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2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诸侯纷争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规范社会秩序d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强调“义”,“义”指合宜的行为语言,亦指合于道理、公正,是孟子面对列国纷争而强调的新的社会伦理原则。由荀子之言及所学知识可知,“礼”与“义”都有利于止乱,即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3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材料内容反映的主张是()a“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d“天人合一”d材料中将君王的四政和上天的四季相比,意图说明四季与四政相对应,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主张相符,故d项正确。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d“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故a项错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战国时期荀子所述,故b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战国时期孟子所说,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是朱熹的主张。5王守仁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a由材料可知,王守仁认为“花树”存在的前提是“你来看”,属于唯心主义,而王夫之认为,不管人是否去过“那山”,都必须承认“那山”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唯物主义,故a项正确。6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d材料体现出宋代皇家画院注重绘画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绘画意境相符,故d项正确。7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这些现象反映了()唐代刻制“酒胡子”的木偶图明代天坛回音壁示意图a古代科技发明大多应用于生产b古代科技发展的多样性特点c明代科技界有更多总结性成果d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b从“酒胡子”和“回音壁”的功用可知不是用于生产,故a项错误;由“桔槔”“酒胡子”“回音壁”是不同领域的发明可知古代发明具有多样性特点,故b项正确;仅由材料中的发明体现不出明代科技界有更多总结性成果,故c项错误;科技不仅应用于生产也应用于丰富生活,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8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a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京剧主要是清明时期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b项错误;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9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a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d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d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属于平民文化,显然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与这种“新文化”不符,故a项错误;注重铺陈排比修辞手法的是汉赋,而汉赋不属于平民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新文化形态在崛起”可知此时处于宋代,宋代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10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d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曲,开始走向成熟在元曲之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推知反映的是维护君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君权的卫道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11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a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c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a由材料内容“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说明智者学派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蕴含着自然法思想,故a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智者学派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与人不平等不是源于自然,说明他们倡导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中智者学派仅从自然法的角度认为人人平等,但未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故d项错误。12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赞美成吉思汗:他又勇敢、贤明、富有、守信、遇事仁爱、公正、生性稳健,像大地的中心一般;他又年轻、活泼、坚强、善战,如朝廷中任何一个武士。其根本目的在于()a弘扬开明君主的统治b批判中国传统的文化c讴歌人性力量的伟大d推崇尚武轻文价值观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由题干中对成吉思汗的赞美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原因可知c项正确;推崇尚武轻文价值观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d项。13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的。”下列选项不能为此佐证的是()a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b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d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由题意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用“因信称义”代替“因行称义”,从而改造了信徒的信仰问题,因而造成社会性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政治运动,因而不能体现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与特权,因而造成了社会性的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自主性、独立性,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b根据题干可知,该材料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而不是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的表述可知,该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这样就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从而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项正确;题干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而不是强化了其权威,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而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d项错误。15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c题干反映启蒙运动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但不能就此说明启蒙运动起源于普通民众,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一场文艺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说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不是浪漫主义,故d项错误。16“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材料表明()a蒸汽机的改良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引发了工业革命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d科学理论迅速转化为工业生产力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前者是科学理论,后者是技术发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故c项正确。17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b为“日心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c哥白尼的“日心说”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故a项错误;“日心说”出现在伽利略成就之前,b项不符合逻辑,错误;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故c项正确;牛顿力学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故d项错误。18“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这一理论()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b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指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生命是自然进化而来,故b项正确;生物进化论是在1859年提出,故c项错误;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19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b顽固派坚持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故a项错误;洋务派固守中国传统制度,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作者认为其是本末倒置,故b项正确;“托古改制”和“三民主义”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且都学到了精髓,但均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20在陈独秀看来,“儒者三纲五常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源”,“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阶级尊卑之制度”就是“忠、孝、节、义”,“伦理道德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材料反映出陈独秀()a主张伦理道德革命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c主张变革政治学术d以立宪反对君主专制a根据题干信息“伦理道德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得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211894年11月,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其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1895年2月,香港兴中会成立,其宗旨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不仅包含汉族,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b孙中山民族思想实现新的超越c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各族人民反抗满清统治的愿望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思想,不能体现三民主义思想成熟,故a项错误;从“中国主要是指汉族”到“中华不仅包含汉族,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可知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实现了新的突破,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思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故c项错误;从“中国”到“中华”的转变只是表明孙中山个人“民族观”的变化,故d项错误。22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c根据“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光色变化”“发挥光色原理”可以判断“他们”的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美术作品(强调光和色的作用),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a项错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b项错误;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故c项正确;表现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d项错误。23“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浪漫主义者b批判现实主义者c现代主义者d革命现实主义者a浪漫主义追求个性解放,既揭露现实,又憧憬未来,体现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依据材料“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可知,反映的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故选a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故排除b、c、d三项。24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b本题考查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a项错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b项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c项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25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a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要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并说出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的重要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即可,材料“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体现了三纲;材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材料“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融合了法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朱熹主张“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可知,小学养性,大学穷理;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3)问,第一小问“时代特色”结合材料“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可知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批判君主专制;第二小问“重要原因”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表现回答即可。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核心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答“格物致知”即可得分)(3)时代特色:批判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重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强化或八股取士对思想的禁锢。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专制国家里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个别的帝国。那里的教育主要是教人怎么样相处:“为人只讲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范围是很狭窄的;只是把恐怖置于人们的心中。三分不痛不痒的真话与七分结结实实的假话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教育把一些极简单的宗教原则当知识置于人们的精神中而已。在那里,知识招危险,竞争足以惹祸;至于品德,亚里士多德不相信上述品德是属于奴隶的。这就使这种政体的教育范围极为狭窄。因此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剥夺人们头脑中应得的一切,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不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孟德斯鸠论儒家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关于中国形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观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6分)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得出中国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精神,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得出中国政治制度融政治与道德于一体,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及材料一中“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得出批判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的理论需要;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与政治制度持肯定态度,而没有一分为二地看待,可以得出对中国儒学和政治缺乏全面认识。 第(2)问中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和材料二“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得出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批判儒学;第二小问相似点,尽管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儒学持对立的态度,但我们只要从他们的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方面思考即可得出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1)观点:中国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中国政治制度融政治与道德于一体,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 原因:批判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的理论需要; 对中国儒学和政治缺乏全面认识。 (2)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 孟德斯鸠批判儒学。 相似: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