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1页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2页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3页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4页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n/w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4)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 (2)自李唐来 (3)世人盛爱牡丹 (4)香远益清 (5)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三、文学常识1、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 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3、 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4、 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5、 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6、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7、 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六、段意及中心1、 段意:2、中心:七、简答1、 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2、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4、 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5、 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6、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相关题型:文言文阅读(20分)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_不同: 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二河北省(0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1)出淤泥而不染 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答: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答: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三3. 湖州市(09浙江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 一19 题。(8 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 解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2、补充注释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二、 文学常识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2、 选自全唐文。3、 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三、 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四、 变型默写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的句子: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6、文中虚写的句子: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五、 段意及中心1、 段意 2、中心思想:六、 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相关题型: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 ) 谈笑有鸿儒( ) )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相关阅读: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莲”情有独钟,有人欣赏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人赞叹它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今,敞开你的心扉,走进“莲”的世界,这里的美景一定让你流连忘返,这里的心语一定令你茅塞顿开 洁净之莲张佐香 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做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象,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 选自读者 心灵感悟:这是一篇韵味悠远,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美文。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优美的外形和洁净清爽的内在神韵,文章犹如一泓汩汩流动的清泉荡去了人们心灵的污浊。作者善于旁征博引,与莲有关的诗文或文人雅事,被顺手拈来,自然成趣,为内容平添了几分“姿色”。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摇曳多姿,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给人以美感,催人深省,让读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布袋莲林清玄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奇特,圆弧形的卷起,好象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有时候,我会捞上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丢失立刻水,往往还能绿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象一般植物,他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养绑在榕树下,爬在树上摘叶子,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几次制止他而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啊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丧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声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眼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热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稿件。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散散步。我惊讶地发现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象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扑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更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和失败远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选自林清玄散文心灵感悟:读罢此文,作者笔下那一角青翠、优美的布袋莲,便已在心田扎根、发芽、长成浓绿布袋莲遭遇了生命的劫难,然而冬去春来,凭着对生命不屈服的精神,生命的伤口重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由物及人,作者迸发出“枯死和失败远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的人生思辩,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作者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把“我”的一颦一蹙尽摄眼底,让我们触摸到了他的心跳。 荷花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