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做法与体会论文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大胆实践,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做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1、建立先进的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广义上的课程整合是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有机联系起来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整合的关键就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这就要求在构建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2、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而对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质的正确理解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就应做到:要积极进行自学和参加培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主动吸收科学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最新发展,提高自身的学科修养;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对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进行整合。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我们的课程整合要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不仅仅要感到教师好教,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好学,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探索研究、问题提出等,使学生始终处身于一个“问题”的环境中,激励其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自觉的求知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在“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中完成掌握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后要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 2.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整合。网络的飞速发展,其中的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利用校园的Intel网、局域网内WEB和FTP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库提供的 _籍,教育网站,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论坛及各种素材等进行舍取与重组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扩展了教学环境,又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整合也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的能力,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实现对事物的分辨和了解。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其主导作用,在课前对所需资源、网址等要进行,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不到于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胡碰瞎撞,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工具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加工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利用。如在高中生物“遗传病与优生”的一节教学时,我挑选了“先天遗传性聋哑病”为例让学生对该病的所有情况进行网上搜索,学生找到了大量的有关该病的文字介绍、图片、病例等,最后让学生用计算机内的Office Powerpoint成幻灯片进行演播汇总,使不同学生搜集的信息得以组合,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认识,懂得了优生的意义,最终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提供的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一种比较合理可行的整合。 2.3、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整体统一与团体协作。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利用 _络环境,学生间的学习不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达到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可以的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喜爱的网络音视频即时通迅工具QQ、UC和MSN等既可实现交流的目的又可降低使用专用教学通迅平台的教学成本。 尽管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在教学中有所体现,但要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全面推广,要使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课程整合在教学应用中做到人人参与,得心应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3.1、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还不够熟练,不能完全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硬件操作。尽管计算机的应用近几年在农村中小学有了全面的应用推广,大多数学校有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没有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操作基础,个人自学有较大难度,学校供给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教师实践上机操作也受时间限制,另一方面,校本计算机教师培训没有强制性进行,所以教师可学可不学,没有足够的学习激情,再者由于水平层次不一,培训内容周期较长,使得在现有条件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局限于部分教师和个别课目,有时上课还需要信息课教师进行专门操作,就谈不上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合理实施。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教师计算机的应用应该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应该制定详细的校本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并安排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辅导;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堂教学,通过赛教、示范课等进行激励;学校应有专门用于设备添加和改造升级的资金,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2、农村中小学没有专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机构,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理解不透,再加上这方面的培训机会少,认识模糊,所以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淡薄,仍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育管理者在常规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没有更深更科学的评价,教师也懒于钻研,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先进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缺乏在教师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使教师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充分认识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领导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收集,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制订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融合到教研教改中去;制订每学期一个教师只少上好一节信息技术与该学科整合课。 3.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结合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但是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学校资源匮乏,更新较慢。如中央资源库、全国大多数名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等都是要收费,不能获取,校内资源库的建立,由于技术资金缺乏也难与师生共享。目前对少量购买和收集的资源也只能用于部分教学,大多教师还处在单打独斗,同时也只能局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建立校内、校际、城域教育网站间的资源共享,并能相互交流;国家在加大教育硬件投资的同时,开放的共享资源库,并能及时更新;由于教材教法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长沙一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初创企业运营人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扶贫组长知识培训会课件
- 2025年警察定向选调生预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 BIM在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报告
- 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
- 2025年储能电站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黄金集团第二次招聘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安徽合肥凯欣教育集团招聘2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征收房屋转让协议书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考试试题
- 上海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JTS 165-5-2021
- TFSI 098-2022 《氨基硅油》发布稿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1个模块知识讲义
- 胖东来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笔试真题含答案
- 海宁市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改建项目环评报告
-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
- 泵站运行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