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目不识丁_第1页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目不识丁_第2页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目不识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目不识丁目不识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因为“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理解,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此外,令有一说,“目不识丁”之典,出自晋书苻坚传。太元七年(公元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姜平子所献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丅”字。苻坚不理解,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丁至刚,不能够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苻坚听了非常高兴,将姜平子擢为上第。其实姜平子将“丁”字写错了,他自作聪明所写的“丅”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为古字,苻坚本一粗人,当然也不知为“下”字,所以还褒奖了姜平子一番。 【求解驿站】形容连一个字也不理解。丁,表示最简单的字。 【活学活用】鲁老太太原来,经过两年学习已经能够读报纸了,真是不简单啊。 【妙语点拨】唐朝高官张弘靖,出身名门,养尊处优,娇必生恶。张弘靖脾气急躁,刚愎自用,还目中无人,收受贿赂而又胆大妄为,最终激起民愤,落得个被降职的下场。这从反面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正直刚正、虚怀若谷,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友谊,并获得支持。此外,我们要增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学富五车,以免贻笑大方,或被人戏耍却不自知。 【近义】胸无点墨 【反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识文断字 成语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代学者孔平仲在续世说中认为:“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丁”耳。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俗考中也说: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道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目不识丁造句 一、爷爷小时候没上过学,目不识丁。 二、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 三、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四、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 五、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能够读报纸了。 六、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七、别看他目不识丁,说起话来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