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2. 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环境污染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 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a项正确。故选a。【2题详解】从图中看出,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区,荒漠化比较严重;乙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丙位于华北平原,经济比较发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c正确。故选c。雪线是积雪覆盖区和无雪区的交界线,反映着积雪面积的变化。动态的雪线监测对水资源的利用保护起到关键作用。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年均温、年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据图推断,造成该山地雪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降水量c. 气温d. 光照4. 最适宜用作雪线动态监测的是( )a. 遥感影像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经验公式推导d. 野外数据采集【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从北半球某山地年均温、年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山地雪线高度变化受年降水量的影响很大,降水量大的年份往往雪线低,降水量小的年份往往雪线高,而气温的变化与雪线高度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地形和光照对雪线高度变化的影响在题干中的图文材料没有显示,故b对。【4题详解】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准确地监测雪线动态变化;用经验公式推导,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大;野外数据采集,人力消耗很大,历时很长,准确度也有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不能直接对积雪面积的变化进行监测,故a对。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下列题。5. 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 )a. 地形和海陆位置b. 大气环流和地形c. 海陆位置和纬度d. 海陆位置和洋流6. 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 )a. 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 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d. 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7. 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 )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物种基因库d. 候鸟越冬地【答案】5. b 6. c 7.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题详解】等降水量线由南向北递减,是因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侧一处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此处降水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峡谷地区,水汽容易深入,故降水较多,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分别是大气环流和地形。b正确。【6题详解】嘉黎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西南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到积雪带附近,从而形成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的景观,c正确。【7题详解】麦地卡湿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落差大,湿地可以固土保水,三江平原地处平原地区,落差小,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a. 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 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 顺坡农作、等高土埂、等高草带d.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9. 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7月a. 农作休耕b. 农田用水多c. 蒸发旺盛d. 降水量较少10. 该地位于a. 吉林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海南省【答案】8. a 9. d 10.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农耕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坡面径流的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8题详解】读图可知,在三种农耕措施里面,顺坡耕作对于坡面径流的的阻截和促进下渗作用最弱;等高草带指的是在坡面上按照适当的间距,沿等高线方向栽植的草带,可以阻截径流,促进下渗,减少坡面径流;而等高土埂对于坡面径流的减少作用是最强的。读图可知、曲线的坡面径流量依次减少,所以、分别对应的农耕措施是顺坡耕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面径流是降雨强度超过土壤表面的下渗能力剩余水分形成的,农作休耕不能大量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农业用水多跟减少坡面径流没有直接关系;七月份和六月份的气温相差不多,蒸发量差别不会特别大,abc错误;降水量减少导致坡面径流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是红壤区,所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西和河北属于北方地区;再根据该地七月降水量少于六月,推断该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值伏旱天气,应该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省符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山东省威海市文登营镇是集奶畜养殖、粮食生产、水产养殖、苗圃花卉、山林保护、旅游观光为一体,以循环型、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示范区。下图为文登营镇生态农业园循环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关于该生态农业园主要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山林区: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力度b. 奶畜养殖区:引进、繁育优良奶牛品种,发展乳制品生产c. 种植区: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d. 水源区:主要作用是调节园区的气候12. 下列地区适宜引进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b. 黄淮海平原c. 辽东地区d. 吐鲁番盆地【答案】11. b 12. c【解析】【11题详解】该生态农业园主要功能区中,自然山林区,应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a错。奶畜养殖区,要引进、繁育优良奶牛品种,发展乳制品生产,b对。种植区,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经营,c错。水源区,主要作用是提供水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d错。【12题详解】根据主要功能区类型,该地有自然山林区,山地面积分布较广。河套平原、黄淮海平原主要是平原地形,缺少山麓保护,a、b错。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自然山林区少,d对。适宜引进该模式的是辽东地区,丘陵、山地分布广,自然山林区分布较多,其它农业类型具备,最适合,c对。甘肃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還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建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 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其自然原因有土质致密地表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低气候比较干旱冬季多暴雨a. b. c. d. 14. 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农民收人保持水土改善局部气候a. b. c. d. 【答案】13. b 14. d【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定西市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有地表沟壑纵横,对。黄土土质疏松,错。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对。降水少,气候比较干旱,对。冬季少雨,错。b对,a、c、d错。【14题详解】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有利于保持水土,对。改善局部气候,对。没有延长生产链,错。d对,a、b、c错。【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开发模式的优势。【名师点睛】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根据材料中所述的区域治理开发模式,分析该模式的优势。主要从生产和环境保护两方向分析。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热带雨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a. b. c. d. 16. 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b.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 地表崎岖,水流湍急d. 矿产资源贫乏【答案】15. c 16. b【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土地盐渍化不严重。正确。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该河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流域内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b正确。故选b。【点睛】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直接的影响就是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当地的土质越来越贫瘠。得全球的碳氧平衡失调,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山西省煤炭行业拓展新兴产业,在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缓解运输压力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 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a. b. c. d. 18.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b.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答案】17. a 18. d【解析】17题详解】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正确,a正确。加剧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减轻东部的环境污染程度。故选a。【18题详解】山西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能源开发规模较大,加大开发煤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错误。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国际市场开拓较难,b错误。石油并没有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c错误。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d正确。故选d。“西湖龙井”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见下图)。“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土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西湖龙井茶品质优的自然原因是()a.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优质茶树的生长b.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山丘陵,云雾缭绕,有利于优质茶树的生长c. 种植历史悠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作工艺d. 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塑造出了精品茶叶品牌20. 关于“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生产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明确的界线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c. 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一定优势、特色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地有差异性【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缓的地形、湿润的气候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再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西湖龙井茶成为精品。b正确,a错误,c错误。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不能影响其品质,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没有明确的界线,其界线是模糊的,a错误。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整体性,有一定的连续性、有一定优势、特色、与其他茶叶产地有差异性,bcd正确。故选a。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河流穿城而过,其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临安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分布,形成了“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天井是当地传统民居宅院中房与房之间的露天空地,是适应自然、改善环境的建筑形式。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示意图及天井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 古代都城的空间形态多是方正规矩、对称分布,而临安城则为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与西湖美景相映衬b. 依山傍水利于防卫c. 有完善的水运网络d. 顺应山水自然格局22. 宫殿布局在临安城南部有利于( )a. 减弱咸潮影响b. 促进商业竞争c. 减少洪涝灾害d. 提升城市等级23. 传统民居中天井的作用是( )a. 加强空气对流b. 收集存储雨水c. 美化房屋结构d. 节约建筑材料【答案】21. d 22. c 23. a【解析】【21题详解】a. 从图中临安城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湖位于临安城外,临安城的设计并没有把西湖美景作为主要的布局因素,a错;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临安城依山傍水,但是南部凤凰山位于临安城内,并没有起到屏障防卫的作用,b错;c. 从临安城位置示意图看,没有显示出临安城内有完善的水运网络,而是在城外有发达的京杭大运河水运网络,c错;d. 从南宋临安城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临安城坐落在山水之间,依山傍水,顺应山水自然格局,d对。【2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临安城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河网密集,洪涝多发,凤凰山位于临安城南部,宫殿布局在临安城南部,可以充分利用凤凰山较高的地势,免遭洪涝灾害的威胁,c对。【23题详解】a.南方天井院一般是四周房屋连在一起,建筑比较封闭,空气流动性差,中间设计一个小天井,有利于加强空气对流,a对。b.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因此不需要收集存储雨水,b错;c. 天井对房屋结构的美化作用非常有限,缺乏视觉上的美感,c错;d. 房屋结构中设置天井,需要同时配套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成本会增加,不能节约建筑材料,d错。读下表和图,完成下面小题。24. 19782008年r河流域()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 土壤层变薄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25. 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 矿产冶炼导致土地退化;增施有机肥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答案】24. c 25. d【解析】【24题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19782008年r河流域林地、草地面积明显扩大,耕地、荒地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泥沙沉积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植被覆盖率增加,往往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露天开矿并不会引起地面沉降。黄铜矿冶炼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可回收利用废气中的硫。矿产冶炼对土地退化影响不大,矿产开采对水资源消耗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第卷(非选择题50分)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 【环境保护】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6分)(2)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4分)【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读图的河流输沙量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及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呈东北西南走向。(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不合理开垦、不合理放牧、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回答,难度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规律及成因。27. 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县第一中学的同学,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探究学习当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请你结合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某县土地利用构成。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实测数据。(1)该县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试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原因。(2)由材料二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如何?(3)为扩大粮食生产,有人建议实行所有山坡梯田化,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答案】(1)特点:耕地减少,林地增加,草山草坡增加,湖泊面积增大。原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滑坡、泥石流等。(回答三种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2010年与2000年相比,林地、草山草坡面积明显扩大、湖面增大,耕地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对比数据,林地、草山草坡面积明显扩大、湖面增大,耕地大幅减少,最可能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仔细读取材料和图表中的信息即可知道随坡度变大,土层厚度变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