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什么要进行差错控制,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加性噪声的影响;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需要达到一定的比特误码率指标;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均衡,使比特误码率尽可能降低。但实际上,在许多通信系统中的比特误码率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三种常用差错控制方式,检错重发(ARQ,AutomaticResendQuery)前向纠错(FEC,Forward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HybridErrorCorrection),检错重发,检错重发是指在发送端经编码后发送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后,检验若有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结果反馈给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的信息重发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地收到信息为止。检错重发系统有三种,即停止-等待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在前向纠错中,发送端经编码后发送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组经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由于它能自动纠错,因而延时小,实时性好混合纠错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有纠错能力,而且对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差错控制编码,按照差错控制编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和非线码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监督码元之间约束方式不同,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纠错和检错的基本原理,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在被传送的信息中附加一些监督码元,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校验关系。当这种校验关系因传输错误而受到破坏时,可以被发现并予以纠正。这种检错和纠错能力是用信息量的冗余度来换取,纠错和检错的基本原理,若用00,10,01,11表示四种信息,由于每一种码组都有可能出现,没有多余的信息量。因此,若在传输中发生一个误码,则接收端无法检测到需要有第三位监督码元,保证码组中“1”码的个数为偶数,即形成000,011,101,110另外四种码组001,010,100,111是禁用码组接收时一旦发现这些禁用码组,则表明传输中发生了误码,码重和码距,在信道编码中,定义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简称为码重把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定义为两码组的距离,将其称为汉明距离,简称为码距,码距与纠错能力,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直接关系到这种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对于分组码有以下结论:在一个码组内检测e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同时检测e(e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奇偶校验码,最常用的是奇偶校验码,因为其简单易行。在我国的7单位字符编码标准中采用7bits码组表示128种字符,为了检查字符传输是否有错,常在7bits码组后加1bit作为奇偶校验位,使得8位码组中”1”或”0”的个数为偶数或奇数。,汉明码,汉明码是纠正单个错误的线性分组码。这类码有以下特点:码长:n=2m-1最小码距:d=3信息码位:k=2m-m-1纠错能力:t=1监督码位:r=n-k=m式中,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给定m后,即可构造出具体的汉明码(n,k),参考文献,贾培军.用MCS-51实现(7,4)汉明码的译码方法.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1期阮宜武.汉明码检验系统的电路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年08期赵建武.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1期,循环码,循环码是一种分组的系统码,通常前k位为信息码元,后r位为监督码元。它除了具有线性分组码的封闭性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循环性。所谓循环性是指: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为一许用码组。,循环码,为了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将码组用多项式来表示,称之为码多项式,即许用码组可表示为,蓝牙系统差错控制,在蓝牙技术中使用了三种纠错方案:1/3FEC前向纠错码。2/3FEC前向纠错码。用于数据的ARQ方案。,蓝牙系统差错控制,对包进行FEC纠错的目的是减少重传次数,但在可以允许一些错误的情况下,使用FEC会导致效率不必要的减小,因此对于不同的包,是否使用FEC是灵活的因为包头包含了重要的链路信息,所以总是用1/3FEC进行保护。1/3FEC就是将待编码的数据重复三次。例如,若原数据是b0b1b2,经过编码后成为b0b0b0b1b1b1b2b2b2,蓝牙系统差错控制,2/3FEC码是缩短的(15,10)汉明码,其生成多项式是,蓝牙系统差错控制,ARQ是针对包内的有效载荷进行保护的差错控制方法。发送端发出一个包,接受端收到包后将检查包的包头的HEC以及有效载荷的CRC是否发生错误。如果检查无误则接受端返回一个AcK(ARQN=1),若是发生错误则返回NK(ARQN0)要求发送端重发。这个过程可一直操作下去直到接收端收到正确的包或者出现超时为止,蓝牙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盗用、暴露或篡改,因此大量在通信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就需要保护。对通信网络的威胁可被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要将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相结合。,流量控制基本理论,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中流量控制总是必需的发方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理想化的数据传输过程,假设1:链路无差错,所发送的任何数据都不会丢失或出错。假设2:不管发端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收端总是来得及收下,并及时交给主机。,理想化的数据传输过程,假设2相当于认为:接收缓冲区的容量无限大而永远不会溢出;接收速率与发送速率绝对精确相等。,停止等待协议ARQ,首先去掉第2个假定,认为信道还是无差错的理想信道。为了接收端的缓冲区不会溢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发送一帧就停下来。接收处理完成后发一个响应。这时,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帧。,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将第1个假设也去掉,实际中传输信道是不可靠。通常数据帧后面会加上循环冗余校验,收端返回的响应就必须区分收到帧校验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如果校验无误,返回确认帧ACK;如果校验错误,就向发端发出否认帧NAK,要求重发。,停止等待协议ARQ,发送端必须暂时保存已发送过的数据帧副本。当线路质量太差的情况下,发送方在重发一定次数后,就不应再重发。为避免出现死锁现象,需要启动一个超时定时器,超时定时器设置的重发时间需要依据网络延时仔细选定。为避免这种重复帧的情况,必须给每一个数据帧加上不同的发送序号。编号所占用的比特数是有限的,发送序号会重复。,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tf是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tf=lf/C(s),lf是数据帧长,C(s)是数据发送速率。tp是电信号在物理链路上传播造成的延时;tpr是接收方主机处理的时间;ta是发送一个确认帧的时间。,停止等待协议ARQ,重发时间为设接收端处理时间tpr和确认帧发送时间ta都远小于传播延时tp。即tout=2tp。,停止等待协议ARQ,设数据帧出错的概率为p,正确传输一个数据帧平均所需时间为当传输差错概率增大,tAV也随之增大,当无差错时,p=0,tAV=tT。每秒成功发送的最大帧数即链路的最大吞吐量max=1/tAV,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不高。为克服这一缺点产生了连续ARQ技术。,连续ARQ,在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应答帧,而是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帧。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由于减少等待时间,整个通信的吞吐量提高了。,连续ARQ,由于连续发送了许多帧,所以应答帧不仅要说明是对那一帧进行确认或否认,而且应答帧本身也必须编号。发送方每发完一个数据帧时都要设置超时定时器,只要在所设置的超时时间内没收到确认帧,就重发相应的帧,包括在这个超时时间内已经连续发出的数据帧,也就是向回走N个帧。,连续ARQ时序图,连续ARQ,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必须把原来正确传过的数据帧进行重传(仅因为有一个帧出错),又使传送效率降低。若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很差时,连续ARQ并不优于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需要的时间是tf;当发生错误时,重发一个数据帧的时间为tT,正确传输一个数据帧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连续ARQ,最大吞吐量max=当传播延时、重发时间、处理时间都远小于一个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时(即tT近似于tf)采用停止等待与连续ARQ没多少区别。为了减少开销,连续ARQ协议还规定接收端可以在连续收到好几个正确的数据帧以后,才对一个数据帧发确认信息。,信道利用率和最佳帧长,信道利用率和最佳帧长的关系如下:如果数据帧取得很短,控制信息占的比例增大,导致信道利用率下降;如果帧长取得太长,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增大,重传次数增大,也会使信道利用率下降。,最佳帧长,设误比特率为p,数据帧长为lf,每帧中数据为ld比特,控制信息为lh比特,,信道共享技术基本理论,信道共享技术,以动态分配信道资源的多点接入方式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多点接入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类。1)受控接入:轮叫轮询,传递轮询。2)随机接入:ALOHA,CSMA和CSMA/CD。,轮询,轮询是一种非竞争的动态分配共享资源的系统主站:某个集中控制点,向各分散用户发出询问信息包,探询用户是否有信息要发送。分散用户:只有待收到探询后方能使用信道。,两种探询方式,轮叫轮询:由主站按某种顺序原则主从轮询;传递轮询:既探询信令按某种顺序原则在各用户站间传递。传递轮询的帧时延小于同样条件下的轮叫轮询的时延;站间的距离越大,传递轮询的效果就越好。,吞吐量,吞吐量S,等于在发送时间内成功发送的平均帧数。0S1,S=1是极限情况,这种情况下表明帧一个接一个地发出去,帧之间没有空隙。,网络负载,网络负载为G,等于发送时间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包括发送成功的帧和因冲突未发送成功的帧。,纯ALOHA系统,一个帧发送成功的概率为:吞吐量公式为:上式中,当G=0.5时,吞吐量S可能达到最大值S=0.184。,时隙ALOHA,用同步的代价换取了吞吐量的提高,成功发送的概率:吞吐量公式为此公式说明,当G=1时,S有最大值0.368,是纯ALOHA的2倍。,CSMA,CSMA属于ALOHA方式的改进。由于采用了附加的硬件装置,每个站都能在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上其它站是否在发送数据。这种方式是公共信道上的分散用户采用载波检查方法来检测信道上是否有发送信号以判断信道的忙闲状态,各用户只能在信道空闲时发出自己的信息包。,载波检测类型,一为坚持检测,即分散用户保持连续检测信道,一旦发现信道空闲且需要发送便可向信道发送信息包;另一为非坚持检测方式,即分散用户检测到信道忙后,便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检测,直到信道被检测为空闲才发送信息包。,CSMA随机接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协议:ALOHA非坚持CSMAp坚持CSMA。,CSMA/CD,由于信号在信道上以有限速度传播,所以载波监听并不能完全消除冲突。一种称为CSMA/CD的改进方式,即载波检测-碰撞检测,它能够边发送边监听,只要监听到发生冲突,则冲突的双方就必须停止发送。由于电磁波在网络上传播需要时间,因此冲突仍有可能发生。这段可能发生冲突的时间间隔称为争用期。,当网络负载G很小时,ALOHA时隙ALOHA非坚持CSMA坚持CSMACSMA/CD轮询,比较,在延时传输系统中,当延时系数a较小时,坚持CSMA和CSMA/CD性能较好;当延时较大时,时隙ALOHA性能较好,它与延时无关。对于中央控制的轮询系统,则有最大的通过量,系统稳定。实际上,这种稳定是采用了拒绝排队规则的。,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实验软件简介使学生理解点对点通信中速率测试的方法,流量控制方法,以及与速率相关的因素。在有误码率的情况下使用差错控制,在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折衷。理解多台主机共享信道时采取的多点接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仿真。轮询,ALOHA,CSMA。,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2数据传输速率分析实验在主界面中,点击“测试”按钮,打开“数据传输速率分析”实验界面。2.1链路管理链路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进行相关链路操作的按钮。1选择测试模式及端口,然后点击“初始化设备”按钮。此时将会弹出提示信息框告诉用户是否启动成功。若成功,状态栏将会显示本机地址。,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2.1链路管理2如果选择“与蓝牙模块连接”方式,初始化成功后,点击“查询周围设备”按钮。此时按钮下方表格将会显示查询到设备的地址。查询结束时将会显示查询到设备总数。3选择一台设备地址,并点击“建立ACL连接”按钮。此时将会弹出提示信息框告诉用户是否建链成功。4建链成功后即可进行速率测试与文件传输。速率测试及文件传输完成后,若用户不想继续实验,此时可点击“断开ACL连接”按钮。程序将弹出信息框提示是否成功断开链接。,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2.1链路管理5若断开链接成功,可点击“关闭HCI传输层”按钮,此时传输层关闭,用户若想继续实验,须重新启动传输层并建链。每次关闭窗口前必须关闭传输层。6如果选择“直接电缆连接”方式,初始化成功后即可进行速率测试与文件传输,步骤25省略。,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2数据传输速率分析实验2.2速率测试设置包长,包的数目及测试次数,点击“发送”按钮。此时将显示测出速率的直方图。图的下方将显示每次发送数据量及花费时间。发送过程中发送方状态栏将会显示“正在发送数据包”字样,接收方显示“正在接收数据包”字样。发送结束时会弹出信息框提示。程序运行界面如下:,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2数据传输速率分析实验2.3文件传输设置误码率等相关参数,然后点击“要传输的文件”按钮,将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选择要传输的文件,并点击“开始传输”按钮。此时接收方计算机将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保存的路径并单击“保存”,文件传输开始。传输过程中收发双方状态栏均会显示传送进度。传输结束时会弹出提示信息框。传输结束后可进行文件比较。单击“文件比较”按钮,选择要比较的两个文件(浏览按钮可用来浏览本机内文件资源),并点击“文件比较”按钮,将会显示比较结果。,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仿真实验:仿真1在下面的参数输入栏里输入相应的参数,例如:我们如下设定参数:链路1容量(kb):4.8;链路2容量(kb):48;传播时延(ms):50;误比特率:0.000001;卫星链路延时(ms):350;控制信息长度(bit):48;,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仿真实验:仿真11.点击“开始”按钮,我们可以看到相关图形,各个线路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图中看出。图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和线路有关的数据,这里是信道利用率最大时的帧长。2.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点击“相关资料”按钮,会弹出一个帮助窗口。从中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点击“关闭”按钮,关闭子窗口,仿真一实验结束。,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信道利用率和帧长的关系由于每个数据都必须包括一定的控制信息,所以即使是连续不断地发送数据帧,信道的利用率也不会达到100%。当出现差错时,数据帧的不断重传将使信道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很明显,信道利用率和最佳帧长的关系如下:数据帧取得很短,控制信息占的比例增大,导致信道利用率下降,如果帧长取得太长,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增大,于是重传的次数就增大,这也会使信道利用率下降。所以,存在一个最佳帧长,在此帧长下信道利用率最高。,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信道利用率和帧长的关系信道利用率U:其中p是数据帧的误比特率;每帧中数据为ld比特,控制信息lh为比特;参数这个式子清楚的表明了帧长对信道利用率的影响。注:一般而言,发送帧的差错率是误比特率与帧长的乘积,所以,如果误比特率取的很大,比如0.01。那么,在帧长为100(数据帧长加控制帧长)是,发送的差错率已经是100%,利用率为0。所以,在本仿真中,误比特率不能大于0.01。,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报告要求1.在速率测试中,设置包的个数为10,测试次数为10次。取不同的包长,记录通过串口连接蓝牙模块和通过USB口连接蓝牙模块的测试结果(包括包长、数据量、花费时间和平均速率)。分析各次测试结果,从中得出结论。2.在文件传输测试中,传输一个大小为100Kb的文件,误码率分别设为0.001、0.01和0.05,帧长设为300字节,最大重传次数为50。分别采用CRC与线形纠错码方式纠错,记录通过串口连接蓝牙模块和通过USB口连接蓝牙模块的测试结果(包括误码率、传输字节、花费时间、重传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沙市生物中考试卷及答案
- 护理病人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人卫考试题库护考及答案
- 乡村医生编制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红窑初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 大学进化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度四川省巴中市八年级第一学月检数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 晋中初一生物考试题及答案
- 制茶师二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含答案
-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说课 课件
- 电气绝缘测试技术(全)
- 大班课件-它到哪里去了
- 广西贺州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二)获奖科研报告
- 有机朗肯循环(ORC)中低温余热发电与工业余热利用
- 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回收登记表
-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下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