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_第1页
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_第2页
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_第3页
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_第4页
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2,Contents,目录,3,导入,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4,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很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在文学名著中畅游故事的海洋,领略古典的寓意,5,6,7,8,第一章,入则孝与敬业尊重篇,10,问题:“入则孝”,谁来写个“孝”字?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孝”字的写法是“老”字下面变成儿子的“子”,老的护佑着小的,小的肩上背负着老的,上下两代紧密结合。让孩子孝顺父母,还要让父母护佑着孩子,“父慈子孝”;从“孝”的造字组成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多么重视家庭和睦。),11,问题:什么是“入则孝”?为什么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呢?,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12,第一节须敬听须顺承尊重领导和同事,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问题:1.呼字组词2.为什么这两个“呼”是同一个字?用同样的字,就说明这呼唤对我们就像呼吸一样重要。爸爸妈妈给我们带来了生命,让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呼吸,他们对我们的呼唤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所以弟子规的开篇正文第一句就是“父母呼”。,13,问题:父母一呼唤你?你就要怎么样?应勿缓什么是“应”?“缓”呢?缓慢。“勿缓”呢?不能慢,要快。呼吸能慢下来吗?答应父母的呼唤,就像你的呼吸一样,回应不能慢下来,不能停下来。,14,“父母命,行勿懒”说文解字:“命”这个字面包含了什么子?(人、一、口、耳)这张口是谁的?父母。这只耳朵是谁的?你的。组词:生命、命令、使命。奉命。遵命。命:上级对下级的指示、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命:就是父母要你去做的事情,就像你的生命一样重要。你要像对待你的生命一样对待父母的关照、叮嘱。,15,情景表演,1.请个别学生出来扮演父母亲和孩子,让学生练习平时与父母的对话。(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2.引导学生。3.讲解:(1)告诉学生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说()(2)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3)做完后再问一次(),16,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情景故事:让学生练习作为子女应有的态度和对话(将父母亲可能会责备的话做成签,让出来扮演的父母的学生抽签).提问父母亲骂我们是为了什么?有没有可能父母亲责备我们是为了好玩?你最近常因为什么事被父母亲责备?(根据学生的回答拓展)2.引导父母亲这样的责备是在怕什么?是希望我们可以有怎么样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拓展)3.讲解:当父母亲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说,17,整句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18,外包素养分析,1.弟子规开篇核心理念:尊重他人。2.尊重父母尊重领导尊重同事(拓展),19,尊重他人(小故事),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独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于是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留下那一个演员,呆呆地站在黑黑的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为什么?因为由他不尊重别人这件事上,伤害到了他的自尊。,20,尊重他人(服务外包企业角度),员工与上司(拓展)员工之间(拓展),21,二、外包素养延伸和实践,(一)摆正说话态度,领悟工作的真谛(围绕案例讲解)小故事:窗子开着,有凉风进来。他可能骂太太:“你难道不冷吗?为不么不关窗子?”他何不换句话说:“太太,我怕你会冷,把窗子关上吧。”交一迭钱给朋友,你说:“数一数,回头少了,可别怪我。”你说得没错,他却不好意思数了,你何不换个方法:“还是数数吧,因为我有时候胡涂,搞不好多给你了。”同一件事,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说出完全不同的话。那些说话伤人的人,多半因为没有换个角度看事情,也可以说他们总从负面想。最能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的人,总是最为别人设想,也是总能退一步思考的人。如果时时刻刻都能先他后我,看重别人,看轻自己,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22,二、外包素养延伸和实践,(二)学会倾听(围绕案例讲解)1、微笑很重要。这似乎是回答诸多“职场怎么办”问题的标准化第一步。没错,不论你在倾听的时候内心作何挣扎,无聊、厌恶、激动甚至愤怒,都暂且用微笑来替代吧,因为倾听过后你的回答才应该是真正的回应,而在倾听的时候对方其实只是需要你用肢体语言表示:“我尊重你,并且在认真听!”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哦,有时候我们的表情会不自觉的泄露我们内心的情感,所以就连诸葛孔明都需要羽扇遮面呢!更何况,长时间的保持微笑的姿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信你现在拿面镜子试试看能坚持多久?做过客服工作尤其是接待“投诉和建议”工作的朋友更会深刻认同这一点。,23,2、随身携带纸笔记录。这会让你更易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因为有时候倾诉者在倾诉过程当中未必就有很清晰的思路脉络,记录下来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对方,也便于后续做出相应的回复。即便实在没有什么需要写下来的,你握笔不时书写两下也至少会让倾诉者觉得收到了重视。3、你需要在倾听的过程当中不时的回应倾诉者。例如用“哦”、“嗯”、是这样啊”、“还有呢”、“接下来呢”之类的词语显示你的确是在用心听,并且对他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配合所做的记录,你还可以抓住某一个重点要求倾诉者就此做更进一步的阐述。,24,4、要善于对你所听到内容做总结。可以在谈话过程当中做阶段性的小结,也可以在最后做总结。所谓总结,就是把你理解的所听到的内容复述一次,让倾诉者确认是否正确。这是确保你正确领会了倾诉者意图的很重要的步骤,因为我们都知道理解是可能会有偏差的,所以沟通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其实“听”上去也不难呢?先微笑、做记录、需回应、善总结。,25,(小故事),乔吉拉德是世界上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他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宝贵经验,世界各地数以百万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令乔吉拉德终生难忘。在一次推销中,乔吉拉德与客户洽谈顺利,可是即将签约成交时,对方却突然变了卦。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乔吉拉德登门求教。客户见他满脸真诚,就实话实说:“因为你没有自始至终听我讲的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和你说起我的独生子即将上大学,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当时却毫不理会的和别人讲话,我一恼就改变主意了!”,26,(小故事),此番话深刻地提醒了乔吉拉德,使他在一瞬间领悟到了倾听的重要性,让他认识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就会在顷刻间失去自己的顾客。后来,乔吉拉德经常说:“有两种力量非常伟大,一是倾听,二是微笑。上帝为何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意思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用心”二字。与人交谈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用心去倾听,可能很快就会惹来对方的不快,以至拂袖而去。乔吉拉德的经历很好地印证了这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体察人心,善于倾听。就像洛克菲勒所说的那样:“和一般人所相信的刚好相反,在对话中,聆听者才是拥有权力的人,而非陈述者。”这主要是因为,从本质上讲,人是孤独的动物,他人的温暖和帮助,是心理维生素。痛苦和喜悦,都需要有人来分享,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诉求。,27,二、外包素养延伸和实践,(三)学会接受和应对批评(围绕案例讲解),28,(小故事),洛克菲勒曾说:“当你单纯地聆听其他人说话时,就卸下了你的防卫,也会因此得到更多。”是的,善于倾听的人,别人欢迎,自己长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倾听也是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会倾听,我们就会利用他人的眼光反观自己,从而完善我们的人格。每个职场新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才能从刚开始接受工作的愚笨慢慢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精干人才。可是这个成长的道路的曲折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犯错,这时候需要面对的就是领导严厉的批评。面对批评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29,延伸1,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1.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30,延伸2,2.进行换位思考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3.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31,延伸3,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32,文化拓展阅读,(一)名言和典故(围绕名言解释)(二)文化表征做人做事孝敬父母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所以,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33,态度决定一切(小故事),有个小孩,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大哭。中国的妈妈见到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打桌子,然后哄小孩:“乖!不哭!”。而日本的妈妈则不是这样,她会要求小孩重新绕桌子走一遍,然后启发他:“人之所以会撞上桌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你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二是不注意看路;三是你心里在想别的事情。你刚才是属于哪种情况?”桌子是死的,它不会主动来撞人,所以人会撞上桌子,是人的错,而不是桌子的错。中国的妈妈伸手打桌子,就等于在教育孩子,那都是桌子的错,不是你的错,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遇事情首先是推卸责任,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而一门心思挑别人的毛病。日本妈妈的做法,则是在教育孩子要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要去一味的指责别人。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凡事总是先检讨自己的不足。,34,态度决定一切(小故事),其实,很少有事情能很彻底的分清到底是谁对谁错,往往是谁都有错,不同的是错多错少。倘若每位当事者都能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认真地检讨自己的不足,那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