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苛求 k 吝惜 ln 诬陷 w 反馈 kuB装潢 hung 揩净 ji 怅然 chngC摄取 sh反刍 ch 发酵 jio 砥砺 lD豁免 hu标签 qin 谦逊 xn 舆论 y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过去,近视程度通常在21岁左右趋于稳定,也就是说,20岁出头人群的近视不会继续恶化。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会导致控制近视的基因在20岁之后仍处于活跃状态。自199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增加了35%,未来有可能增加50%。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年轻人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眼科专家称之为“屏幕近视”。现在,无论是20多岁、30多岁还是40多岁的人,都会出现近视继续恶化的情况。ABCD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地喝着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句话中主语中心语是“老人”,“住在山中的”“一位”修饰“老人”,是状语。B“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C“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彩虹。”这句话表示陈述的语气,叫陈述句。D过去常见到这样的标语“禁止踩踏草坪!”现在可能会说:“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将祈使句换成感叹句,表达的效果截然不同。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迎接“世界读书日”,长沙市在浏城桥的新华书店启动了2017年全民阅读活动,旨在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为目的,引导全社会多读书。B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奖得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力科学发展。C习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化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发展理念。D5月5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首款最新国际适航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突破。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西湖风光美不胜收,那里是中外游客旅游的好去处。D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背影的魅力总是记起父亲的背影。成年后与父亲似乎少有话说,四目相对之际,那眼神不知怎的,总有一丝游移。父亲是中学政治教师,那时候我正分在他的班上,印象中慈爱的他,上起课来竟是一脸严肃,让人心生畏意,几堂课下来,我就基本埋头书本,尽量不与他照面了。当然,当他转身板书的时候,我是勇于盯着他的背影的,一来二去,竟觉得他那背影反倒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少年时的记忆不会是那么恒久的吧?渐长,与父亲面对面的交流好像越来越少,偶有话说,常是三句两句说完便默然了。沉默中父亲与我都有些不自然,都有些没话找话。代沟么?我早已理解了父亲当年,理解了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需要。但记忆的惯性总推着我追寻他的背影,追寻那个微胖的、在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的板书间晃动的、落满粉笔灰的背影。甚至一起散步的时候,我也常常习惯地落在后头,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每当这时,我就不由想起A的背影,那个同样微胖的、抱着橘子满珊穿越铁道的背影,恍惚间竟与眼前父亲的背影有些重叠。从晚清的风雨中晃晃悠悠走来的外婆,如今号称百岁。微瘪的嘴、一脸的皱纹年斑、一双迎风流泪的眼,总爱逮着我絮絮叨叨说些陈年谷子旧芝麻,百岁其实等同三岁,说着说着她就泪流满面,奇怪的是我对她的记忆也多是背影。那一日扶她公园走走,赶上内急,让她靠在古樟树边等我。待我回来,见她手撑拐杖,身依古树,正痴痴地望着将落未落的夕阳,满头银丝亮亮地晃风中。夕阳、古树、老人、背影天地人共同组成了那般和谐、那般默契的令人敬畏的经典场景。我一时竟然看得呆了。或许是人世间磕磕碰碰太多的缘故,这些年与人交往,总不自觉地多了些揣摩。满面笑容的背后,会不会是闪着寒光的刀子呢?一脸真诚的表象下会不会是早已咬破了嫉妒乃至仇恨的牙呢?人自告别婴儿就有了面具,越向成人靠拢,那面具就越发五颜六色,运用自如。每个所谓成熟的男女,都堪与川剧中那个变脸的大师烧美,什么场合用什么表情,那都是无师自通,周到妥帖、变幻无穷,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恐怕也难以看穿面具包裹着的真实。旧谚“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真是对人世间扑朔迷离的感慨。相形之下,背影就让人放心多了,你见过谁的后脑勺上带过面具呢?不记得哪本书上有这么一段大概是通过背影识人方为上策。背影是不会假的,无论善与恶,它展示的都是真实。因为一个人的背影有一个人的味道,这样的味道是无法掩饰的,无法作伪的。你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吗?不要光听他的慷慨激昂,不要光看他一副真诚的脸,找个机会转到他的身后吧,背影会泄露他的一切。比起面容,背影其实是没有什么特点的,却为何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感慨莫名呢?人的面容是生动丰富的,一个人会有数种乃至数十种不同的表情,但正是这样的丰富让人真伪难辨,让人高深莫测,让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有踏实。背影是不会有这么多花样的,它永远是一种色调一一本色。每个人的背影当然都不同,但每个人的背影都体现了自己的本色。在这永恒的本色面前心灵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6 . 第4.段划线处,A是指作家_。7 .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概括亲人的背影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1)少年时,盯望着父亲转身板书的背影,我感到莫名的亲切。(2)_(3)_8 . 文章第3段写到“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作者与父亲相隔不远,却说是“遥远”的,是否矛盾?为什么?9 . 第6段划线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作用是_10 . 阅读第68段,说说“背影的魅力”有哪些?1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书之乐朱鸿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读书人浩浩荡荡,挤满了社会前行的大道和小径,他们认识到读书可以进其身、光耀其祖先、繁荣其子孙。然而,读书之有益远不止如此。读书还能辨恶识善,远伪近真,减愚增智,祛俗养雅。读书使富者慈悲,令贫者坚毅,给美者锦上添花,为丑者雪中送炭。读书是求索者的通天路,也是苦难者的避难所。实际上,读书不但有益,而且有乐,从消遣到享受,什么口味都能满足。读书之乐多矣!读文学之乐,在于激潜情,兴愉悦,即使久隔数千年,遥距几万里,依然可以产生共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之气何其壮!“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对唐玄宗失望至极,对自己的命运也无可奈何,其膺何其愤!A读文学之乐,还在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人世的可能性。曹雪芹之深奥,托尔斯泰之崇高,马尔克斯之酣畅,无不令人喜而喟叹!青春期读言情小说,课余时读科幻小说,深夜里读悬疑小说,也颇惬意!读历史之乐,在于破获巨大的秘密,其陶然若勘探得矿,出土得物。春秋战国,风云际会,从而中原之上、江河之滨,制度的文明或野蛮得以水落石出,其影响远矣。秦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的能量,然而暴力并非万全,气量窄小,便不足以包容九州。明之灭,因官之腐败、民之颓废,而清之灭,则因为它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改革,以理顺内愤、防御外侵。读历史之乐,还在于知兴亡有数、盛衰必转,统治者结局难料。秦子婴乘白车,穿白衫,交出玉玺。汉孺子婴任王莽摆布,死于混战,葬于不明之土。读哲学之乐,在于以短暂之生涯考察永恒之宇宙,并研究人和宇宙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是智者之所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还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柏拉图推崇善,说:“善不是本质,而且在尊严和威力上要远远高出于本质之上。”亚里士多德也推崇善,认为善就是幸福,是灵魂的一种活动。康德注意到自由的宝贵,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哲学使人沉浸在宏大问题的思考之中,它所导出的欣慰是干净的、恬静的、肃穆的,甚至是豪华的,若太阳升起,玫瑰绽放!读神话之乐,在于它是原始性的创造、创造性的幻想、幻想性的经典,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读地理之乐,在于它显示这样一种现象:地理决定生活,生活孕育文化,文化反哺其民或反拘其民。读逻辑之乐,在于它能有序推理,有力论证,并对荒谬的推理和论证做出非常有效的识别、揭露和反驳,从而使真理大白于天下。读人类学,读社会学,读心理学,读伦理学,读生物学,读数学,读物理学,读化学,都各有其乐。书如瀚海和群山,无乐不藏。凡读书之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之乐,足以使人沉醉其中。读书之乐,更多地源于纸质书。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灵魂因纸质书而安稳,呼吸也为之而畅快。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令人怦然心动,使人留步,倾身,举手开卷。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味,且所费不多,何乐而不为呢!(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请在A处补写恰当的句子,和上文形成排比。(4)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5)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三、句子默写12 .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了却君王天下事,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4) 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3 . “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14 . 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15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藩/年十五B而/庭宇芜岁C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D安事/一室乎16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尝(_)谓(_)安(_)17 . 翻译下面的句子。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18 . 对文中陈藩的观点,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19 .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