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基于标准的陈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安排为一课时。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学习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并能随文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3、感受老人保护自然,绿化家园的可贵,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2、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导学与学习】1、导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2、学习方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我会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资料,重点文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导学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决定抓住“中心线索”来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以“奇迹”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奇迹走进奇迹感悟奇迹。我会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初探奇迹”“潜心会文,感受奇迹”“呼应课题,探究中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老师18年前发表在校报上的作文照片:师:“时间回溯到18年前,泛黄的报纸上还隐隐透着油墨的清香,这是老师当时发表在校报上的一篇作文我们只有一个家,写了一位沙漠中种树老人的故事,生活在小江南的我们可能体会不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还有着这样的一面,一起来读读老师的环境描写。2、出示作文中环境描写的片段,让学生体会环境的恶劣。(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师:这样的环境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恶劣,老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守了一辈子,真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一位作家叫梁衡,他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写到了恶劣的环境,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教师发表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另外,作文的内容也是为了更好地与课文衔接,让学生快速融入文本。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二、初读感知,初探奇迹。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找到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句段品析: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2、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3、从哪些词语你读出了环境的险恶?品析词语:肆虐、盘踞。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4、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环境险恶5、县志的意思以及引用县志的作用。(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并找、划相关文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会环境的险恶,以及描写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谈感受,做积累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部分人文性。)三、潜心会文,感受奇迹。1.这一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还引用了县志,写出了环境的险恶,在历经15年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指导朗读:读出绿波荡漾,环境优美的感受。(2)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置身于一块绿洲之中。(板书:绿洲)2、对比环境险恶和绿洲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疑问?(学生谈感受,说出心中的疑问:是谁创造了这样的绿洲?)3、请你带着疑问,快速默读课文,圈一圈,说一说,相信一定能解开心中的疑团。4、是谁创造了这样的绿洲?(板书:老人)5、这位老人是到底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你从哪里读出了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探讨数字背后的含义。6、老人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 引读第三段:(1)感受老人的坚守,同伴和老伴的离去,在选择进城享福和留守吃苦之间,选择了改造山林。(2)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老人的高贵品质。(板书:奇迹)7、一方面通过环境衬托,一方面通过典型事例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数字,这些仅仅是数字吗?数字的背后蕴藏着什么?老人的精神和情怀。8、读课文第5段,和第1段对比,感受树的坚强。树的坚强就是老人的坚强,树如人,人如树,这就是借物喻人。(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老师的点拨、导读,学生朗读、交流、讨论,完成“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部分人文性。)四、呼应课题,探究中心。1.品读最后两段。青山不老,不老的仅仅是青山吗?不老的是谁?是老人和老人的精神。2、对比过去与现在,学生感受。(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合作探究,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有了这一片绿洲,这一个奇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是否就完全消除了呢?晋西北明天的不老青山又等着谁去谱写呢?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使学生以上所学进一步升华凸显的是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数字化方案(参考模板)
- 2025年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不孕不育医院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血液灌流吸附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我国基本法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277题
- 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策略
- 2025年重氮化合物项目发展计划
- 保险行业数字化理赔服务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实战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报告
- 2025年远程医疗服务在分级诊疗中的远程医疗人才培养报告
- 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临床护理的论文
- 麻醉术中肺水肿临床处理与预防
- 食堂人员替补方案(3篇)
- 原材料验收及验收标准
-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培训
- 2025年合肥瑶海学前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题库带答案分析
- 光学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立项备案项目申请)
- 中国高纯度氧化镁项目创业计划书
- 购物中心行业研究报告2024-2025商业洞察
- 商场活动授权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