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通用)_第1页
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通用)_第2页
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通用)_第3页
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通用)_第4页
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政治 生活与哲学试卷(必修)2020/9/19注: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包括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个2分,共230=60分)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们的主观情绪 B、哲人的思考C、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人类的实践活动2、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C、 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任何哲学都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 哲学是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统一4、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制约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5、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也是方法论的学说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 B、 C、 D、6、“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 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能发展D、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7、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B思想和存在又没有同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10、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心外无物”C、“理生万物” D、“存在即被感知”11、“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第一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第二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A、 B、 C、 D、 12、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气者,理之依也 心外无物 存在即被感知A、 B、 C、 D、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 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C、 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4、钱学森在个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 的源泉!”这段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代劳动群众的认识工具C、只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做好一切事情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15、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油荒”,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这说明A、 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 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及其规律的客观性C、 人的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D、 认识和利用自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 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D、 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里特的命题走向了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赫拉克里特的命题既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暗含对相对静止的承认 克拉底鲁的命题走向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克拉底鲁的命题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事物静止的相对性A、 B、 C、 D、19、“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月,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月,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我们再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20、据人民日报报道:山东省欢成镇时口一带靠近微山湖的污染源头,这里的蚊子有咬死猪牛的记录,当地群众用两层细网,天天给猪撑蚊帐。这表明A、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受惩罚B、 认识规律就可以按规律办事C、 人们可以认识和消灭规律D、 人类不可以成自然的主人21、我国大批科学工作者在了解、认识长江三峡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其规律,他们在正确的方针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2020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认识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人类可以认识、改造并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 C、 D、22、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2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5.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26、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由于A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真正的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顶峰C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正确的反映D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科学总结和升华27、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A B C D28、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29、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二、 简答题(每题8分;共82=16分)3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32、恩格斯说:“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你对恩格斯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三、 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4分)33、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1)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 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34、阅读下列材料: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1)、为什么“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2)、“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怎样才能使我们由“奴隶”变为“主人”?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DACCBCCDACCB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CACBDCBDADCB简答题31、(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2、第一,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第二,体现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再运动中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同时,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第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33、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2)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4、(1)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要条件存在,它就存在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