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乐高级中学20192020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 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 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 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 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选a项;从稷下学宫吸纳的学者来看,均为战国时期人物,因此稷下学宫繁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荀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而且无法从材料中看出稷下学宫是荀子思想的发源地,排除d项。2.“天人合一”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表明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b正确;黄老之学是汉初的思想,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家,排除a;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是在宋代,排除c;d太过绝对,错误,排除。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总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也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所以选d。4.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a. 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 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 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 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等信息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他要求统治者顺应天意,否则天就会降灾难于人间,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c正确;a、b与材料无关;神化封建皇权专制是“君权神授”,与材料无关,d错误。5.汉武帝亲政之后,其根据儒家学士的建议设立了“五经博士”,根据五经的内容来教授、选拔官吏,而后论语和孝经得到官方重视,进一步扩大经书的内容。汉武帝的这些做法表明a. 法家、墨家思想已经消失b. 儒学思想地位日益巩固c. 官方教育体系已经成熟d. 汉朝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根据五经的内容来教授、选拔官吏,巩固了儒学思想的地位,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并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无法体现官方教育体系已经成熟,也不能体现汉朝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障,排除cd。6.明清之际,明朝官员、百姓盲目尽忠现象很普遍,官员如史可法、黄道周,百姓如扬州、嘉定、江阴军民,尽忠的形式越来越惨烈,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这从侧面反映出a. 科举制走向没落b. 理学影响社会观念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明朝官民盲目尽忠的很多,却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这证明了理学重道德、讲忠孝产生了广泛影响,b项符合题意;材料讲官、民殉国,不是科举无法选出实用人才,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明清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无法证明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的弊端,cd两项错误。7.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d.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还有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然后传到北京等地,根据所学可知道这个时期,他们的交通很发达,所以可知交通状况会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选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不是政治中心,故不能表明文化与政治中心逐渐重合,故a选项错误。虽说明中期与万历年间昆剧向北方传播的多,这不能够说明江南的文化与经济不如北方,故b选项错误。交流是双方的,这个昆剧只是从一方传到了另一方,所以说材料并没有表明戏剧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d错误。8.在唐代,纸质图书交易已很发达,有经书、医术、佛经,还有诗人的个人专辑;到宋代,官方出版与民间出版竞相发展,大相国寺就有很大的图书市场,并且兼营字画、古玩交易。这可以反映a. 商品经济已发展到新阶段b. 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c. 古代民众的文化素质较高d. 统治者对文化教育事业重视【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因为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图书的价格,故才会出现图书交易民间出版业比较发达的情形,故选b项。市的发展到了宋代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品经济才渐渐地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显然这无法概括唐代图书交易发达的情形,排除a项;图书交易繁荣不一定就表明民众文化素质高,如古代下层目不识丁的民众很多,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文化教育事业重视,排除d项。【点睛】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个作出排除,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9.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画作市担婴戏图,该画描绘了一位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笑欢闹场面。画面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货担上的杂物历历可数、无不尽力摹写。下列对于该画作的评论正确的是a. 宫廷画师思想僵化,创作题材狭窄b. 突出体现商业活跃,追求得意忘形c. 绘画风格严谨写实,市井风俗毕现d. 强调追求借物抒情,讲究神韵意趣【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目中信息“市担婴戏图”、“尽力摹写”可知该画绘画风格严谨写实,市井风俗毕现,故选c。a项中“思想僵化”、“题材狭窄”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嬉笑欢闹”、“聚散有致”不符,故排除;b项中“得意忘形”、d项中“借物抒情”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尽力摹写”不符,故排除。【点睛】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10.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为流传。这反映了a. 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b. 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c. 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d. 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答案】a【解析】【详解】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排除;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11.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a. 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 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需要掌握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总结的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的分析理解。依据材料“总结的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可以看出体现了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选项a未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而且徐光启编撰农书是为了总结先代生产经验,排除;材料中未体现出近代西方科技,选项b排除;农书是著作,不能改变种植结构,选项c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对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2.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b【解析】严复将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造,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社会发展也适用,这是为了维新变法做铺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材料中涉及的不是科学发展。13.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前,1902年梁启超就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将马克思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一行过正面的介绍:19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賞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说明a. 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b. 三民主义借鉴马克思学说并指导辛亥革命c. 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d. 近代中国又一次出现思想的大融合大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张继是资产阶级自由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介绍马克思目的在于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自身影响力,c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梁启超、张继、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普遍接受马克思的学说太绝对,a选项排除;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材料没有体现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思想融合发展,d选项排除。14.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严格限制西方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只允许他们在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清政府这一做法a. 客观上抵制了西方文化冲击b. 体现其外交观念逐渐走向成熟c. 延缓了西方列强的侵华步伐d. 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严格限制西方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对文化接触严格限制,这一做法客观上抵制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不能体现其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使西方的势力远未达到西方人的预期设想,加快了列强侵华的步伐;d选项错误,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已经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d.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可知,随着“用”的引进,洋务派中的一些人认识到只有引进“西体”才能改变中国的困境,这反映出“中体西用”的言论客观上有利于引进西方的体制,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戊戌变法的信息,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并不是说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b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c错误。16.明清之交国破家亡,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a. 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b. 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c. 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d.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深刻的检讨”“也有批判与创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清之际的文化在一些知名学者的批判中得以创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进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人群的传承效果,不具有可比性;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选项不是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得出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7.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这反映了a. 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b.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 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d. 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在“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而与此同时的“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尊女”观实际上依托封建社会语境抨击传统的“男尊女卑”现象,揭露其局限性和反动本质,意在为重构性别秩序而努力。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思想主要以理学、心学为代表,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而不是解放,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动摇儒学正统地位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的尊女观是指士人中掀起尊重和赞誉女性的思潮,发展到晚明,这股“尊女”思潮又被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进一步推动,并走向巅峰,从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性别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18.张之洞在1898年4月完成的劝学篇中主张“中体西用”,日本人福泽谕吉在1880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a. 以维护传统为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b. 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 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d. 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答案】d【解析】a不符合福泽谕吉的思想;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故b错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c不符合福泽谕吉的思想;“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故d正确。19.1894年7月9日申报:“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这一观点a. 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b. 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c. 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d. 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成就的认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对中日战争前的形式进行了中国实力优于日本,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预测,这种预测源于中国近代进行了将近30年的洋务运动获得成果的认可,即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成就的认可,故d选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说明材料中的评价没有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评价和预测是源于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实力,不是源于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说明材料内容没有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故c选项错误。20.【加试题】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2年时间内总计出版了69期,每期3万字,译稿约占一半。以下为部分译稿名称,这些译稿体现了时务报编者的主要意图可能是期数、出版日期部分译稿名称18期1897.2.22电光摄影奇观、脚踏火龙、雨不落地、诺贝尔奖设立19期1897.3.03从御气球、电制坚钢、温水疗病27期1897.5.22新创号灯29期1897.6.10实验炮弹穿力、岛石吸铁、紫铜用绿水炼成a. 以西方社会学说为武器推动变法进程b. 进行社会启蒙以唤起国人的科技意识c. 利用报刊媒介大力宣传君主立宪思想d. 着眼于发展工商业的手段以批判专制【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表格中译稿名称,可以看出均是科技方面的内容,与变法无关,故a项排除;表格中编译的内容均是关于西方科技方面的内容,旨在进行社会启蒙以唤起国人的科技意识,故b项正确;君主立宪思想再表格中无法得出,故c项排除;发展工商业与批判专制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d项排除。21.1902年,梁启超指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以宰相为例,宰相与天子共治天下,而非天子之私人,相权之尊类似近代之立宪国。梁启超此言旨在a. 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 否定丞相制度的历史作用c.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为袁世凯掌握国家权力辩护【答案】c【解析】【详解】梁启超认为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项不符合题意;梁启超将古代宰相类比君主立宪制的首相,是对丞相制度的肯定,故b项不符合题意;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尚不具备掌握国家权力的实力,故d项不符合题意。22.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 提倡政治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中的“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即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学者在认同推翻清王朝统治合理性的同时,认为当时进行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体现了该学者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的主张,故选c。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点睛:材料 “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 “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是解题的关键。23.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答案】b【解析】【分析】1919年左右没有发生明显的政治制度变革,故a排除;1919年前发生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宣传,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故b正确;十月革命属于外部原因,与主要的要求不符,故c排除;1919年左右没有明显的科技引进的史实,故d排除。故选b。点睛:不同家庭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片的时间和数据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与报刊业的发展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b. 文学革命影响译者表达方式c. 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各种理论d. 译者尝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共产党宣言并未被完整地翻译,而且是夹杂在其他社会思潮中,说明马克思主义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与这一现象无关;c选项错误,此时期仍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忠君思想,也就说明了材料意在强调理学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人物评价,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物评价标准是很多的,并不是逐渐统一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不符合题意,排除;诗人地位也不是由评论家决定的,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26.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答案】c【解析】从理学的思想来源上看,它不仅仅是思想领域上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宗教、逻辑以及哲学上的融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点;b选项说法过于狭隘;d选项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含义。27.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 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b. 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 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制度框架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间,中国外交逐渐融入国际体系,表明晚清外交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晚清外交的变化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变化,b项误读材料,排除;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中的“中体西用”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28.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清朝有识之士认识到日本的强大和进步,所以开始关注日本社会的积极方面,同时对比清朝当时现状进行反思,a项正确。仅凭申报对日本社会报道的增加不足以体现当时清政府对舆论的政策,排除b。申报对日本的正面报道增加,且主要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无法得知国人是否由此才开始关注日本文化,排除c。题干中只提到申报一家报纸,不能反映当时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9.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社会转型而造成的,所以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社会转型30.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介蒙学经典简介千字文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三字经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小儿语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多采用韵文形式,便于背诵;通俗易懂;越来越注重伦理道德渗透,立德树人;知识面广。(一点,2点,三点及三点以上(2)原因:、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思想因素:理学的影响;、汉字因素:汉字汉字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14-2-5:1992 F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 Particular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 Section 5: Flexible conduits
- 校园食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新闻
- 模拟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民法学2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作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货物试题及答案
- 气血津液试题及答案
- 北京自救知识培训课件
- 脱式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保定高阳县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含答案)
- 火星基地建设方案-洞察及研究
- 【课件】新学期新征程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心里减压培训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 6大国工匠百炼成器教案-蓝色
- 蜂种买卖合同
- 《智能产线设计与仿真》课程标准
- 2024-2029年高速示波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40道压轴题训练(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