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ppt_第1页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ppt_第2页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ppt_第3页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ppt_第4页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深圳市黄爱华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黄爱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箱:cnhah,为什么提出“大问题”教学?什么是“大问题”,从哪里来?怎么教“大问题”?,为什么提出“大问题”教学?,“心太软”(教学版),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明知道学生他在怨你,你任劳任怨地分析这课文,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可知道学生心里太多勉强。可学生无法给你满分。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多余的牺牲,你不觉心痛,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讲解总是简单,学会太难,奥,算了吧,就这样改变吧,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铃响了,你还不想停,傻傻等待,他会学会依赖,你还要讲几分钟吗?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值得深入思考的几句歌词:,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明知道学生他在怨你。傻傻等待,他会学会依赖,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从课堂提问谈起,1.在30分钟内你提出了多少问题?,教师们的估计:,15个,录像研究统计:,50.6个,2.在30分钟内学生们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教师们的估计:,10个,1.8个,录像研究统计:,3.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等待时间有多长?,教师们的估计:,3-5秒,不足1秒,录像研究统计:,成串的“连问”简单的“碎问”随意的“追问”,课堂教学“四部曲”,1.“赶鸭子”(都赶到教室里去)2.“问鸭子”(塞给他们很多东西)3.(到了期终就是)“考鸭子”4.(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案例:找规律(五年级),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我们习惯了这么教!,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1秒钟不到)师:谁来回答?生:我来回答。(生答,教师嗯、啊、好,听懂了吗?)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来?(生答,教师嗯、啊、好,听懂了吗?)师:大家表现不错,还有不同想法吗?谁来?(生答,教师嗯、啊、好,听懂了吗?),课堂上后进生最担心:,老师:谁来?(没人来)老师:你来!,(1)用单双数来判断,单数是蓝色,双数是红色,15是单数,所以是蓝色;(2)用画图的方法来判断,如用圆圈表示蓝色的花,三角表示红色的花,一直画到第15个;(3)用计算的方法,152=71,根据余数来判断。,我们的真实,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顺从地听话地配合着应答着,集体作业的方式: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后,很快就请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们喜欢它既能活跃课堂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我们有理由为他们感到不安。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学习经历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中国当代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叶澜,“大问题”教学,数学课堂提问处理好内容的量与质的关系,与其“广而浅”不如“少而深”,“大问题”教学,问题让学生发生!,“大问题”教学,1.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2.数学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数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式),“大问题”教学,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什么是“大问题”,从哪里来?,设“大问题”,直指教学内容本质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具有极大的探究性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大问题”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课堂教学的主线,举例:“认识三角形”,如果要你介绍一下你画的三角形,你准备说些什么?大家画的三角形一样还是不一样?已经确定了一条线段,再确定一个点,就可以确定这个三角形了,这个点的位置不一样,画出的三角形就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呢?“三角形”这个名称强调的是角,为什么定义三角形时,是用它的边来定义的呢?,举例:“24时记时法”,生活中,已经有了12时记时法,为什么还要用24时记时法?今天的课题用“记”好还是用“计”好?,六年级圆的认识,举例:“圆的认识”,圆形的井盖为什么掉不下去?关于直径你有哪些发现和结论?,举例:“认识方程”,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方程?方程是不是很方便?方程就是等式吗?,举例:“最小公倍数”,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刚好是正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举例:“认识百分数”,生活中,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和分数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举例:“认识倒数”,1.什么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相成为;举例说明;判断)2.怎么求倒数?(真分数、带分数、整数以及0和1倒数的求法;分类板书),设“大问题”教学准备五步骤:,1.研读文本2.找关联点3.抓核心词4.提大问题5.设计板书,以“认识方程”为例,1.研读文本:影响教学观念形成的关键句,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2.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3.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4.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5.方程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立,等号的左右两边等价;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之一。,200克,300克,300克,2.找关联点。(一年级课本上的图),3.抓核心词:,提炼关系转化语言体会等价,4.提大问题:,(1)什么是方程?(2)为什么要学方程?(3)方程是不是很方便?(4)方程就是等式吗?,5.设计板书:,“认识方程”板书设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什么是方程?有什么用?方程,方便?就是等式吗?,4x=2003x=3002y+5=1030+x=80 x=100,20+30=503+5=8,40x+10 x+1040,方程,等式,不等式,“大问题”生成的基本策略:在学生的雏形问题上提炼,(1)建立关系(2)揭示课题(3)通性提问(4)学生表达(5)调控生成(教师调控并将学生的雏形问题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上,生成出几个比较成熟的知识点或探索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举例:“认识倒数”,1.什么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相成为;举例说明;判断)2.怎么求倒数?(真分数、带分数、整数以及0和1倒数的求法;分类板书),“认识倒数”课堂生成,师:看到课题,你想研究什么问题?生1:倒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生2:倒数有什么性质?生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乘得到什么结果?生4:整数的倒数是什么?数生5:认识倒数有什么用?,如何教“大问题”?,设“大问题”导学策略探究后呈现,分享中优化,举例:“认识百分数”,生活中,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和分数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的真切感悟:我们的热情被点燃,这个互动十分成功,我重新定义了数学的意义,从此爱上数学课,那是在黄老师课堂结束之后我和一个男生偶然相遇的对话。我:刚才这节课你表现很踊跃,感觉怎么样?男孩:很带劲,我的问题都提出来了,我也帮助同伴解决了问题,就是关于百分数的好处,同桌老有疑问,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分数就很好了,我就分析给他听,举了不少例子,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没怎么感觉就下课了。,我: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课堂?男生(看看我,或许在想这个问题还用问么):我们都在想问题啊,想要解决老师黑板上的问题,而且老师给我们很多时间自由的说啊,写啊。老师也很亲切,幽默,还请客喝酒(大概是讲酒精度的时候),多有趣啊!这里面都有数学问题,我回去要看瓶子,把这度数讲给我爸爸听,吓吓他!,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会掉下去呢?,思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精彩纷呈的自主体验,“爬黑板”(数学),教室外墙的“爬白板”(英语),大胆讲出自己学习所得,学生讲课1(物理),大问题呈现“板块式”结构:,教学呈现“话题”的形式。教学活动不是表现为细碎的“答问”,而是表现为师生的“对话”。深度对话课堂扎实而流畅,设“大问题”教学四段式结构:,1.提出问题2.探究解决3.综合运用4.问题延伸,“大问题”教学结构的特点:,问题开始问题展开问题结束,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步骤: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第四,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大空间”不只是学生有了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还包括他可能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我们建议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先生”,课堂“小先生”常说的四句话:,1.请大家听我说;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