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件范文_第1页
孙权劝学课件范文_第2页
孙权劝学课件范文_第3页
孙权劝学课件范文_第4页
孙权劝学课件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课件范文 孙权劝学教学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不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读一读悟一悟演一演背一背等几个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激情。首先在读的过程中设计自由读、指定读、挑读、分角色读、齐读多种形式,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此外在演一演这个环节,让学生采用古代版、现代版、自由创意版三个版本,编排课本剧不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也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深入文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 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体味文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以劝学名言导入,教师出示上一句,由学生对接下句,从而引出本课所教授的内容。 教师:少壮不努力 学生:老大徒伤悲 教师:黑发不知勤学早 学生:白首方悔读书迟 ? 一、资料简介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书名意思: 鉴于往事,自语知道,以 _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关于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关于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4、关于五经:春秋诗书礼易 (红色部分学生要重点记忆)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标注字音。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标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全文翻译,标注重点句子。 三、研讨课文,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 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语言(人物对话) 3、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播放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吕蒙遇到仲永:(从内容与写法两方面入手)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劝吕蒙 赞 鲁肃 关爱部下 能听取爱 才、 好学 善劝 别人意见 敬 才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在主旨把握的方面,分析探讨不够深。一来,时间限制,二来,学生有些拘 孙权劝学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兖州九中 郭兵 设计思路 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 学生对歌曲较感兴趣,因此,用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本课学习,背景为三国演义的插图,为学生渲染一种古典的意境。 二、了解作品及人物 作者及资治通鉴是学生应掌握重要文学常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具体明确出了,文中的三个人物也应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图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三、听录音范读,多种方式读文,体会意境 欣赏多媒体出示的配乐范读,再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激发课堂气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指导读的步骤,在反复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阅读时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学习有障碍的部分,并主动和同学们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补充的知识。 五、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为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制作了“课后补充知识”。 流 程 图 一、课件封面 幻灯片一: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义务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采用三国演义插图作为背景,制作封面。 二、课件内容 幻灯片二:三国演义插图点击音频触发器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幻灯片三:点击显示课题孙权劝学 幻灯片四九:点击作者作品简介文中主要人物简介 幻灯片十十三:点击出现朗诵文章三步骤点击出现“一读” 点击出现“正音” 点击音频触发器播放课文配乐范读 幻灯片十四一十五:点击出现“教你一招”点击出现 “步骤” 幻灯片十六十八:依次点击显示课文重点词句 幻灯片十九二十一:点击依次出示品读文章讨论的问题 幻灯片二十二二十四:点击出示主题探讨 幻灯片二十五二十八:点击显示“课后知识补充” 成语成语 幻灯片二十九:点击出示赠言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本文用语不多,但文章简练生动,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 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2)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 理解“开卷有益”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 我分为二课时,此次微型课我具体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把握文章大意和人物形象、提炼中心思想及引导学生得到启发第二课时则是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一字多义、分析语法、虚词、写作手法等 六、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朗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前面的时间设计为微型课时间安排,后面的时间设计为实际讲课时间安排) 导语设计 :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一些成语告诉表现刻苦学习的? (1)悬梁刺股(大腿):汉朝的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锥刺股指的是提出“合纵”抗秦苏秦,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 (2)凿壁借光:指的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3)还有囊萤映雪,指的是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为什么那么重要呢?为什么我们非得学习不可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孙权是怎么劝学的。(1.30分钟)(4分钟) (二)了解作者:结合ppt,进入课文前先请同学了解下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孙权劝学就选自资治通鉴里的一篇。(1分钟)(2分钟) (三)学生初读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ppt,黑板上的这些生字词你是否都知道?请同学们读读看,不会的记下来,在平时我希望大家能够对生字词多积累(1.30分钟)(3分钟) (四)大略翻译:大家刚才课文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大声、流利、快速的再读一遍课文,结合注释。好,看大家都读得很用心、流畅,那么,谁自告奋勇的来翻译一下呢?这里, 我对于翻译,我会稍作点评,比如说翻译中学生可能出现口语化的问题、或者翻译的字词不到位的问题等(2分钟)(7分钟) (五)细读课文:对于课文的大意有所了解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次分小组朗读: 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呢?小组内先试试,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好,我从你们的身上感觉到你们的领悟已经有那个味道了,比方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们用的是语重心长的语气,很明显,同学们已经很好地身临其境,把自己假设为孙权来读了,那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你能不能通过分析课文的语气来概括下人物形象?学生讨论。 这里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细细品味,待会同学们发言我来做点评(5分钟)(12分钟) (六)分析人物形象:(1分钟)(5分钟) 1孙权:吴国国君 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2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 3鲁肃:吴国军师 豪爽有风度 真诚 (七)思考两个问题及得出板书: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