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猪场小学 朱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陡、链、颤”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顶”等11个生字并能组词。 2、能理解“奋力、发颤、汲取”等词语。 3、能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畅谈爬山的感受) 2、那你们知道天都峰吗?课件出示有关天都峰的图片,简介天都峰。 有一位小姑娘要去爬天都峰,你们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经过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板题:3、爬天都峰),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口头提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词语。 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仰起脸鲫鱼纪念鼓舞 居然 笑呵呵小辫子 汲取力量 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 爬(p)峰(fng )顶(dng ) 似(s)苍(cng )仰( yng) 咱 (zn)奋(fan )辫(bin ) 勇(yng) 居(j) (1)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给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呢?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与熟字比较,识记了形。 峰-蜂、锋: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锋利的刀是金属制成的,所以“锋”是金字旁。“峰”是指山的尖顶,所以“峰”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读音都是“bin “,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均相同,主要区分中间。 “辩”和言语有关,所是“辩”是言字旁。“辨”是指用眼睛看,所以“辨”字里面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 书写提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勇登峰顶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及“我”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出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感悟“在云彩上面哩”“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结合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仿佛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生2:天都峰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 (4)指导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积累优美词句。 (7)思考: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有害怕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学习第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经过,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情形。 结果“我”爬天都峰了吗?是什么让我下了决心?自由读课文第到5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出示第自然段重点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因为“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顿时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教师指导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对话 b、同桌分角色试读。 c、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2) “我”是怎么爬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自由读、自然段, 学生读书圈划。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 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终于”指“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以及爬上峰顶后的喜悦心情。) 指导朗读、两段。 学习第810自然段,体会爸爸所说的话的含义。 (1)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在鲫鱼背前合影留念、互相致谢呢?(“我”和老爷爷在对方的鼓舞下,历经艰辛,终于爬上了峰顶,我们打从心底感谢对方,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而鲫鱼背又是天都峰上最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2)课件出示:“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同时又告 诉我们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课件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让我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课件出示: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到“我”后,心里又怎么想? b、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c、你是怎么理解爸爸所说的话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后课件出示: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 教师点评: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 请把一周内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家庭作业第3课的内容。 板书: 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陡 爬峰前:畏惧、相互鼓励 “我”与老爷爷 爬峰时:奋力向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爬峰后:互相道谢 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陡 链 颤 攀 鲫 呵 2、趣味识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仰迎:换偏旁识字。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辪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辪”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4.应会写字:爬 峰 顶 似 苍 仰 咱 奋 辪 勇 居 (1)写正确: 易写错字:;苍 仰 指导要点:“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爬 峰 辪 教师范写“爬 峰 辪”字,“爬 峰”注意左右偏旁部首的穿插挪让,“辪”字 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辫、临一辫。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辪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 (二)重点读背内容:第三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法 (二)重点问题: 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造句训练:会用 “一会儿一会儿”、“终于”说话。 三、情感体验: 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预习提纲(或学案) :班级:姓名: 导语: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那抓紧时间到文中去看看吧 . 1.圈生字、画生词,辬出自然段,熟读课文至少三辫。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2.识字(蓝线上的字):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辪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 (2).试着记住下面的字。 5.爬 峰 顶 似 苍 仰 咱 奋 辪 勇?居 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 能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 能用其他办法(编儿歌、猜字谜、)记住: 3、会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2)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并尝试用田字格里的字口头组词。 4、再读课文,积累好词:. 终于 居然 辬画重点句、段: 细读课文每一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用横线辬画出来。 6.读课文思考: (1)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我的心情。 (3)用“ ”线画出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心里的想法 (4)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通过爸爸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7.学生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辬画在课本上吧!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黄山风景图片” 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成果展示 1.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辫。 (易读错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谁来说说你用了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宝宝?能不能用它组一两个词语? 爬 峰 顶 似 苍 仰 咱 奋 辪 勇 居 3.多音字 都dou( )du() 似si()shi() 4.趣味识字 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仰迎:换偏旁识字。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辪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辪”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石级、仰望、攀着、心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可让学生或根据课文内容理解。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5.指导书写。 (1)写正确:易写错字:;苍 仰 指导要点:“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爬 峰 辪 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 并交流明确: 指导要点:教师范写“爬 峰 辪”字,“爬 峰”注意左右偏旁部首的穿插挪让,“辪”字 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辫、临一辫。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学生练习书写 6.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精讲点拨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大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都峰的“高”和“陡”的? 分别画出有关语句,大声读一读。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三、系统总结。课件配合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备课资料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 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 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峰 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 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 人把洞门”。 天 都峰虽高不及黄 山的主峰莲花 峰,但其险峻程 度则绝非莲花峰 可比,百丈云梯 几乎直上直下。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 登天都峰一:“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 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