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时空观念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1.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3.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4.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1)庄园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 收入归领主所有自耕自收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2)农奴制度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二者均为领主的佃农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集中(1)过程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出现等级君主制国家。等级君主制国家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国王)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斗争形式多种多样 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进行的斗争是13世纪城市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 (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皇基本实现了对教会的集权统治(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2)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3)查士丁尼统治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4)衰落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5)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5“学思之窗”: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提示: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2.阅读教材p17“思考点”: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通过斗争,城市由领主的统治变为自治,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见教材p16)信息解读:庄园里有磨坊和烤面包坊手工作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2.阅读“历史纵横”:英国议会的起源(见教材p17)信息解读:大宪章在原则上和实质上包含了后来发展起来的议会所具有的征税权,对王国政务放入国民参与权,监督权等因素,这说明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王权集中,但是新的因素(等级君主制)在孕育。3.阅读“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绘画作品)”及文字说明(见教材p17)信息解读:城市兴起之初,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十分微弱,因而产生于10至11世纪的职业人群划分并未将手工业者与商人包括在内,忽略了城市以及城市居民的存在,这成为城市自治兴起的重要因素。4.阅读“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见教材p18)信息解读:拜占庭帝国经过查士丁尼的扩张一度强大,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但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逐渐走向了衰落。5.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18)信息解读:一个国家所特有的,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叫市民法;出自自然理性,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叫做万民法。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疆域广阔,为维系帝国的统治,查士丁尼编撰了罗马民法大全。6.阅读“伊凡四世”图片及文字(见教材p19)信息解读: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探究一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史论史识1.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由无条件赏赐变为有条件分封,统治阶级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形成保护和被保护的具有契约关系的封君封臣制度。(2)特点: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西周的天子是大宗,是分封制下各级小宗的共同大宗,而在西欧,封臣的封臣就不是他的封臣了。土地是封君和封臣关系形成的纽带,西周分封关系的维系纽带是血缘。2.欧洲中世纪庄园与古代中国田庄的区别(1)从存在的时间上看,中世纪欧洲庄园的起源要晚于中国,持续时间较中国短。(2)从大地产形成的途径上看,欧洲庄园土地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的土地;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土地则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的。(3)从庄园私有权程度上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田庄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4)从地租形态上看,虽然都存在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三种形态,但西欧庄园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中国则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5)从庄园内的政治权力上看,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而中国古代田庄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6)从对国家整体的影响上来看,西欧庄园经济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则没能摆脱帝国的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命题探究探究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史料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读史:土地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纽带封臣绝对效忠于封君设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提示: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探究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封臣制度史料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严复译原富按语读史:封君封臣制度层层分封,只知效忠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不利于维护中央的权威设问:依据史料并结合西周分封制,分析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之处。提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各等级之间存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共同形成拱卫王室的局面,有利于统一;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不利于统一。探究二王权与教权史论史识此消彼长的王权与教权时间王权与教权关系背景5至11世纪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王权期望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强化王权;教会为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11至13世纪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势的膨胀,王权的衰微13世纪以后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权衰微13世纪末叶,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加强命题探究探究1教会的显赫史料推翻罗马帝国的蛮族将古代文明一扫而光,幸存下来的只有基督宗教和一些残破不全的城市。然而,在欧洲社会重建中,拥有高度文明进展的基督宗教对于当时尚处于文明低级阶段的蛮族进行了反征服。其结果,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王亚平基督教的神秘主义读史: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严重破坏了古代文明基督教改变了蛮族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共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重建设问:依据史料分析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秩序重建中的作用。提示:基督教为当时生活在蛮族统治下的西欧各族人民提供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条,使得“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推动了西欧社会秩序的重建。探究2王权的加强史料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世界中世纪政治史读史:封建割据、争斗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王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设问:依据史料指出王权与教权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提示:趋势:教权由盛转衰,依附于世俗政权,王权逐步加强。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稳定的需要。探究三(核心素养)追逐自由的城市素养解读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城市复兴与自治的影响因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封建主以提供土地、政治庇护、直接参与等形式参与推动城市复兴。2.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城市复兴对西欧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2)经济上: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3)思想上: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4)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命题探究探究1推动城市复兴与自治的因素史料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则予亦将准许彼等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于予之林肯城中。英王亨利二世授予林肯城的特许状读史:城市工商业不断发展封建领主颁发“特许状”,认可市民身份设问:依据史料分析推动城市复兴与自治的因素。提示:封建领主以颁发“特许状”的形式,给予城市市民以身份的“自由”,推动了城市的复兴与自治。探究2城市复兴与自治的意义史料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读史:封建社会既有农村社会,也有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形成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文化市民社会孕育了早期资本主义设问:依据史料分析城市复兴的历史意义。提示:孕育了早期资本主义,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典例1】 “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这主要说明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a.没有人身自由 b.生活富足幸福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不可能c.处境比奴隶好 d.收入自我支配这是农奴和奴隶的区别 收入归领主所有明立意以农奴和奴隶地位相比较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抓关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排干扰材料的主旨主要说明农奴虽然没有人身自由,但是处境要好于奴隶。c【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此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基督教对人民思想禁锢,科技和生产力滞后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比其他文明进步的优势。”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中世纪临近结束时,欧洲的这种“决定性的优势”。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提示词分析要在表面现象的基础上加以辨析。限制词时空限定中世纪欧洲;内容限定政治、经济和文化。核心词决定性的优势。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由材料中“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和“欧洲的技术与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分析欧洲文明的决定性优势。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政治: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和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增强。如社会结构由封建等级制时的分散与混乱,趋向等级君主制,王权加强,社会趋于稳定。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从庄园经济到城市的自治,市民阶层涌现,商贸的繁荣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创造条件。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由绝对权威开始走向衰弱,新的思想开始萌发。基础过关1.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蒙古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a. b. c. d.解析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答案a2.“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中国 d.古代两河流域解析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的欧洲的基本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故b项正确。答案b3.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解析材料中缴纳的是实物,“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说明还得服劳役,故选b项。答案b4.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和农民,主要是是否人身自由与拥有生产资料上的区别,下列关于欧洲农奴身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奴就是奴隶,他们必须无偿为领主服务b.农奴无人身自由,是与领主有明显人身依附关系的独立生产者c.农奴类似农民,与领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他们可以任意离开d.农奴只需对领主承担劳役地租,无需承担任何义务解析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不同于奴隶,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故b项正确。答案b5.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列对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力结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b.国王与贵族权力处于至高无上地位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d.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来实施统治解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答案d6.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是教会的子民解析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诸侯割据,王权衰微,教皇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精神统治,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答案b7.11世纪开始,城市再度兴起,中世纪城市的最初市民主要是()a.手工业者和商人 b.自耕农和农奴c.封建领主和农民 d.封建领主和商人解析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答案a8.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哪一历史事实()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解析十一二世纪,西欧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答案b9.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a.公共设施建设很齐全 b.环境优美c.是“黑暗时代”的曙光 d.规模超大解析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小,公共设施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但是其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被称为“中世纪的花朵”。答案c10.如图为一学生的学习笔记。由此判断,他所学习的国家是()a.希腊 b.波斯帝国c.俄罗斯 d.拜占庭帝国解析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95年,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答案d能力提升11.“领主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关系的基础是()a.人口 b.土地 c.血缘 d.忠诚解析依据材料中“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看出,土地是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关系的纽带,故选b项。答案b1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a.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解析材料中“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了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c项。答案c13.教皇格列高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