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无答案) 沪教版_第1页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无答案) 沪教版_第2页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无答案) 沪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时不如地利一、根据内容填空:1、 孟子,名 , 时期的思想家。本文节选自 。他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为“ ”。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 ”之道,他主张以“ ”统一天下。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结论是: “ ” 3、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 _ 的政治思想。4文中用“攻而不胜 ”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 ”的观点。5、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要巩固国家的根本方法是 。6、孟子用“ ”“ ”“ ”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 ”的重要性。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 手法论证了“_”的重要性。9、 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二、解释加点字:1、 地利不如人和 ( )( )2、 三里之城 ( )3、 环而攻之 ( )4、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 )( )( )5、 委而去之( )( )6、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 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 )8、 以天下之所顺( )9、 攻亲戚之所畔( )(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三、翻译句子: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五、内容分析:课文共四节:第一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 ”;第二节:用了一个 例子,通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第三节:在强调守方拥有的“ ”的优势时,连用四个排比句,从“ ”、“ ”、“ ”、 “ ”四个方面来加以强调“ ”;第四节:先连用三个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