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检测(四)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检测(四)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检测(四)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检测(四)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检测(四)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1.15世纪时期的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复活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此判断与此有关的事件为文艺复兴。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答案b2.文艺复兴时期和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故选a。b、c、d符合西方文艺复兴而不符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均排除。答案a3.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其最大的意义是()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从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挑战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b项正确。答案b4.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地表现了()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c.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本题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依据材料中“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5.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家”()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解析根据材料“这些思想家认为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可知,这些思想家为启蒙思想家。复兴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故b项错误;揭示宇宙运行奥秘的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故d项正确。答案d6.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解析从材料中“思想方式”“缺少思想”等关键词可知,康德所强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所以答案选c。答案c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解析权利法案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确定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得以完全体现。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8.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解析材料中未体现出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王权神圣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王室地位仍然重要,可见当时英国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9.列宁指出“法国大革命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说明()a.世界文明是法国革命创造的b.没有法国革命没有世界文明c.法国革命揭开美洲革命序幕d.法国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解析材料“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体现了法国革命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用,故选d项。答案d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联邦政府的组成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c.联邦法律至上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美国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具有民主性,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规定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选d。a、b、c无法体现主权在民的特点,皆排除。答案d11.林肯在总统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美国内战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c.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d.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解析解放黑奴与废除黑奴制在林肯看来只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在战争期间他的最高宗旨就是维护国家统一。答案d1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c.军国主义传统浓厚d.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解析帝国议会虽然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但帝国政府可通过其他手段达成自身需求,帝国议会并不能对政府形成实际的制约,故选a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帝国议会的权力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王阳明(14721529年)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答案(1)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腐败。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中指出:在价值观念上,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要妥协。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