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_第1页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_第2页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_第3页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_第4页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摘要从苗床准备、整地作畦、播种、苗期管理、大田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更解决了缺水地区无水育秧的困难,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因此,该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现将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如下。 1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的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标准为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为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地茬口的矛盾。苗床面积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一般为13040,即1 hm2大田准备300 hm2左右苗床。 2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耕翻深度在15 cm以上,做成畦宽1.21.4 m、沟宽50 cm、沟深2030 cm的畦,且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平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撒施25 m2苗床,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用木板压平,浇透水即可播种1。 3播种 按播种50 g/m2计算总用种量,用25%使百克乳油2 500倍液浸种36 h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2。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将种子盖严,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厚约0.51.0 cm。土撒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能使苗床水分充足,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 cm的拱架,盖好薄膜,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4苗期管理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对全县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水稻栽培技术以“四省”(省水、省秧田、省用工、省投资)“两增”(增产、增收) “一好”(秧苗素质好)的肥床旱育秧为主,其栽培技术如下 : 一、选好备足秧床 应选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爽,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无石块、无杂草、不受渍、不冷浸、不串水、好管理,偏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或好旱地、或水田、或菜园地做秧床,按一亩秧床管12亩大田备足。 二、 高标准整好培肥秧床 1、秋种冬凌。除菜园地外,选用水田或旱田地做秧床的,要在头年九月底前,按亩匀施栏圈粪100担、碳铵50公斤、普钙50公斤标准,多次翻耕将肥料匀施入3-4寸深耕层,使土肥充分混匀,种上蔬菜。春节前将蔬菜收获后,每亩再增施腐熟农家肥50担,翻入耕层,冬凌坑土。 2、规范做厢。春节后,最迟在播种前30天,对秧床进行多次翻耕碎土,并按厢面净宽4尺8寸,厢沟宽9寸,厢面高3-4寸,厢长依地形而定的标准开沟做厢。将草茬拣净,表土弄碎,厢面平坦,秧地四周挖1.5尺深围沟,配合好田内外排灌沟系。 3、精细整地。播种前7-10天,亩秧床匀施尿素20公斤、普钙66.5公斤、氯化钾15公斤或旱育秧调制专用肥75公斤,多次匀翻挖入2-3寸深土层,使与床土充分混匀。再次将厢面土垡整碎弄平,用木板轻压实,备播种。 三、规范播种 1、播期。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适时播种,一般要求8月10日左右齐穗,生育期长的品种适当早播,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晚播。早育秧龄40-50天,叶龄4.5-6.0叶。 2、播量。亩大田播种1.8-2公斤优质杂交稻种或2.8-3公斤优质常规稻种。 3、种子处理。泡前晒种,清水淘清,滤除秕谷,强氯精药水(1克药、1斤水、1斤种)消毒10-12小时,淘净药剂,装入漏水透气编织袋上,薄摊1寸层左右,日浸夜露共54-60小时。然后将谷种倒入40摄氏度温水中,使水温降至30摄氏度,保持6-10小时,95%种谷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使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的不浸种催芽。 4、播种: (1)、浇透底水。临播前对整好的秧床均匀浇透底水,确保2寸深土层温透,厢沟底与厢墙交界处有湿痕或渗水,厢面湿润且有短时渍水。 (2)、消毒床土。每亩用移栽灵330毫升兑水成1000倍液浇(喷)入土中。但使用旱育秧调制专用肥或使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的不消毒。 (3)、播种。播破胸(露白)种谷分厢分段过称,分2-3次匀播种。使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的将种子浸种消毒12-18小时,捞除洗净,沥去多余水分后,按1-1.2公斤稻种用350克(1袋)种衣剂包衣后直接播入秧床。 (4)、镇压。播完种后,用塑膜包住木板轻压、使芽谷(种谷)三面入土。 (5)、盖土掩籽。用疏松肥沃偏酸性无杂草种子的过筛碎土,均匀盖在经镇压的芽谷(种谷)上,厚0.5-1公分。要求厚薄一致,不露籽。如果床面干燥,要补喷水至湿润。 (6)、化学除草。亩秧床用60%丁草胺100毫升溶解在40公斤水中成均质溶液,用喷雾器一次性匀喷在床土上。 (7)、盖膜。化除后,随即用0.005米厚强力超微膜平铺厢面,并将膜四周压实固牢。 (8)、清理沟厢防渍害。 四、秧苗管理 (1)、播种至出苗(现青)。 密封塑膜、保温保湿促出苗;膜内温度超过35要及时揭膜降温防烧苗,并适时将膜盖好;通常不浇水。但表土干燥要及时浇水,保持床土湿润。不能过频过量浇水,更不能打渗漫灌;碰上持续4天连阴雨,抢中午间隙揭膜煽动,换气增氧,并及时盖膜;50%秧苗现青后,要及时撤走覆膜、稻草等覆盖物,以防秧苗徒长瘦弱。 (2)、秧苗1.1-1.5叶。亩秧床用15%多效唑粉剂100克溶解在50-75公斤水中成均匀溶液,用喷雾器喷头向上一次性匀喷雾,控高促蘖;一旦床土干燥,及时浇水至湿润;防渍害。 (3)、秧苗2.1-2.5叶。亩秧床用移栽灵330毫升兑水成1000倍成溶液,加入尿素4-5公斤,喷洒在秧床上,起防病追肥补墒作用,促秧苗为安全度过断奶期;保持床土湿润,不白土浇水;防渍害。 (4)、三叶以后至移栽。严格控水。除秧苗叶片因缺水萎蔫卷茼时要及时浇足水外,要严控水,绝忌灌漫厢水;追肥1-2次,亩次用尿素4-5公斤,促苗分蘖,最后一次在移栽前5-7天追,用作送嫁肥;按病虫测报,准、狠、省地防治一代螟虫、苗稻瘟及立枯病;及时拔除杂草;搞好防渍涝、防糟害工作。 五、移栽及大田管理 (1)整田施肥。抢季节腾茬整田,田平泥活草茬净,寸水不露泥,高低不过寸。科学配方施肥,结合翻耕亩施农家肥30 担以上、碳铵50公斤翻入全耕作层;结合赶耖亩施普钙30-40公斤,氯化钾7.5-10公斤,锌肥1公斤;7月下旬幼穗分化5-6期,亩追尿素2-3公斤加氯化钾3-4公斤;穗苞破口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 (2)合理密植。移栽前一天给秧床浇透水,次日用手扯秧,不抖土、不扎把。苗床板结的,用大锹铲秧,带2-3公分厚土层,随取随插不过夜,务必浅水插,深度2公分左右,争取更多的低位分蘖。合理密植。行距7-8寸,株距4公分,亩不小于1.8万株,每亩基本苗10万以上;插完秧后及时灌寸深水返青。 (3)化学除草。移栽后7-10天,亩用30克田草净或25克精克草星,抛秧抛后7-10天,立苗4-5天后,亩用140克抛秧宁拌15-20公斤过筛细土,堆闷数小时撒施,保持寸水层5天左右。 (4)及时晒田。栽抛秧15-20天后,亩茎裂苗达到穗数80%即16万左右时,及时晒田。晒田标准:田微裂、根发白、停分蘖、叶褪色。忌一次重晒,应多次轻晒。幼穗分化3-4期(7月上中旬),及时复水,保持深水层,自然落干,再复水至收割前7天排净水。 (5)抓好病虫防治工作。抓好5月下旬6月上旬一代螟虫,7月下旬8月上旬稻飞虱,分蘖末期纹枯病,穗苞破口到齐穗期的穗颈瘟、二代二化螟和三代三化螟的药剂防治工作。 六、及时收获 90%的谷粒达到其成熟固有色泽时应及时收获,提倡机械收获。 水稻旱育稀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滕世辉 山东河东区农业局 xx/12/24 水稻旱育壮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合理稀植,扩大行距,减小墩距和墩苗数,更利于增加水稻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1.品种选择 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良的中晚熟品种,如临稻15号、阳光200、大粮203等。 2.培育壮秧 播前半个月每亩秧田施优质土杂肥6000公斤以上,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尿素10公斤、锌肥1.5公斤,或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将肥料均匀撒到畦面,然后翻耕于10-13厘米深床土中,与床土充分混匀。按畦宽1.5米,畦埂宽20厘米,整成高埂低畦,整地要求是:平整、细碎、上松下实、不留明暗坷拉。 选择晴天将种子摊铺在干燥的地面上摊晒2-3天,然后进行选种,留籽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选种后用浸种灵2毫升,加水10公斤浸稻种5公斤,放在室温条件下避光浸种2-3天后播种。亩播种量控制在15-20千克/亩,播种后用地膜覆盖,齐苗后,马上揭膜,免烧苗。 秧田除草以化学除草为主,主要在播种浇蒙头水2-3天,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剂一般选用丁草胺、农思它,或两种混剂。出苗后如仍有杂草,可进行茎叶处理并结合人工拔除。 秧田病虫防治以防治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为主,即灰飞虱迁移高峰时(即小麦黄熟时)用药,并于水稻移栽前混合喷施一次高效对路的杀虫剂、杀菌剂,保证秧苗带药移栽。 3.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插秧 1、适期早插。在培育适龄壮秧和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必须做到适期早插秧,确保6月20日前插完。 2、合理密植,提高插秧质量。3蘖或3蘖以上秧苗每墩栽1株,1-2蘖秧苗每墩栽2株,不插无蘖苗。适当放大行距,缩小墩距,减少墩苗数,行株距2728厘米,株距12-14厘米,亩栽2万墩左右。插秧规格2510厘米,每墩2-3苗即可。 3、浅插匀插。插秧深度不超过2cm,要插直、插匀,插秧时田间保持浇水层。 (二)科学施肥 1、重施基肥。基肥要求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耙田时每亩施优质圈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40公斤、硼锌肥各1公斤。 2、早追返青分蘖肥。分蘖肥宜于移栽后5-7天施用,每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左右。 3、巧施穗肥。穗肥于8月1日前后(抽穗前20天左右)拔节初期,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施入,每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氯化钾10公斤。 4、酌施粒肥。一般视长相于抽穗前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23公斤。 5、根外追肥。在齐穗-灌浆期用0.2%磷酸二氢钾等或天达2116叶面喷施两次。 (三)合理灌溉 1、返青期。尽量保证地皮水移栽,保持3cm的浅水层3-4天,以利于缓苗。 2、分蘖期。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期实施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无效分蘖期进行排水晒田。 3、幼穗形成至抽穗扬花期。晒田后小水缓灌,逐步湿润全田,保持浅水,促进幼穗分化。 4、灌浆至成熟期。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湿湿干干,地表达到干而不陷脚又不裂缝为限。直到收前7-10天断水。 (四)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我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稻瘟病防治应在分蘖期发病时亩用40%稻瘟灵?异稻乳油每亩80毫升或20%邦克瘟悬浮剂每亩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叶瘟;抽穗期时用75%三环唑50克或30%稻瘟灵乳油80毫升一次,兑水30公斤喷药预防,间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纹枯病:防治水稻纹枯病可用5%纹枯净水剂每亩150克或5%井岗霉素150200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稻曲病“要在水稻破口前5-7天亩用5%井岗霉素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