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2020年《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2020年《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2020年《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2020年《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设计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的有关知识,感知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2揣摩作者在貌似纯知识的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深情。 3了解小品文写作笔底含情、涉笔成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揣摩语言,理解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以“东拉西扯”的语言形式含蓄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 杜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寄托某种情感的具体形象)。尤其是作为鸟类的杜鹃,更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对象。 提问:你能说出一些描写杜鹃的古诗词名篇或名句吗?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 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 提问:古诗词中描写的杜鹃,你觉得有什么共同之处? 讨论后明确: 我们注意到,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本文写的也是杜鹃,作者对杜鹃是怎么看的呢?他又是怎样来认识这种文化现象的呢? 检查自读情况: 1本文围绕杜鹃娓娓而谈,全文的五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杜鹃的什么内容?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后明确,并形成板书: 第1段:杜鹃和我的缘分。 第2段:杜鹃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第3段:杜鹃的别名和习性,它能提醒农事,啼声哀切是出于至诚。 第4段:杜鹃啼声哀切与神话和谐音有关。 第5段:西方人眼中的杜鹃啼声悦耳,有趣动听。 2作者在介绍杜鹃时有大量的引述,这些引述出自哪儿?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有关杜鹃的、神话传说、民俗,还有典籍中的介绍等。 3在介绍杜鹃的时候,作者还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认为流露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联系语境揣摩其中的感情。 课堂交流: 可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作者用“可是”一转,看似不经意,却对有关杜鹃的古代传说表示了小小的否定。“料想它定然”表明作者希望杜鹃也能啼出欢愉之声的思想,体现对杜鹃的喜爱。 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花鸟同名,本就“难得”,恰又是鸟在花上鸣,不是“别有情味”吗?而且,那也很难说是悲鸣吧。另外交代了题目的来历。 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耽误了农事。 “也许是出于至诚”,其实是说,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这样。赋予了鸟以人性,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 风趣幽默地表达了对杜鹃啼声含义的不赞成,从而表达作者对杜鹃的喜爱。 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杜鹃就是杜鹃,无所谓高兴,也无所谓悲伤,一切悲喜都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多半”一词,表明作者既尊重传统文化,又不以自己的观点强予于人的谦和态度。 4小结 提问:作者在“东拉西扯”,貌似纯知识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杜鹃的感情,虽然谈不上情有多深,但确实是有的。作者说杜鹃与自己最有缘,乃至笔名也取成了“瘦鹃”,加以作者对杜鹃文化如此熟悉,至少说明,作者曾经对杜鹃是怀着深情的。到老年写这篇文章时,也念念不忘;在这背后,可以理解为 _文化的深情厚意。 作者在文章中还表明了另外一种态度,他比较同意西方人对杜鹃的态度,似乎并不觉得杜鹃之悲苦,甚至还可能有欢愉的感觉。 1提问讨论:作者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杜鹃的感情和观点,他有没有想要说服你,甚至一定要你接受的意思呢? 2你觉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 并不是要对杜鹃的好恶表态,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东西文化比照,持一份理性的态度,作尽量客观的叙说。 作此文时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回首往事,超然达观了许多,所以能够作一点理性的审视。 3介绍小品文的特点 这篇文章,有别于我们以前学过的许多课文。它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者,不主题先行,不刻意为文,天地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都可入文,凭作者散淡的心,轻灵的笔写成,所以小品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风致。 阅读这篇文章,给人两个突出的印象:一是以大量的知识和文化信息支撑起文章丰富的内涵。二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文风。这也正是大多数小品文的魅力。 1课外练笔:介绍某种花鸟虫鱼,或借某种花鸟虫鱼抒发情怀。 2对照阅读语文读本中张中行的小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