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第1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第2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第3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第4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演示型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检查预习 资源名称 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 课件介绍鲁迅生平 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 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 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 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 素材类型 文本 水平 识记 开发 使用时间 2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扫除阅读障碍 初步了解鲁迅留学经历及藤野先生。 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 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学习,掌握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导入新课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过 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鲁迅先生爱国情感的体现 归纳总结 图像+文本 感知 下载 3分钟 图像+文本 分析 拓展性 学习 感知与 升情 评价 现有需修改 10分钟 图像+文本 图像+文本 文本 文本 下载+开发 10分钟 10分钟 3分钟 7分钟 现有需修改 开发 开发 归结全文,概括全文主题。 反馈练习 能力训练 写作训练,巩固探究成果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紧密挂钩,同时在收 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容易混淆的字。 2、课件介绍鲁迅生平:鲁迅的生平经历;最受鲁迅敬重的老师。 3、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相识);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4、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藤野先生的肖像照。 5、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6、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_人热情、友好、尊重。 7、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 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附:教学设计方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一、概述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篇课文,文中叙述了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学生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应该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 这篇课文我用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本文的叙事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以及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探讨本文的暗线(鲁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运用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进行练笔。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 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的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综合运用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各种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给画“ ”的字注音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颤颤 畸形 绯红 (学生补充预习过程中碰到的其他易读错或易写错的字词) 二、 导入新课 1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常。 我们已经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鲁迅?(提示:原名、代表作、人生经历等等) 2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两个人是最受鲁迅先生敬重的,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为什么一向以犀利的文笔著称的鲁迅在回忆起藤野先生时竟是笔笔深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622节(时间10分钟),思考下列问题: 1藤野先生留给鲁迅的第一印象怎么样? 2后来,哪些事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哪些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法指导:学会用“一目十行”的方法快速阅读文章。用批注法阅读。阅读时用笔 及时划下重要的语句、语段,并写边批。 明确: 1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 2四件;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四、交流互动 (一)再次阅读1122节,找出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体会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或品质。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等等。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_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二)身处异乡,能遇到这样优秀并关心自己的好老师,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鲁迅先生后来为什么要中断学业、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呢? 快速阅读课文23-31节,寻找答案。 明确:因为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追问:鲁迅先生是如何与藤野先生告别的? 明确:善意的谎言、赠送照片 五、质疑交流 本文是按什么线索来叙事的? 明确:“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经过(见板书) 六、自主小结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_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的教育者的形象。 七、反馈练习 通过典型事例可以有效地表现出人物思想品质,你能否列举出几个典型示例(提纲式)来表现一个你敬佩的人的思想品质?试试看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但不知怎的?”一段。 2思考:课文15节写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附板书: 1、 藤野先生 相识 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 “我” 与 为“我”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藤为“我”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野 相处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先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有求实精神 生没有民族偏见 的 _人热情、友好、尊重 交匿名信事件 往 惜别看电影事件 赠送照片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师评价卡 藤野先生创新教学设计 北京第五十中学 郑芳 一、导入 二、布置任务 全班42人分成6个组,每组7人,让他们静心读10分钟,讨论8分钟,新建思路,进行缩写,在700字以内写好藤野先生。请指导各组从分段、每段段意、每段字数控制、写此段的目的来陈述缩写。六组的任务又同中有异,他们被分为两个常规作文组,两个小标题作文组,两个创新作文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限时两分半陈述! 三、讨论缩写模式: 比如: 常规式1: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风格(50字)添改讲义(200字)纠正解剖图(200字)关心解剖实习(50字)了解女人裹脚(50字)因弃医从文惜别(100字)惜别后的怀念与感激很准确地删去了在东京的失望、在仙台受的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抓住了核心内容。 常规式2:看照片思藤野先生倒叙开头,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100字)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450字)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50字)惜别、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式1:添改讲义(200字)纠正解剖图(200字)关心解剖实习(150字)了解女人裹脚(100字)怀念藤野(50字) 小标题式2:相识(100字)相处(450)相别(100),总结怀念与感激(50)。 小标题式3:甜(写添改讲义)(200字)酸(写纠正解剖图)(200字)苦:(写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150字)辣:(写因弃医从文而别)(150) 小标题式4:不安的感激(200字)(写添改讲义)无言的悔恨(200字)(写纠正解剖图)难忘的感动(200字)(写关心解剖实习)唯一的为难(了解女人裹脚)(100字)永远的鞭策(100字) 创新式1:1926年10月12日睹物思人(50字)翻看19041906年写下的有关藤野先生点点滴滴(日记1:写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的细心与当初穿衣的模糊对比,令我感动日记2: _很感兴趣的藤野先生知道中国敬鬼的传统、也想了解中国三寸金莲的裹脚方法。日记3:惜别时他的遗憾、热忱与我的无言与对)(600字)打住思绪,继续受先生的鼓舞,写些文字(50字) 创新式2:讲义的自白:记(50字)交(100字)惊(200字)珍(150字)遗(50字)悔(100字)慰(50字):永远的愧怍,不息的动力(以讲义为线索,以讲义的自白方式,侧面烘托出藤野先生的良师品质与治学精神对我的影响) 三、讨论中明确藤野先生外貌、品质 1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明确:学生浏览610段,找出:“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 2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123段,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后来很是内疚和悔恨。 (3)关心解剖实习 担心放心高兴。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 角度 思 想 品 质 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 热心助人 纠正 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 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尊重学生 了解女人裹脚治学治学严谨 求实精神 明确:以上四例都是写实。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经历的实事,既可信,又耐人寻味。这些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为人正直热忱无私,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采用那种方法去缩写,总而言之缩写最大的秘诀就是: 1、大胆取舍,只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2、注意详略,对选定材料进行详略处理 3、重建思路,要有一个清晰的前因后果 4、写人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 这堂课主要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作业: 以藤野先生为题缩写、配套练习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272133) 朱则光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2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诵读课文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设计】 一、聚焦“伟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书标题, 强调“藤”字。)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 二、品味“伟大”: 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 “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 _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 _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2.引读: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鲁迅还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齐读)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 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三、感受“伟大”: 1.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 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他在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屏显楷体字部分) 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 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3.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四、升华“伟大”: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