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钻井工艺ppt课件_第1页
常规钻井工艺ppt课件_第2页
常规钻井工艺ppt课件_第3页
常规钻井工艺ppt课件_第4页
常规钻井工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钻井方法及工艺,钻井方法及工艺,第一节钻井概述第二节钻井方法第三节基本钻井工艺工程,第一节钻井概述,钻井的概念钻井的种类,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在地层中钻出一个较大孔眼(井眼)的过程。井眼直径:626,1、概念,直井,水平井,一、什么是钻井?,2、钻井工程的地位与作用,人类四大壮举:上天入地下海登极,钻井用途:油气资源、固体矿藏、地热资源、水资源、城市非开挖铺管、地基处理(基础桩)、边坡支护、科学钻探,油气井:油气井是人类勘探与开发地下油气资源必不可少的信息和物质通道。油气井工程,是围绕油气井设计、建设、测量、使用与维护而实施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程。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寻找油气层和证实油气构造(2)获得工业油流(3)探明已证实油气构造的含油面积和储量(4)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5)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油气钻井:,按钻井目的、几何形状、井深、温度压力的高低等进行分类。,1.按钻井目的分类:主要分为探井和开发井两大类。,探井:为探明地下地质情况、获取地下油气资源分布及相应性质等方面资料而钻的井。开发井:以开发为目的,为了给已探明的地下油气提供通道所钻的井,或为了采用各种措施使油气被开采出来所钻的井。,二、钻井的种类,(1)区域探井为了解地层年代、地层时序、岩性、厚度、生储盖组合,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2)预探井在确定含油气有利构造的基础上,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3)详探井在已发现油气构造上,为探明含油气的面积和储量,了解油气层产能为目的而钻的探井。,探井,(1)生产井为完成产能任务和生产油、气所钻的井。(2)注入井为提高油、气井生产能力所钻的井。目的是改变地层油气驱动能力,提高产能,提高采收率。用于注水所钻的井为注水井,用于注气所钻的井为注气井,用于注聚合物所钻的井为注聚井。,开发井,2.按几何形状不同分类:,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定向井:井口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根据井眼的几何形状不同,所钻的井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定向井,直井,定向井的种类,定向井,普通定向井大斜度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丛式井多底井(分支井),井斜角:井身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垂直井深(垂深):井口至井眼某点的垂直距离。水平位移:井口至井眼某点的水平距离。测量井深(测深):井口至井眼某点的轨迹长度。,定向井的有关概念,(1)普通定向井:一个井场内仅钻1口最大井斜角小于60的定向井。(2)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在6080范围内的定向井。(3)水平井:最大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井斜角钻完一定长度井段的井。根据从垂直井段向水平井段转弯时的曲率半径大小进行分类。,定向井的分类,分为普通定向井、大斜度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丛式井、多底井(分支井)等。,各类水平井的剖面对比,(4)大位移井:定义一:水平位移/垂深=2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定义二:测深/垂深=2的定向井或水平井。,流花11-1油田生产平台上的丛式井,可高效开发海洋边际油田;可实现“海油陆采”;可开发湖泊上的油气田。用大位移井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位移井主要用途,西江24-3-A14(水深100米,测深9450米)创造了全井水平位移8062.7米,裸眼井段5032米,MWD/LWD实时传输接收讯号深度9106米三项世界记录(1997年)。标志着我国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与Phlips公司合作),中国第一口世界记录大位移井,(5)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海洋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组,其中可含1口直井。(井架底座移动,最多有40多口),(6)多底井(分支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向井。,国外分支井加拿大稠油油藏开发,DNP02井实钻井身剖面结构图,中国第一口煤层水平多分支井,位于山西沁水盆地,煤层中水平井眼总长度7687m,共13个分支,由奥瑞安国际能源公司于2004年11月完成。煤层气稳定产量达到2万m3/日。,中国第一口煤层水平多分支井,中国第二口煤层水平多分支井,位于山西宁武盆地,总进尺7993m,共10个分支,由中石油于2005年10月建成。,垂直井的目的:排水、向分支井环空注蒸汽形成欠平衡钻井。,3.按井深不同分类:浅井H6000m,深水钻井:超过500m水深的海洋钻井。大于1500m水深称为超深水。荔湾21-1-1井,水深2461米,正在设计论证。目前深水钻井的世界记录为水深3052米,是2003年11月,Transocan公司在墨西哥湾钻井时创造的。,国内外钻井水平,世界上最深的直井12260米,原苏联在科拉半岛的井。,中国垂深最深的井:塔深1井,8408m,中石化,钻井队: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西部工程公司90152HB钻井队。钻机:E-3000型9000m钻机开钻时间:2005年4月18日完钻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2:30时三大难题:钻遇中上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区放空漏失;目的层高温高压对钻井液和水泥浆提出的高要求;国内首次将273.1mm无接箍套管下深达5481m。,深水钻井技术发展较快,目前,钻井水深已超过3000m,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深水钻井技术。,4.按温度、压力的高低分类:,高温高压井:按国际通用概念,地温超过150度称为高温,地层压力当量密度超过1.8g/cm3或用超过70MPa井口装置时称高压,两者同时具备的井称为高温高压井。超高温高压井:井底温度超过220度,井底压力超过105MPa的井。,高温高压气井钻井风险很大,异常高温超压天然气可谓“气老虎”,对开发工程造成极大威胁。这类气藏开发难、风险高、周期长、费用高。南海崖城21-1构造:1990-1991年相继报废崖城21-1-1井和崖城21-1-2井(设计深度4580),造成1.6亿元的直接损失;两年后又钻崖城21-1-3井,钻至井深4680完钻(钻井液密度2.33g/cm3,井底温度206),但钻井时间长达268天,钻井费用1.3亿元(不包括完井测试费)。柯深1井:实钻井深6481米,钻井周期1002天,花费超亿元,但在测试时又因HTHP效应使管柱失效而报废(1996上半年)。塔里木迪那2井:2001年4月30日钻至4800米遭遇高压(压力系数2.13)而失控,发生严重的井喷着火事故,造成1人死,3人伤,钻井设备化为灰烬,损失惨重,处理事故2个月。,第二节钻井方法,为了在地下岩层中钻出所要求的孔眼而采用的钻孔方法。,人工掘井,人力冲击钻井法,机械顿钻钻井法(冲击钻),旋转钻井法,连续管钻井法,目前普遍使用,钻井方法,钻井方法分类,依据:如何破碎岩石、怎样取出岩屑、净化井眼,人工掘井:1521年之前。人力冲击钻:15211835年,是靠人力、捞砂筒、特殊钻头、悬绳、游梁等来完成的。实际上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及自由落体的下落冲击作用来钻井的。特点:1)破岩与清岩相间进行。2)冲击力小,破碎效率低。3)设备简单,起下钻方便。,支架,游梁,悬绳,井壁,钻头,井底,公元二百多年前,在我国自贡开始用人力绳索式“顿钻”法钻盐井和天然气井。号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我国古代钻井系统,古代钻井工具,现代钻井工具,钻井技术发展简史,机械顿钻钻井法:18591901年,工艺过程,钢丝绳提升钻头到一定高度,冲击井底,击碎岩石,岩屑、泥土混合成泥水浆,提出钻头,捞出井内的泥水浆,暴露新井底,设计井深,起、下钻费时少,设备简单,(1)破碎岩石,取出岩屑的作业都是不连续的;,优点:,缺点:,(2)钻头功率小,破岩效率低,钻井速度慢;,(3)不能进行井内压力控制;,(4)只适用于钻直井。,机械顿钻钻井法:18591901年,旋转钻井法,旋转钻井:是自1901年发展起来的。旋转钻井是靠动力带动钻头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对井底岩石进行破碎,同时循环钻井液以清洁井底的钻井方法。旋转钻井又分为转盘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钻井、顶部驱动钻井。特点是:1)破岩与清岩相接进行。2)旋转动力大,转速高,破碎效率高。3)设备复杂,起下钻繁琐。,(1)概念时期(19011920年):这个时期内开始将钻井和洗井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了牙轮钻头和注水泥固套管技术。(2)发展时期(19201948年):这个时期牙轮钻头、固井工艺、钻井液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大功率钻井设备。(3)科学化钻井时期(19481968年):这个时期钻井技术有了迅速发展。采用了喷射钻井,镶齿、滑动密封轴承钻头,低固相、无固相不分散体系钻井液及固相控制技术,总结出了影响机械钻速的有关因素,采用了地层压力检测、井控技术及平衡压力钻井技术。(4)自动化钻井时期(1968现在):发展了钻井参数自动检测、综合录井、随钻测量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发展了优化钻井、井口机械化自动化工具、自动化钻机、井眼轨迹遥控及自动闭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旋转钻井技术的发展,旋转钻井法:,转盘带动方补心,方补心带动钻杆旋转,顶部驱动钻井,旋转钻井法,1.转盘旋转钻井法,(1)工艺过程,钻头,吃入地层,破碎岩石,清洗井底,设计井深,转盘旋转钻井法,(2)特点,目前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被广泛使用。,钻杆取代了顿钻中的钢丝绳,能够完成起下钻具、传递扭矩、为钻头施加钻压、提供洗井液的入井渠道等任务;,钻头在一定的钻压作用下旋转破岩,提高了破岩效率;,在破岩的同时,井底岩屑被清除出来;,提高了钻井速度和效益。,钻头,吃入地层,破碎岩石,清洗井底,设计井深,2.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1)工艺过程,(2)分类,涡轮钻具,螺杆钻具,电动钻具,转动钻头的动力由地面移到井下,直接作用在钻头上,减少了功率损失;,钻柱不旋转,钻柱的功能只是给钻头施加一定的钻压、形成洗井液通路和承受井下动力钻具外壳的反扭矩;,井底动力钻具的动力是由电源或井内钻井液流体提供的。,(3)特点,减速涡轮钻具结构示意图,涡轮钻具定转子,行星减速机构,连续管钻井法(柔杆钻井法),1.工艺过程,钻头、井下加压装置、动力机,下放至井底,循环洗井液,延伸井眼,钻头旋转,破碎岩石,为动力机提供动力,清洗井底,连续管钻井示意图,钻井液由滚筒上的导流头进入连续管连续管不转,井下动力机带动钻头旋转,2.特点,(5)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正在发展、完善中。,(1)连续管钻井实现了起、下钻的连续机械化,节省了时间和劳动量(避免了钻柱上、卸扣);,(2)在起下钻时仍能保持洗井液的正常循环;,(3)由洗井液直接提供破岩钻进的能量,大大提高了能量的有效利用率;,(4)为全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连续管钻井法(柔杆钻井法),第三节基本钻井工艺过程,三个阶段:即钻前淮备、钻进以及固井与完井,1钻前准备,修公路、平井场、钻井设备的搬运和安排、井口准备(打导管和钻鼠洞)、备足钻井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器材等。,大鼠洞:放方钻杆和水龙头小鼠洞:接单根时存放钻杆,70D钻机井架整体搬迁图,第三节基本钻井工艺过程,2钻进,钻进是进行钻井生产取得进尺的唯一过程。,其基本工艺过程有:,第一次开钻(一开),第二次开钻(二开),第三次开钻(三开),从地面钻出一个大井眼,然后下表层套管。,用较小一些的钻头继续钻进,若遇到复杂地层,用钻井液难以控制时,便要下技术套管(中间套管)。,再用小一些的钻头往下钻进,直到设计井深,下油层套管,进行固井、完井作业。,oilzone,井身结构(CasingProgram),技术套管(中间套管),表层套管,油层套管(生产套管),171/2”133/8”121/4”95/8”81/2”7”,3、固井与完井,固井即是在已钻成的井眼内下入套管,而后在套管与井眼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