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PPT课件_第1页
《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PPT课件_第2页
《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PPT课件_第3页
《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PPT课件_第4页
《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3,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乌江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4,第1段重点词句:1.项籍者,下相人也2.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3.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1.项籍是下相人2.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掉的那个人。3.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5,思考: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所戮。寓意: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6,第2段重点词句:1.学书不成,去2.项梁怒之3.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4.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5.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1.学习文字(认字写字),没有学成,就舍弃不学了。2.项梁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3.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对抗万人的本事。4.粗略地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完成学业。5.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送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7,6.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7.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8.梁以此奇籍。,6.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7.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8.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8,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习情况。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9,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心理学家说:“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那种性格浮躁,做事不彻底对其日后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也暗示出他的悲剧命运。,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10,巨鹿之战背景:,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11,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项羽最得意之战,,思考: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12,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1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14,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15,第四部分垓下悲歌,.,16,1.项王军壁垓下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着楚歌3.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4.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就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5.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呀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第4段重点词句:,.,17,6.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7.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项王几行眼泪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哭泣。8.莫能仰视。没有人能抬起头来看他。,.,18,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霸王别姬,.,19,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20,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首歌。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的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21,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黥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个虞姬。,.,22,“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23,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等。这里有个小故事: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6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24,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轻地说道:“一言堂”。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之长。”,.,25,当戏演到项羽孤军深入到刘邦的埋伏圈时,周总理评论说:“一意孤行。”随后,当项羽被围垓下时,周总理评论说:“一筹莫展。”演到项羽咏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总理十分惋惜地说道:“一曲挽歌。”戏快要结束时,周总理叹了一口气,说:“一败涂地。”,.,26,摹形传神千载如生,.,27,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28,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马跟从的部下有八百多人,者,后置标志2.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趁夜色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3.平明,汉军乃觉之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4.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去追赶他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跟上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第5段重点词句:,.,29,6.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7.以故汉追及之。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王就又带着骑兵向东进发9.乃有二十八骑仅仅有二十八个人10.汉骑追者数千人。者,后置的标志追赶上来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30,11.项王自度不得脱。du,估计,推测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12.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亲自(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抵抗的敌人都被打垮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我所攻击的敌人都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1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但是如今终于在这里被围困,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31,15.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今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了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16.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于是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17.吾为公取彼一将。我替你们拿下他一个将领!18.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命令四面骑兵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古今异义),分作三处集合。,.,32,19.汉军皆披靡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20.赤泉侯为骑将,辟易数里赤泉侯杨喜担任汉军骑将退避了好几里21.与其骑会为三处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22.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又聚拢他的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33,思考讨论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34,2.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35,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36,1.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在这时候,项王就想要向东渡过乌江2.乌江亭长舣(y)船待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待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古今异义)一千里,有几十万民众,也足够称王了。4.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就无法渡过了。,第6段重点词句:,.,37,5.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渡乌江呢!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况且我项籍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8.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在心中没有愧吗?9.吾知公长者。,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38,10.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仅仅项籍所杀掉的汉军(就有)几百人。11.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12.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13.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马童背向项王,(把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39,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给你(一点)恩惠!15.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因为他们恪守礼义,为了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40,“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41,(1)田父欺骗项羽,暗示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性格残暴,不得民心,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史记中三次写到项羽坑埋军民:其一,攻打襄城后,把守城军民全部坑杀。其二,巨鹿之战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章邯率众来降,项羽以人心不服为由,把秦兵二十余万全都坑杀。其三,田荣叛乱,项羽率兵击之,得胜后又把齐的城廓烧毁,把降卒坑杀。项羽刘邦入关后:刘邦入关时“约法三章”“秦人喜”,“秦人大喜”“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而项羽入关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明确:项羽不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把自己的困境归于天意,其实,是残暴的性格让他失去民心。当然,项羽本人永远意识不到这点。,.,42,(2)东城一战,项羽决定“快战”,体现其谋略不足。,“快战”与“决战”有何不同?(学生讨论),明确:“快战”注重过程,图个痛快,速战速决,不考虑战争效果;“决战”不管战况如何,作战人明白战争的重要性,事关生死,决一胜负,决一雌雄,有求胜的欲望。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至关重要,决定生死的最后一战,作为最高统率的项羽应有“决战”之谋略,而非“快战”之意气。,.,43,(3)本身脾气急躁,且陷入困境,最终失败。,补充资料:龙且率20万兵击韩信,被韩信杀掉;鸿沟协议签订后,刘邦背信弃义,背后反击;垓下之围,无法突围;虞姬殉情;四面楚歌是刘邦的诡计、,.,44,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45,司马迁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项羽形象,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看看人们是如何评价项羽的。,.,46,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47,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有两个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子。项羽难道是他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借,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在民间兴起,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像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背约不让刘邦在关中称王,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48,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49,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选自史记高祖本纪,.,50,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注:呕呕:和悦的样子印刓(w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妇人之仁、失去人心),.,5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李清照绝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52,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5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54,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55,再给项羽一次机会,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会成功吗?,.,56,性格决定命运,.,57,所以,项羽的成功、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豪迈不群、少年有大志;他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勇猛善战;他又有侠骨柔情、一身傲骨。当然,他又有致命的缺点:他自高自大、有勇无谋、优柔寡断、迷信于自己的武力,又过于儿女情长,为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而放弃卷土重来的机会,而这些弱点项羽至死不悟,而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58,易中天眼中的项羽,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59,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叙事语境中,司马迁将项羽放在“述帝王”的“本纪”中,并赋予这个失败者以较多的赞颂和同情,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他成功地刻划了一个在动荡时代所特有的狂飚式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人物的冲突中,展现了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垓下之围中的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但作者没有着力渲染他的悲剧性,而是更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地来刻画、丰富他的英雄色彩。,.,60,回顾全文,司马迁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61,A、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司马迁精心结撰的项羽本纪中,着重描写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桩事件典型而深刻地展示了项羽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三部曲。这些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件的艺术匠心。,.,62,“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63,B、渲染细节,雕琢对话,精细刻划人物的个性语言: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刻画了项羽的豪壮,多情。“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则说明勇猛无比,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天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表现了项羽恃勇自负的性格。,.,64,动作:“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仍是对项羽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