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某同学想学习草书,应选的书法作品是( )ABCD2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确凿(zo)桑椹(shn)憔悴(jio)收敛(lin)B秕谷(b)蝉蜕(du)嗅觉(xi)祷告(do)C匿笑(n)菡萏(dn)尴尬(n)贪婪(ln)D踉跄(qin)并蒂(d)徘徊(hu)粼粼(ln)3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难就难在安排枯草的离退工作。新的生出来,旧的该向何处去?四月末,你看,大地一片青葱,并无一叶枯草。枯草在青草生长中转世轮回了。草叶以10%的速率变青,对草来说,没有比绿更容易的事了。大地返青前泥土先返黑。雨水和雪水挤进土的被窝,让它苏醒。这是大自然无数秘密中的一项,大地不会丢弃自己的子孙,哪怕它是一根草。ABCD4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B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C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5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B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D申子平急忙上前,和颜悦色地把原委说了一遍。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国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国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节选自苏州园林)6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让我们领略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感受到叶老先生高度的艺术修养。B第段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绝大部分的中国建筑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布局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C第段,苏州园林景致“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通过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形成的。D文章主要是按照由总到分,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的顺序来安排内容,这使得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7 .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我国苏州园林?8 . 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秋天的心(1)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2)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3)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4)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5)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6)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7)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8)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9)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9 . 本文在开篇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0 . 请仔细阅读3-6段,用原文来说说作者笔下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11 .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12 .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13 . 我国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秋天,本文就引用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你还知道关于秋的诗句么?请写出一句。(不得照抄原文中的诗句)三、句子默写14 . 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其中(3)句还需填入作者。(1)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崔九堂前几度闻。(_)江南逢李龟年)(4)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6)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8)油蛉在这里低唱,_。翻开断砖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论语中表达对时间流逝感慨的句子是:_,_。四、课外阅读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5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B广令/其骑张左右翼C望匈奴/有数千骑D广之百骑/皆大恐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而广不为后人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17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胡皆引兵而去属引凄异B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或王命急宣C窥谷往反羌尝反,吾诱而降D杀其骑且尽先驱曰:天子且至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19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本人因冲锋陷阵抵御敌寇,立功而受奖赏B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上前线抗击匈奴。一次,三个匈奴人引诱宦官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李广带三百人追击,却中了匈奴的埋伏,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匈奴。C李广追击匈奴时突然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敌对双方力量十分悬殊时,采用“险策”,故意向敌人暴露己方空虚,敌方产生怀疑,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便会犹豫不前。这与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巧妙。李广胆识过人,指挥若定,D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看似完美的李广也有缺点。但通过语出史记李广将军列传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故,可以得知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司马迁看待李广事迹时,持有态度是瑕不掩瑜,隐晦的传达出为李广的不公待遇感到愤懑不平。五、名著阅读20 . 诗文名句填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广东汕尾)
- 遗体接运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钢制品缠绕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商咨询师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职业病诊断医师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茂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匠试题考核及答案
- 2025年枣庄东林农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含答案
- GB/T 43795-2024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磁心机械强度测试方法
- 脑梗取栓护理查房
-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顺序-完整版)
-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五
- 胆囊炎胆囊结石教学查房课件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实践实验报告2800字】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 加油站服务承诺书的范文范文精简处理
- 师宗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 新员工入职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