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pptx_第1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pptx_第2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pptx_第3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pptx_第4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变法,-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周敏天长市第二中学,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1.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2.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3.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北宋王安石变法,这是一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通过史料实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知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2能力:通过史料实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习重难点】通过材料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根据课文及材料思考: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阶级矛盾尖锐,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原因:,一.背景,资料回放:一著黄袍便罢兵,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不久的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酒酣饭饱之时,宋太祖感叹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夜不敢安枕而卧。”宋太祖接着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无非图富贵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回家置田宅,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此后,武将的兵权解除,兵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北宋农民负担沉重,(1)、阶级矛盾尖锐,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赋税沉重,原因:,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失败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阶级矛盾激化:表现,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2)民族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原因:,表现:,资料回放:游牧民族的侵扰,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2)民族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原因:,表现:,根据材料思考:北宋中期出现什么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资料回放:入不赙出的国库,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那里?,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内忧: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患:辽和西夏的威胁,讨论:,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矛盾,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的局面,根源在于?,集军权、更戍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积弱,冗兵、冗官、冗费,积贫,增加财政负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范仲淹(989一1052),“庆历新政”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ch陟zh、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庆历新政变法前奏,“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变法精神”,“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书,忧国忧民,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王安石感事,问题一:以下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分析当时社会政治问题,提出改革主张,但是没有受到重视。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的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神宗坚定了变法决心。,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可能性,一.背景,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矛盾3.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二、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1、目的:,2、核心内容:,巩固封建统治,3、具体措施:,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自学平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概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完成下列表格。,国库入不赙出,农民负政担沉重。,军队数量多,军费开支大,战斗力弱。,恩荫泛滥,官吏素质低下。,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冗费”,经济,“省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冗兵”,军事,改革科举,应试策论。,教育,废除恩荫,择优录用。,“冗官”,行政,变法措施(药方),社会问题(病症及临床症状),领域(科类),:“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精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编撰教材。,培养了变法人才,富国,强兵,育人,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辩理财。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苛敛民财)耳。”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问题探究,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政府强制借贷官吏趁机贪污,上述材料认为青苗法存在哪些问题?,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A.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B.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A.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B.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A、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最具争议: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清赵翼,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你对王安石变法如何评价?,争议,“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北宋韦骧,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进步性(历史作用):,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局限性:,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局限):,材料一: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材料二: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材料三: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五年行十三法)邓广铭王安石,用人不当,急于求成,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2.失败原因(局限):,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推行新法操之过急。,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3.对变法的认识(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进步性(历史作用):,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局限性:,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加剧了社会矛盾,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变法的可能性,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局限性:没有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小结,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但是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师法,直到最近期的中国。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的故事是中国历史里的一大题目,几世纪以来对他作褒贬者不知凡几,迄至现代仍左右国际的视听。-显然的,他的功业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题目。黄仁宇大历史,王安石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哪些启示?,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013年9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峰会“我们认识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2013中共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