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论语六则教案 21论语六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 二、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 曰:动词,说。 时:副词,时常,常常。 习:动词,温习,复习。 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 乎:相当于“吗”。 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好好学习,享受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友互相激励,探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君子的风度。 第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动词,温习。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动词,做。 矣:相当于“了”。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险。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第四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动词,喜爱。 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 翻译: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五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其:代词,他的,他们的。 从:采纳,听从。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听觉。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认真思考: 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明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3、掌握“而”字的用法 而:连词。 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 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答案:而:连词,表承接。 而:连词,表转折,却。 而:连词,表承接。 而:连词,表转折,却。 而:连词,表承接。 而:连词,表承接。 四、思考练习: 1、背诵并默写论语六则; 2、课外阅读论语一书。 22、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u 陈寔 sh 太丘舍sh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 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1课 论语六则 幻灯片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教学目标: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幻灯片3、4、5) 从前有位很有名的老师,他总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他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他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他连忙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老人家听后说:“原来是你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并比我差,为何要拜我为师呢?”他听后,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走近孔子 孔子:(幻灯片6)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成就:(幻灯片7)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三、关于论语(幻灯片8) 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书、礼、易、春秋 四、整体感知(幻灯片9幻灯片13) (一)请同学们来听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幻灯片9、10) (二)字词检测(幻灯片11) 指名同学读一读下列词语 、论( ln )语 、不亦说( yu )乎、人不知而不愠(yn)、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诲(hu)人不倦、默而识(zh)之 (三)试读课文,明确节奏(幻灯片12、13)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诵读课文,划分节奏,并根据提示和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五、疏通文意(幻灯片14幻灯片23) (一)文言文入门(幻灯片14) 1.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九字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 2. 翻译原则:“信”“达”“雅” 3. 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日 4. 通假字 5. 朗读与背诵 (二)指导翻译(幻灯片15幻灯片23) 1.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说:通“悦”,愉快;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2.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为,作为、当作;矣,了。 翻译: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而,顺接连词;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句子翻译: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教学第四则。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何以,以何。为什么,凭什么;谓之,称他。敏,聪敏;好,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 句子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5教学第五则。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默,默默地;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 叹词。 句子翻译: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6教学第六则。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在这里面;善,优点;从,跟随,引申为学习。 句子翻译:三个人一块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看出)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六、熟读成诵(幻灯片24)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时间5分钟. 七、课堂小结(幻灯片25幻灯片27) 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 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之,代词。 而: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 通“惘”,迷惑 七、家庭作业(幻灯片28)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将自己学习时的疑难字词纳入下列表格之中。 第二课时 幻灯片29: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幻灯片30幻灯片32) 1.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2.交流上堂课作业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背默出相对应的格言 二、研读课文,理解要点(幻灯片33幻灯片39) (一)第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二)第二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 21论语六则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词句的含义。 难点:辩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课时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交流学习方法。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你们是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物品从业安全培训课件
- 出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白描花卉写生考试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企业市值排名分析
- 校本教研工作方案
- 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
- 三班级上学期班主任方案
- 新质生产力的调研路径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期中考试总结
- 2025年泌尿科常见疾病诊疗能力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实名制管理协议
- 妇幼信息管理制度
- 初一英语摸底试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 参考活动3 设计橡皮章》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专业培训课件
- 2025年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肉毒素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解析和范文
- 2024“五史”全文课件
- 中医科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 舌癌手术护理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