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之心得_第1页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之心得_第2页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之心得_第3页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之心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健全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有感拥有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本书,好像已有十余年了,是怎么弄到手的?记忆中真有些模糊,只记得她一直是静静地躺在书架的那个角落,封面上已留下了厚厚的灰尘。那是2015年的12月12日,“和美课堂”第六届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贵阳市云岩一小隆重举行。作为“杨兴文名师工作室”一员的我,有幸跟着兴文校长参加了这次活动,是这次才有机会零距离的见识了吴正宪、贲友林、强震球、罗鸣亮等小学数学界的教育大家!怀揣着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带着崇敬之心便悄悄地走进了他们的课堂。还记得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例,上课伊始,眼前的吴老师果然名不虚传,外貌、衣着打扮不失专家的形象,语音、动作更是一个活脱脱的善良温柔的老专家,一时间,我被她的形象所折服!首先,吴老师亲切地说:今天吴老师和同学们聊一个关于字母的话题,同学们之前在哪儿见过字母吗?学生:wc(厕所)、P(停车场)。吴老师:用字母表示数的有见过吗?见过这个吗?(出示扑克牌J、Q、K)生:见过。吴老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为何用字母表示数?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在激活已有经验的同时,引发新问题、新思考。接下来,吴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的年龄比同学们大30岁,让同学们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在师生的互动探讨中,学生就自然进入了问题情境,随着师生的继续对话,黑板上逐渐出现了众多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总结,教师巡视,抽取样本:1号作品:10+30=40(岁)。2号作品:我的年龄加上吴老师比我大的30岁,就是老师的年龄。3号作品:(+30)岁。4号作品:(a+30)岁。5号作品:学生是A岁,老师是B岁。吴老师从“表示老师的年龄”入手来研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这一类事情,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展示各种不同的想法,为学生讨论提供支撑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总之,重视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引导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比较和反思,逐步澄清,纠正认知偏差。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深度理解能力,在比较中沟通,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不仅能表示一个简洁的结果,而且还能表示关系,进而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对一类事情共同的特点、规律的归纳、总结和概括,在对不同表示方法的比较中,逐步形成符号化。特别是老师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倾听、理解、追问,帮助学生在解释自己的观点中学会数学地表达,在与同伴对话中学会反思与分享。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引发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再思考、再讨论,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提升,以及符号化意识的逐步形成。吴老师的课深深的打动了我,原来数学教学也这么有趣、有用。于是,我又再一次翻开这本尘封已久的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再一次走近吴正宪老师!从书中我不仅学到了吴老师很多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吴老师做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的:“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功依赖于人格上的伟大”。吴正宪老师的人格魅力可概括为三个字:“情”、“勤”、“创”。吴老师的“情”不仅表现在对同事、对朋友、对学生的真诚和热情,不仅在于她外表的微笑,更主要体现在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之中,对平凡的小学教师工作的那份深厚的情义,那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用心去拥抱教育事业、用爱去浇灌课堂、用情去描绘自己的风采!她是集中国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女强人”!吴老师的“勤”来自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她不仅勤动脑,而且更重视勤学习、勤动手、勤实践。她的成功不在于先天的聪明,而确确实实来自她后天的勤奋。可谓是:“一滴汗水,一份收获”。吴老师的“创”首先是她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在探索的路上勤于反思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创新行为的基础。其次吴老师的“创”反映在她特别虚心向大家学习,十分重视发现周围同事、朋友们身上的闪光点。总之,吴老师的“创”表现在她永不满足现状,而总是给自己确立新的目标,新的追求。吴老师之所以令人钦佩,是因为她身上兼有刚柔之美,学问上她肯琢磨,追求创新。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