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_第1页
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_第2页
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_第3页
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_第4页
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色龙PPT青岛版科学六上课件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小刀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 用小刀将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里,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观察现象。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再观察现象。 4、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有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烧杯两个 药匙 玻璃棒 酒精灯 火柴 蒸发皿 三脚架 坩埚钳 石棉网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其中一个烧杯里倒入少量清水,然后用药匙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晶体在水中有剩余,再加入少许清水,使食盐全部溶解。观察现象(一) 3、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皿里的食盐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的食盐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二) 5、得出实验结论 6、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实验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蒸发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于水。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食盐的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酒精灯 火柴 坩埚 三脚架 坩埚钳 石棉网 水泥 锤头 铁皮盘 橡胶手套 试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水泥放在铁皮盘中,加适量的水,戴上橡胶手套,用手捏成水泥块,静置,观察现象(一)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二) 4、用锤头敲碎水泥块成粉末状,再加入水,观察现象(三) 5、得出实验结论。 6、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2、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名称:铁钉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 3.半瓶 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名称: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1.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 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 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 “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 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 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名称:蚯蚓找家 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 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3.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 段距离。 4.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1: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2: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有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实验:3: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坩埚 实验步骤: 1、 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 把食盐倒入坩埚中,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实验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实验4: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坩埚 试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干锅,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2、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5:铁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 3.半瓶 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 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生锈;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生锈;空气中,轻微生锈;醋、碱、 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同时有空气和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6:惯性试验 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步骤:1.把鱼缸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实验7: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 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 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 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 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 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8: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 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 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 仲良123上传于xx-05-06|(145人评价)|6984人阅读|763次下载|暂无简介|举报文档 实验名称: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名称:铁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 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 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 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名称:惯性试验 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步骤: 1.把鱼缸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现象: 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 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 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 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名称:蚯蚓找家 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 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3.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 4.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 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 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 (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 (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 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 (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