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烧伤病人的护理课件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里护理 烧伤,包括由火焰、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损伤,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意外伤害,患者一般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受到严重烧伤,烧伤后剧烈的疼痛,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瘢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以及烧伤后所经历的一系列特定的临床期,给烧伤患者的治愈与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在烧伤后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配合,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烧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疾病好转的重要环节。 对于烧伤患者,首先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主动热情,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作好解释,争取家属及密友的配合,共同参与治疗和护理。在护理中,根据不同的烧伤原因、病人年龄等情况的特殊性,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增强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对于小儿烧伤患者,应与小儿频频接触,建立感情,不能让其产生害怕,要用怀抱、抚摸等方式与小儿交往接触,从而进一步了解病情,加强护理,注意小儿口味,加强营养,满足烧伤创面营养的需要。对于整形病人,从病人入院开始就做好护理宣教,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及稳准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使病人对术后的效果充满信心。对疼痛的患者态度要和蔼,以同情安慰的语言鼓励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转移注意力,应用暗示疗法等。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疤痕粘连与挛缩,鼓励病人增强自信心和自强心,激发病人自尊心,消除自卑感。 烧伤病人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及护理,创面愈合,但在康复的后期,皮肤的护理仍然很重要,我们要做好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护理新生皮肤。共有以下几点:1、新愈合的表皮薄嫩,应避免外伤,瘙痒时不可过度摩擦和搔抓,勤剪指甲,小水泡形成后不能挤压,让其自行吸收或用干净针头刺破充分排出泡液,如破溃,可喷消毒保护剂,暴露保持干燥或电吹风吹干,或使用远红外线烤灯,勿涂油性药膏增加感染机会。2、应注意清洁,保护新生皮肤,每日清洗可有效清除新皮周围污物及病原体,可明显减少感染及皮肤刺激,清洗剂可用婴儿沐浴露或弱酸性清洁剂,勿用肥皂或碱性清洁剂,清洗时间控制在515分钟以内,时间过长可损伤表皮,清洗后用干净毛巾吸干或电吹风吹干。3、愈合皮肤出现瘙痒,这是烧伤后常见的现象,勿乱抓,创面可涂润肤膏或去疤药膏等滋润,夏天局部采用冰敷可使症状缓解,室内可装空调。使用合适的弹力套或弹力绷带,每日加压包扎,坚持半年以上(小儿10个月以上),以预防或减轻瘢痕增生,包扎前可涂疤痕膏,使用时避免擦破皮肤,如有皮肤破损,即停止使用,愈合后再用。4、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可有瘢痕挛缩或关节活动受限,日久可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疆硬,因此,必须做好关节伸屈、旋转等功能锻炼,活动初期,范围不要过大,用力不要过猛,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疤痕挛缩处感轻微疼痛为度。 5烧伤瘢痕所致日常生活或职业操作受限的病人,更应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如起床、 洗漱、饮食、入厕、行走等),坚持职业操作(如持锤、持锯、切菜、扫拖地、抹桌、书写、打字、绘画、编织等)训练,训练时除须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外,最关键的要树立信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训练。 6尽量避免一切不利因素的刺激,如尘埃、吸烟、饮酒、晒太阳、出汗、剧烈活动等。 7注意少食或不食辛辣食品,多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如牛奶、鸡蛋、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 8病人亲属的情绪对其心理状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应给予精神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其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健康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预防烧伤及伤后自救的宣教,如烫伤后应冷静,及时用冷水长时间冲洗患处,不要在患处涂擦任何物质,以防感染等。 第二节 烧伤患者的护理 烧伤:是指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激光、电流、放射线及强酸、强碱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损伤。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热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化学烧伤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分期:急性体液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包括创面修复和功能修复) (四)面积和深度判断 1 烧伤面积的判断:新九分法,手掌法 成人头颈部体表面积为9%(1个九);双上肢为18%(2个九);躯干(含会阴1%)为27%(胸腹前侧13%,背部13%)(3个九);双下肢(含臀部)为46%(5个九+1);共为119%+1%=100 儿童头颈部体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含臀部)为46-(12-年龄) 头颈面333(9%*1); 手臂肱567(9%*2); 躯干会阴27(9%*3); 臀为5足为7, 小腿大腿13,21(9%*5+1%) 2 烧伤深度的判断 三度四分法 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d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度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疱,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度:仅伤及表皮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因渗出较多,水疱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深度:伤及真皮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疱较小或较扁等,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注意:从深度开始留瘢痕!),但基本保存了医学教|育网搜集皮肤功能。 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合甚缓慢,需待焦痂脱落,肉芽生长而后形成瘢痕。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成畸形。 (五)烧伤严重程度估计 1.轻度烧伤: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烧伤面积10%29%或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烧伤面积10%19%或、烧伤护理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护理评估 健康史、身体状况(局部变化、全身反应、特殊类型烧伤的特点、吸入性损伤)、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轻度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中度以上烧伤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 护理措施及依据 (一) 现场救护:迅速脱离致热源保护创面、抢救生命、镇静止痛、复合伤的急救处理、 快速转运 (二) 静脉补液的护理 根据、烧伤面积公式:补液量=体重*烧伤面积*1.5+基础需要量 1 补液量与补液种类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最为重要。按成年男性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给液体1.5ml,烧伤面积较大者,晶体、胶体比例为1:1 晶体首选平衡盐液;胶体首选血浆 补液方法 第一个24h,胶体补液量的1/2应在前8h内输入,其余1/2量分别于第二个和第三个8h输入,基础需要量平均分配在3个8h内。 (三) 创面的护理:正确处理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 1 一般护理2 初期清创护3 包扎疗法4 暴露疗法5 浸浴疗法6 切痂植皮 7 感染创面的处理 8 特殊部位烧伤护理 (1)头面部烧伤 (2)呼吸道烧伤 (3)会阴部烧伤 (四) 防治全身性感染的护理 (五) 器官并发症的预防 (六) 病房管理 1 严格消毒隔离 2 恒定温度(2832)、湿度(50%左右) 3 翻身床的应用 昏迷、呼吸困难、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及正在进行冬眠疗法等情况禁用 (七) 心理护理 (八) 健康教育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及时了解病人受伤的时间、原因、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等,以安排不同的病床。 2.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3.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 5.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7.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 8.发热39以上的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药物降温。 9.烧伤面积敷料应及时更换,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防止受压,保持创面干燥。 10.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二)休克期的护理: 1.住单人房间,专人护理,严格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2.了解病情及有无其他复合伤,以便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抢救。 3.取半卧位,卧无菌床铺,并注意保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面、颈、胸部烧伤病人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 5.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液体疗法的实施。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各种治疗液体疗法的实施。 (1) 体温、脉搏、呼吸每3060分钟测量1次,当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差小于3Kpa(22.5mmHg),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在120次/分以上,均应做出适当处理。 (2) 注意神志变化,成人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无力,小儿惊慌不安、 抑郁,多为休克表现,应加快输液速度。 (3) 烦渴是血容量不足的早期表现,此时不应过多满足病人不断喝水的要求。烧伤后 大量饮水或进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 观察创面渗出情况,周围是否红润,受压。 7.留置导尿管,成人一般用双腔请按尿管。倒出膀胱原有尿液后,开始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 8.注意五官的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创面污染机会。双耳烧伤后禁止受压,以免引起耳软骨炎。 9.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分泌物阻塞。 10.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敏捷、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防增加病人的痛苦。 11.做好输液护理: (1) 合理安排输液,第一个24小时,要求在前8小时输入胶晶体总量的1/2,后 16小时再平均输入余量,以后每日输液总量应于24小时内平均输入。对有条件进行热干风疗法的病人应适当增加水分量,成人每日增加20003000ml。为保护肾功能,应早给碱性药物,其半量用于前8小时输入,并间断给予利尿剂。 (2) 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在3050ml/h,但有血红蛋白尿、肌红 蛋白尿或化学烧伤有中毒可能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ml/h以上。 (3) 计算每小时尿量时应排除甘露醇等高渗利尿剂用量。 (三)感染期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1) 体温升高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还应注意是否与室温高或包扎疗法 不易散热有关,可适当通风,降低室温或暂时关闭烤灯。 (2) 观察脉搏,最好听心音,一般应在120140次/分。如体温、脉搏出现分离现象, 提示病情危重。 (3) 呼吸增快到30次/分以上时且不规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抢救物品与器械。 2.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谵妄、幻觉、烦躁不安等,必要时使用安全带,按 医嘱给镇静药物。 3.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便血等现象,应禁食或使用胃肠减压。 4.熟练掌握翻身床及其他床具的应用与护理,有精神障碍者禁卧翻身床。 5.保持各管道的通畅,如静脉输液管、导尿管、胃管等。特别对静脉插管应加强护理,注意无菌,防止脱出。 6.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定时翻身及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做好正常皮肤清洁、消毒和供皮区的消毒与护理。 7.加强营养护理,协助营养科制定出高营养食谱,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以维持营养。 8.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医师,做出相应处理。 (四)恢复期护理: 1.恢复期病人常因伤后功能障碍或面部改变而失去生活耐心,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坚定信心、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恢复期创面瘙痒而致病人烦恼,影响休息、饮食,故每日用盐水浸浴,用0.1%米他酚酊外涂止痒,同时可避免感染。 3.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僵硬。 4.下肢及其关节烧伤病人,必须在植皮23周创面愈合后方能下床锻炼行走,必要时穿弹力袜或缠弹力绷带,以预防创面出血、起泡和瘢痕增生。 5.指导病人按时复查,如有瘢痕、溃疡及时到医院诊治。小儿瘢痕增生,在伤后半年即可行整复手术,成人一般伤后12年行整复治疗。 (五)植皮术: 1.术前护理: (1)耐心向病人讲明手术的目的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除病人恐惧、紧张情绪。 (2)协助病人练习床上排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 (3)剃除供皮区毛发,清创污垢,并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洗干净。 (4)头区做供皮区时,必须剃除毛发,直至头皮光滑为止、如重复取头皮时,用无菌石蜡油涂敷,使结痂皮软化,然后用镊子轻轻摘除,不需再剃,以免破损出血。 (5) _清洗受皮区周围皮肤,必要时剃除毛发。 (6)手术日晨禁食,肥皂水灌肠(或饮番泻叶)。 (7)术前一日肌肉注射青霉素。术前30分钟注射鲁米那和阿托品,并普鲁卡因皮试。 2.术后护理: (1)守护病人至清醒,测体温、脉搏、血压,每2小时1次,直至平稳。 (2)做好供皮区护理,采用包扎或3日后半暴露疗法。 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供皮区,包扎过程中应注意有无渗血、跳痛及腥味。 半暴露疗法:适用于头部及躯干部供皮区,应使其干燥、结痂,必要时用烤灯,防止受压,充分暴露,以防感染。 (3)做好植皮区护理: 肢体应抬高、固定,注意观察肢端血运,保持包扎敷料清洁、干燥。 头、面、胸部植皮包扎后,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全麻病人要准备吸引器。 下腹部植皮术后,避免因疼痛不敢排尿而致尿潴留,必要时置尿管排尿。 四肢植皮术后,不可在手术肢体扎止血带,以免下肢血肿,造成植皮失败。 翻身时牢固固定病人,以免因病人活动而使皮片移位,造成植皮失败。 术后3日,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敷料。检查植皮情况并更换敷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臀部、背部、会阴部、双股部手术后应置导尿管持续导尿,并保持通畅,以免尿湿敷料,引起感染,造成植皮失败。 (六)创面暴露疗法护理: 1.保持室内一定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病室每日1次。 2.采用烤灯照射或热干风机直吹创面。 3.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创面渗出液及时用消毒棉球吸净,创面有霉菌者用2%的碘酊涂擦,痂下积脓者应及时剥痂引流。 4.按时翻身,早期2小时1次,后期4小时1次。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 5.防止病人骚抓创面,必要时牵动病人双手。 6.已结痂部位应防止其过度活动,以免痂皮皱裂、出血,引起感染。 7.应注意四肢环状焦痂病人末梢循环,必要时切开减压。对躯干环状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