈悲者(悲痛) (四)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及意义 、余悲之(代词,指蒋氏者)、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则吾斯役之不幸(助词,的) 、吾嗣为之(代词,指捕蛇代租这件事) 、言之(代词,代说的话) 、募有能捕之者(代词,代蛇)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悍吏之来吾乡(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五)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2、得而腊之(连词,表承接) 3、而乡邻之生日蹙(连词,表转折)4、号呼而转徙(连词,表承接) 5、饥渴而顿踣(连词,表承接)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连词,承接) 7、恂恂而起(连词,表修饰)8、弛然而卧(连词,表修饰) (六)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产异蛇(古义:有今义:生产,出产)2、尽死(古义:全部今义:完) 3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许可答应)4、已大风(古义:治愈今义:已经)5、以王命聚之(古义:征集今义:集合、会合)6、岁赋其二(古义:每年今义:年岁)7、汪然出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8、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今义:方向,朝着)9、则久已病矣(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10、积于今六十岁矣(古义:年今义:年龄)11、触风雨(古义:顶着今义:接触)12、犯寒暑(古义:冒着今义:冒犯、违犯)13、以尽吾齿(古义:年龄,岁月今义:牙齿)14、今虽死乎此(古义:即使今义:虽然)15、吾尝疑乎是(古义:这件事今义:表判断)16、则弛然而卧(古义:躺下今义:卧倒)17、时而献焉(古义:到时候今义:时间)18、以为饵(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19、蒋氏大戚(古义:更加今义:与“小”相对) (七)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 1、得而腊之(名词用作动词,晾干)2、岁赋其二(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3、岁赋其二(名词用作动词,征收)4、余悲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同情) 5、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一天天)6、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生存下去) (八)将省略句补充完整 以为饵(以之为饵) (九)将下列倒装句写成一般语序的句子 1、余将告于莅事者(余将于莅事者告)2、则何如(则如何) 3、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4、隳突乎南北(乎南北隳突) 三、读(读音、句读、语速、语调、语气) 1、自读课文,在句读划分上有疑的地方,请提出来,师生讨论。 2、听范读录音,对照检查。 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同学评价。 5、分组读,其余组同学关上书听读,最好能达到背的效果。 6、全班齐读,能背的同学尽量背。 四、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 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 预设: 开头强调异蛇之毒,是为了与后文的赋敛形成对比,衬托出赋敛之毒。 2、“永之人争奔走焉”在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预设: 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内容上,展现了永之人竞相捕蛇的情景,永之人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是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争”形象地反映出赋敛之毒甚于蛇的现实。 3、“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结合蒋氏的话,分析一下这个所谓的“利”。 预设: 所谓的“利”并非真正的利益,是一种感伤,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可怜,是用祖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专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ECMO技术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呼吸系统疾病联合诊疗专家指南
- 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题专项辅导
- 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标准
- 九年级语文必背篇目详细目录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流体力学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风管系统阻力测试与校正标准
- 南昌工程学院《化工工艺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互操作性标准-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广告牌安装后维护养护措施
- 大件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课件-第1章 电子工艺技术入门
- Q-GDW12562-2024超特高压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用瓷件原材料、工艺和检验规则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幼教拍摄培训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数字身份认证伦理-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