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板块明园水乡_第1页
五板块明园水乡_第2页
五板块明园水乡_第3页
五板块明园水乡_第4页
五板块明园水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名园.名乡备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写景,并进一步认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空间、立体的颐和园景象。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套、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2、注意部首:殿、爽、朱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 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5、组词:郎() 堤() 栏() 昆()廊() 提() 烂() 困()二、初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三、作业1、写生字词。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套、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你们想去颐和园吗?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再一次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 1、复习词语。2、复习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那么,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2、学生汇报: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多米有多长吗?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指导朗读: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谈: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4、指导朗读。五、学习第五自然段“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3、指导朗读。六、创设情境,总结写法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爸爸、妈妈做个介绍吗? 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八、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家长作讲解。板书设计:长廊长18、颐和园 万寿山美美丽的大公园昆明湖静反思:学生掌握较好,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52 水乡主备人:范佳奕 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体会水乡的美。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张家港,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5、指名读,相机指导。随机出示小卡片,如: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2、全班交流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四、学习生字培养习惯1、示:“连、飘、荡、装、船”五个生字。(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2)“我当小老师”(3)连:连忙连接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荡:荡秋千装:时装装扮不懂装懂船:渔船2、指导书写:五、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色?(师板书:船舱 两岸 村落 拱桥河面上 )二、学习课文的28自然段师:课文中运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同学们一定被其深深吸引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把最吸引你的部分画一画,读一读。(一)指名读一读最吸引自己的段落或句子。1、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1)指多名同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好在哪?(2)在学生回答的时候的老师应抓住这句中的几个训练点:一是第三句话里的两个比喻句,在朗读时应指导到位。二是几个关键词语:嵌天然的 烟雨迷蒙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在读时边指导读边理解词语。(3)背诵你喜欢的句子2、第三自然段(1)读一读,互相说说哪读得好,好在哪,学一学,再读一读。(2)在反复朗读之后,指导学生说一说:堤岸两边最吸引人的是什么?(色彩美)(3)背诵你喜欢的语句3、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不作为重点,以读为主)(1)主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江南水乡人景合一的秀美。(2)背诵喜欢的语句(二)读了这些文字,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目不暇接”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三、总结: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请根据这篇文章的学习写一篇导游词来介绍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教学设计:水乡细雨 窗户堤岸 田野 村落 山河芦苇 码头 石桥 河面 罱泥船 轮船反思:学生掌握较好,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53 野荷塘主备人:范佳奕 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3、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或图书资料教学过程:一、说荷花,引课题、用一个词形容看到过的荷花。、看荷花图片,再说说亲眼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二、读课文,初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晶莹剔透 沁人心脾 密密层层 亭亭玉立 缥缈(为理解课文做准备)3、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4、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三、再读荷花,感悟荷花的美再读课文,说说哪个词或哪个句字你特别喜欢,为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或图书资料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感受美1、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祖国北方遥远的边境,观赏了一塘美丽的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2、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二、赏读课文,发现美1、同学们,我觉得你们都很了不起,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互相交流: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的感受!3、集体交流:重点句:“又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学生交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大荷叶比作磨盘和芭蕉扇;小荷叶比作茶碗、酒杯,从这个比喻句中能体会到荷叶的形状很美和大小不依?并指导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继续理解描写荷叶的句子“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指导学生感受从“密密层层”这个词中体会荷叶很多,并想象“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是什么样子。“叶子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这句话主要写了荷叶的颜色。这几句话都是描写荷叶的,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的,才是荷叶这样栩栩如生,仿佛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观察描写非常有序,先写荷叶的形状、大小再写荷叶多,有露珠的荷叶什么样,荷叶的颜色。在描写中运用了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笔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4、指导朗读这几句。三、想象画面,体验美1、师过渡语:读得多美啊!是的,这么多的野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师范读第三段)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