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案 语文版主编: 学习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 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3、 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重点难点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拓展链接:传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传记要求内容真实,评价公允。1鲁迅的家世 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一) 课前预习1、 说说你所知道的鲁迅。2、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自传 乞食 彷徨 侮蔑3、 熟读课文。(二) 课堂探究1、 快速读课文,概括每一段介绍的内容。1、 家庭状况2、 求学过程3、 工作简历4、 主要著作2、 按时间顺序说说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年份主要活动3、 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哪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思想? 1、实业救国 (从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 2、医学救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 3、弃医从文 (文艺救国) 最重要的是第3次转折,直接表明鲁迅一心救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4、 速读课文第2段及课后附文“呐喊自序”,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这次转折在他一生中有什么重大意义?“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作者的目的在于用文艺来宣传群众,改变国民的精神。 鲁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愧为民族英雄。选择医学,是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达到强国的目的。 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原因,麻木、愚昧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5、 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答案在第4段) “初作小说”即指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声讨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是鲁迅作品中战斗性、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三) 课堂小结(四) 当堂检测1、“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为什么“我”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幕友为虎作伥、欺压百姓。商人贪心钱财、唯利是图。2、“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句中“较为广大的运动”指什么? 用文艺来宣传群众,改变国民的精神。3、“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加点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与现实不相融合的苦闷无奈之情。课后反思常德市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总课时第 节 ) 姓名: 审核人: 第5课 鲁迅自传 (第2课时) 主编: 学习目标1、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2、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重点难点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我的疑问:(一)课堂探究1、读附文二老舍自传,翻译。2、比较老舍自传与鲁迅自传,说说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鲁迅自传 老舍自传(异)语言: 白话 多文言 散句 骈句 庄重 诙谐(同)写作: 传记(自传) 时间顺序、突出重点3、鲁迅先生也曾用诗来表达他的人生宣言,这就是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n)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朗读这首诗,说说其大意。 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虽然满腔热忱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表达了作者眷恋祖国、立志报效人民的思想感情。(二)当堂检测1、听写词语。(三)布置作业1、仿照本文,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自传。 如这就是我、小传、我的自画像2、完成相关练习册。参考资料:l 鲁迅家遭遇的一场变故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课后反思常德市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总课时第 节 ) 姓名: 审核人: 第6课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第1课时) 主编: 学习目标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2、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重点难点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拓展链接: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这首小诗是毛泽东少年时代求学时所写。该诗以蛙设喻,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非凡情怀。(一)课前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慷慨 恫吓 驯服 耸听 怒不可遏2、熟读课文。(二) 课堂探究1、速读课文,提炼概括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第3层(20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2、纵观全文,结合课后附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不爱读经书,喜欢读“禁书”,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等等。 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你怎样看待少年毛泽东“逃学”和反抗自己父亲的行为?(提示:注意毛泽东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2、结合少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你觉得哪些因素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提示:父母的影响、书本的影响、生活的影响、社会的影响等。)3、听写词语。课后反思常德市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总课时第 节 ) 姓名: 审核人: 第7课 第一千个球(第1课时) 主编: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2、认识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在胜利面前不骄不躁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认识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我的疑问: (一)课前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滂沱 堕落 坠落 轻举妄动2、解释词语。 滂沱: 相提并论: 无地自容: 轻举妄动: 堕落:3、熟读课文。(二)课堂探究1、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第一部分可集体朗读,第二部分可由教师和同学分角色朗读。)2、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不已的时候,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了千球纪录而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理由:“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为我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感想:贝利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3、“第一千个球”和“慈父与恩师”这两个片段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说明球王贝利不仅球艺精湛,而且心理素质良好,为人谦逊,这都得益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三)课堂小结l 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加以归纳。) (1)一个人要成才就得先成人。 (2)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断进步。 (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4)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四)当堂检测 做课后练习二、三。课后反思常德市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总课时第 节 ) 姓名: 审核人: 第8课 少年爱因斯坦 (第1课时) 主编: 学习目标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1、抓住人物积极主动学习的特点分析人物。2、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拓展链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可以包围世界。”(一)课前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孤僻(p) 腼腆(min tin) 遏()止 涓(jun)涓细流2、熟读课文。(二)课堂探究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个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3)五六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所反映迟钝;(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7)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理论。2、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