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 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2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B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那么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板书) 冷清秋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情景交融 伤离别之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诵读指导(好,整体把握之后让我们用心诵读这首婉约派的代表词作。) 1. 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 教师指导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 再请学生试读 4. 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5. 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6. 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 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情景交融(板书)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准备派代表发言) 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黄昏送别图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 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迎娶刘兰芝的场面) 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 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 风味。 e.情景妙合无痕 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 (教师简述: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小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 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 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 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 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 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七布置作业 课外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篇一: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 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 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意象,掌握 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 成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 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 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 鉴赏、背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之前在讲毛 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 明确:两派,豪放 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 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二、作家作品简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 凄清 2、指导诵读,纠正 字音 3、上下阕各写什么 内容? 明确:上阕写别离 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三、具体赏析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 是情?是景? (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 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 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 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 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 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 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 情) 明确:极写饯别时 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 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 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 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 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 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 明确:这句写什么? (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 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 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 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 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 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 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 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 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 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 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词中有画, 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 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 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 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 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 论) 教师总结:柳有“留” 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 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 “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 “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 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 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 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 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 增怅触而已。 有尽而未尽之致。 四、整体归纳: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 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 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 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 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 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 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六、拓展思维: 我们学习了雨霖 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柳永虽然才 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 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 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创新训练 中雨霖铃的内容。 2、预习声声慢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情 别前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实) 别后杨柳 晓风 残月孤寂 落寞 (虚) 篇二: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 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 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 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 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 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 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 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 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 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 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 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 铃mtv;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 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 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 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 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 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 柳永简介(幻 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 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 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 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 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柳永雨霖铃赏析 教 学 设 计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柳永雨霖铃赏析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霖铃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这首词是柳永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我设计了一节赏析课,引导学生以画入词,把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感受幽怨伤感的离别之情,培养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幼师专业的学生,她们都有古诗词的学习经历,但是对古诗词往往缺乏兴趣,不想学,学了就忘,难以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不过幼师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感受离别之韵。 2.以画入词,进入离别之境。 3.合作问答,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品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合作,探究文本。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活动法、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PPT、录制微课视频、优酷网、班级QQ群 【课前准备】 教师授课在网络,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 上课前一周,教师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优酷网,将网址链接到班级QQ群论坛,要求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信息保密及第三方审计协议
- 智能办公系统与办公室装修一体化项目合同
- 收养协议书范本范文
- 卖公司协议书范本
- 研发中心场地租赁保证金技术转移转化协议
- 创业公司财务总监股权分配及风险控制聘用合同
- 河道渣土清运协议书范本
- 美国出口货物货运代理合同范本
- 机场扩建征地拆迁补偿协议书
- 企业并购重组税务处理与咨询服务合同
- 中国传统礼仪全课件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 馈线自动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 《胆肠吻合技术》课件
- 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2024年度-2025年度XX村第三轮土地延包工作总结
- 2025年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低碳航空器结构设计-深度研究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
- 2025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招聘2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煤矿运输系统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