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_第1页
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_第2页
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_第3页
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_第4页
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雪林青岛的树阅读答案(2)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12分) b lng y?uq fngyxixi nozhng ( )() ( ) ( )() zxzhng ynghunqng jio shyng bo () ( ) ( )( )() zu? jng gun tin ( ) 二、 我是火眼睛,辨字组词我最棒。(10分) 饱( ) 颗 ( ) 吸 ( ) 漂 ( ) 娃 ( ) 泡( ) 棵 ( ) 极 ( ) 飘 ( )蛙 ( ) 三、 我会。(4分) 四、 我会选,选合适的读音打“”(10分) 1、 我们都(du d)去首都(du d)看看水立方。 2、 为(wi wi)了传播种子,它们四海为(wi wi)家. 3、 他太高兴(xng xng)了,周围的空气和他一样兴(xngxng)奋起来. 4、 李爷爷的背(bi bi)有些驼了,他吃力地背(bi bi)起竹篓。 5、 妈妈转(zhun zhun)过身来,让我猜他一共转(zhun zhun)了几圈。 五、 日积月累你最棒。(32分) 1、 我会填。(10分) 一( )鸟 一( )旗 一( )刀 一( )礼物 一( )井 ()的葫芦 ()的小花焕然一新的( )绚丽多彩的()又宽又长的() 2、 写反义词。(4分) 闹( ) 快( ) 卖() 美() 3、 照样子写词语。(6分) (ABAC)又大又红( )、 ( ) (ABCC)金光闪闪()、 ( ) (ABB) 绿油油 ()、 ( ) 4、 我会照样子,写句子。(8分) 例: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1) 我的语文老师是张老师。 例: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2) 真!我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 有困难怕什么!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的爬上葡萄架。 (4) 太阳升起来了。 5、 我会加标点。(4分) (a) 这棵树真高啊( ) (b) 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啊( ) (c) 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 (d) 小红听了不由得脸红了( ) 六、 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青蛙说:“天(),还用给那么远吗?”小鸟说:“天( ),大的很哪!” ( )的观点对。 2、田野献上( ),枫林举起(),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写孩子们共同庆祝()。 3、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首诗的作者是( )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我自己能行 猴子小皮在树上跳来跳去,忽然,他一脚踩空,从树上摔了下来。好重的一跤哇!小屁摔得眼冒金星,屁股生疼,手也破了。 小皮慢慢走到树下,想爬回树上,可是他的手疼得厉害,没爬多高就有掉了下来。妈妈大声喊:“小皮,等着妈妈下去背你。”小皮大声说:“妈妈,我自己能行。” 小皮重新向树上爬,尽管手还是很疼,但他坚持着一直爬,终于爬上大树。妈妈高兴地说:“小皮,你真棒。” 1、 这篇短文共( )个自然段。(1分) 2、 小皮摔得严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画出来。(3分) 3、 小皮摔下去后,妈妈想( ),可小皮却说:“( )。” (3分) 4、 小朋友,你喜欢小皮吗?为什么?(3分) 八、 看图说话。(10分) 图上画的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青岛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o chn wn nun dio ymi hu sn ln () () () ()( ) yo yun ln tin hn ln yu ynzhun jia ( ) ( ) ( ) ( ) () 二、把表格写完整。(3分) 三、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8分) 亻( )( ) 木( )( ) 艹( )( ) 刂( )( ) 扌( )( ) 纟( )( ) 讠( )( ) 女( )( ) 四、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12分) 人()()加()() 采()() 半()()奇()() 路()() 生()()青()() 令()() 包()()本()() 间()() 五、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 )树( )的树叶( )地操纵 一( )雹子 ( )的小花 吃得() 六、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6分) 数图画洗出来 种星星看干净 画葫芦造准确 七、选词填空。(3分) 1. 的 得 小马听了松鼠( )话,吓( )不敢过河了。 2. 喝 渴 治 沿 (1)叶子上生了蚜虫,你要赶快( )。 (2)小鸟口( )了,飞到井( )上想( )水。 八、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每组的两句话中,哪句话好?它们为什么好?(3分) 1.天高,蓝。 天那么高,那么蓝。 2.蓝天下是稻田。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3.稻子熟了,黄澄澄的。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九、排列句子的顺序。(5分) ( )小芽钻出了地面。 ( )蓖(b)麻开花了。 ( )蓖麻越长越高。 ( )种子在地里膨(pn)胀(zhn)发芽。 ( )蓖麻结果实了。 十、选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再把句子读一读。(6分) 1. 像 向 我们要( )雷锋叔叔学习。 秋叶( )那飞翔的小鸟。 2. 在 再 小林进步很大,不但不( )迟到了,还经常做好事。 同学们( )海边等候日出。 3. 做 作 这是语文( )业本。 手工课上,王老师教我们( )风筝。 十一、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5分)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1.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2.这段话中都写了哪几种颜色? 3.这段话中写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澄澄的稻子”像什么? 十二、默写。(8分) 山行 赠刘景文 十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一) 冼(xi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誉为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 作,就趁这个机会到时去法国巴黎(l),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艰苦。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帮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 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倒,在马路上饿倒。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她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 精神的鼓励。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还得了荣誉奖。 1.用动词填空。(5分) ( )地 ( )孩子 ( )电话 ( )乐谱 ( )提琴 2.用“ ”画出冼星海生活艰苦的句子。(2分) 3.你认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孩子?写一写。(1分) (二)读下面一段话,再回答问题。 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兴有红的,有紫的,组成了各种颜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树上的露水沙沙地滴落下来。树上的几只黃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 1.这段共有 句话,写了早晨 的景色。(3分) 2.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2分) 3.从这段话中找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2分) 松鼠( ) 露水( ) 黃莺( ) 十四、看图练习说话、写话。(10分) 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像,先练习说话,再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 zo chn wn nun dio y mi hu sn ln ( 早晨 ) (温暖 ) ( 钓鱼 ) ( 梅花)( 森林 ) yo yun ln tin hn lnyu yn zhun ji ( 遥远 ) ( 蓝天 ) ( 寒冷 ) ( 游泳 ) ( 庄稼 ) 二、 三、 亻(你)(他) 木(林)(材) 艹(草)(花) 刂(到)(利) 扌(打)(扫) 纟(约)(纪) 讠(说)(话) 女(好)(如) 你一定还有更好的答案吧! 四、 人(认)(认识)加(架)(衣架) 采(菜)(种菜) 半(伴)(同伴)奇(骑)(骑马) 路(露)(雨露) 生(胜)(胜利)青(清)(清楚) 令(冷)(寒冷) 包(跑)(奔跑)本(体)(体育) 间(简)(简单) 五、 一(棵)树(嫩绿)的树叶 (随意)地操纵 一(阵)雹子 (美丽)的小花 吃得(很饱) 你一定还有更好的答案哦! 六、 数洗种星星 看 画葫芦 造准确 七、1.的 得 2.治 渴 沿 喝 八、第二句好。因为加上了形容词,使句子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九、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 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 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 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 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 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 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 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 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 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 这是哪里说起的话!(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交待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 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 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 E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小题2】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附近的菩提树林?(6分) 答:_ _ _ 【小题3】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6分) 答:_ _ _ _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6分) 答:_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6分)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3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3分)。 【小题3】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2分),多人工栽植(2分),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2分)。 【小题4】(6分)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2分):痛恨德 _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2分)。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2分)。 解析 分析: 【小题1】A项,“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于文无据。D项,“?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E项,“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文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本文的文笔也不“诙谐”。 【小题2】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 【小题3】答题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文章题为“青岛的树”,但却在第4、5两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