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字数:5555 双江聂先生文集 卷一 奏疏一 卷二 奏疏二 卷三 序 大学古本臆说序 窃以孔门之学,一以贯之,孔之一即尧舜相传之中。中者,心之本 体,非大学之至善乎?致知者,止至善之全功;格物者,止至善之妙 用;意也者,感于物而生于知者也。诚言其顺,格言其化,致言其寂 也。寂以妙感,感以速化,万而一者矣。 白沙先生绪言(双江编)序 夫人生而静,心兮本虚,天之性也。 刻困辨录自序 是录也,杂引经传,篇章离折(为“析”之误),语意混淆,淹洫岁 时,聊以纪忧患自考之意,以侯他日取正于有道,缘是以为受教之地 也。 刻夏游记(罗念庵著)序 盖天下之感皆生于寂,而其应也,必本之虚。无有远近幽深而易之 受命如响,其以此。 卷四序二 赠宫辅少湖徐公赴京序 耳之体虚,故能达天下之聪;目之体虚,故能丽天下之明;心之体 虚,故能一天下之善。 送王惟中(即遵岩)归泉州序 今天下从事于良知之学者乃浸失其类,何哉?良知未发之中,备物 敦化,不属知觉,而世常以知觉求之,盖不得于孩提爱敬之言而失之 也。孟子曰:孩提之童,不学不虑,知爱知敬,是盖即其所发以验其中 之所有。故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初非指爱敬为良知也。犹 曰:恻隐羞恶,仁义之端,而遂以恻隐羞恶为仁义可乎哉?今夫以爱敬 为良知,则将以知觉为本体;以知觉为本体,则将以不学不虑为工夫。 其流之弊,浅陋者恣情玩意,拘迫者病己而槁苗,入高虚者,遗弃简 旷,以耘为无益而舍之。是三人者,猖狂荒谬,其受病不同,而失之于 外一也。不谓其悟而以知觉易闻见也。以知觉易闻见,均之为外也。 予之所谓内者,未发之中,而发斯外也。是故致中者,学之至 也。 宋李子归宁都序 夫人生而静,不睹不闻,戒谨恐惧以归其根,此致知宗旨也。而世 之梏于闻见者,类以意念流转为妙用,格物之学,卒为义袭。性,静 也,寂然不动是也。感而遂通,怵恻于入井之乍见,爱敬于孩提之不 虑,曾何纤毫人力于其间哉。是故求怵恻者,将求之于入井之乍见乎? 抑求以复吾不忍人之心乎?求爱敬者,将求之于孩提之不虑乎,抑于纯 一未发中求之也?独观万化之原,知止而定,天下之能事毕矣。 送王雩庵献绩之京序 君子之道,虚中无我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 送彭山季子擢长沙序 季子讳本,字明德,别号彭山,浙江山阴人,予师阳明先生高弟 也。 赠周以道分教青阳 教有道乎?曰学诸己而已矣。学有道乎?曰求诸心而已矣。求心有 道乎?曰识吾心之体而已矣。故曰学须先识仁体,既识仁体,存久自 明。夫仁,性之灵也,动于欲而后始昏。动,性之感也,感于物而后有 欲,欲动而仁之体亡。所谓灵于万物者而反为物所役。夫天下之事, 感与应而已矣。故父子相感而后有慈孝之应,君臣性感而后有仁敬之 应,昆弟相感而后有友恭之应。(疑脱一“感”字)于朋友、感于夫妇而 为信为别。要皆吾性之灵之所发,性所同也,宜其感物而神应无不同, 而乃有不同者,人有学不学。即学矣,而徒以不识乎心之体,至于误己 误人者亦多矣。然后致不一而虑以百桀,归不同而途以殊谬。归也,致 也,灵之所聚也。是故艮以止言,咸以虚言,感以寂言。寂以通天下之 感,虚以妙天下之应,止以研天下之虑。知止定、致虚极、守寂笃,是 谓未发之中,大本之立夫。然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 合吉凶,灵之至也。于是应之父子而止慈孝,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应之 君臣而止仁敬,天下之为君臣者定;应之昆弟而止友恭,天下之为昆弟 者定;朋友夫妇应之而止于信、止于别,天下之为朋友夫妇者定。天下 之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者定,教之至也。 赠王学正之宿迁序 今之讲良知之学者,其说有二:一曰良知者知觉而已,除却知觉别 无良知。学者因其知之所及而致之,则知致矣。是谓无寂无感、无内 外、无先后而浑然一体者也。一曰良知者,虚灵之寂体,感于物而后有 知,知其发也。致知者,惟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是谓知远之近、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而知无不良也。主前说者则以后说为禅定、为偏 内,主后说者又以前说为义袭、为逐物。 赠江元山令新宁序 夫心一也,而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者之异,此自其所发者 言之也。心之本体,发无不善,而有不善者,学不足以充其本体之量而 蔽于欲。是故学以充夫恻隐之量而后天下无入井之孺子,学以充夫羞 恶之端而后道路无呼食之桴夫,学以充夫是非之鉴而后虚诞之词塞。 留别殿学少湖徐公序 止也者,吾心之体,万化之原也。至虚而备,至静而章,至寂而 神,子思所谓未发之中,天下之大本是也。 赠贡玄略升湖口学谕序 (贡玄略)尝受学于邹东廓、欧阳南野、王龙溪之门,然其晚年自 得,则有不由师传者多矣。 卷五记 贞烈亭碑记 性者,天地之中,人得之为生理也。 永宁重修儒学记 (指宋朝理学)而足以诏后世、继绝学者,篇凡有四:曰易 通,曰定性书,曰西铭,曰易传序。 云根道人记 夫消者,息之机也;虚者,盈之会也。不啬不丰,不翕聚则不能发 散。 道心堂记 道心,其未发之中乎?未发故微,微故显。一者何也?中也。中 也者,和也,中节也。盖道心惟微,本虚寂也。虚而受,寂而感。后 天奉天,何思何虑,何尝以虚寂为枯槁,以感应为障碍?学以存心言至 矣。心一也,以言乎体,寂然不动是也。寂然者,未发之中,千变万化 皆由此处,故曰道心。 重修养正书院记 夫未发之中,非天命之性乎?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中即命,命即性 也。后世不知求中于未发,而即事以求乎中,卜度拟量密,陷于义外 之袭而不自知,流而为王霸之假,又流而为记诵词章之俗。 复斋记 然以复失之者多矣。往往索之于善端发见之微,而以助长为扩 充。是何异夫驱牛羊而牧萌蘖也?夫萌蘖于斧斤之余,即平旦好恶之 近,其端可考也。息之以日夜,润之以雨露,敛神功于寂无,回生机于 眇忽,坤之所以善养也。虚则灵,静则明, 复古书院记 执中一语,万世心学之源也。中者,何也?天地之心也,人得之而 为人之心。其未发也,五性具焉,天下之大本也。本立而天下之能事毕 矣。惟夫不知中之为未发也,索之于念虑,探之于事为,逐逐焉役于外 以袭之,而天德王道之几于是焉息矣。知喜怒哀乐未发之为中,则知 中节之和、位育之征,皆无为之变化也。有宋诸儒乃有以多说淆之,惟 程伯子曰:“不睹不闻便是未发之中。”又曰:“虽无所知觉之事,而其能 知能觉者自在。”知所知所觉与能知能觉不同,庶乎可以窥未发之蕴。 存斋(徐阶)记 不睹不闻便是未发之中,才发便属睹闻。不闻曰隐,不睹曰微, 隐微曰独。莫见莫显,诚之不可拚也。 冰雪堂记 雷动风散,雨润日暄,生物之仁也;冰凝雪列,艮以止之,造化 之义也。冰雪者,义之气也,义所以节夫仁耳,仁不节则生生之意或几 乎息。 卷六铭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赠太子少保谥文庄南野欧阳公墓 志铭 嘉靖甲寅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官。 先生讳德,崇一字,南野先生,学者称之也。 举于乡,闻阳明先生讲学虔台,裹粮从之。 先师语来学必曰先与崇一论之。 礼部郎中陈明水先生墓碑 先生讳九川,字惟睿,初号竹亭,改号明水。 卷七传 碑 表 引 祭文 卷八书一 启阳明先生(复印有) 答欧阳南野 一 来谕良知本体工夫效验,忒煞精邃,其与阳明先生答示大旨多同, 于是见南野之独到也。先生所答,多非区区问意,而仆谬有见于孝弟 者,正欲体贴良知,直将孝弟作良知看,非假之为帮助也。良知之外 无孝弟,犹孝弟之外无良知也。若曰:性中曷尝有孝弟来?则虽仁义礼 智亦非常有也,皆因其所发而后见之耳。 二 立本之学,迩来何似?传习录中自有的确公案可查,不可以其论统 体,景象效验、感应变化处俱作工夫看,未有不着在支节而脱却本原 者。夫以知觉为良知,是以已发作未发,以推行为致知,是以助长为养 苗,王霸集袭之分,舍此不复有毫厘之辨也。夫动,已发者也,发斯妄 矣。发而未发,动而无动也,其斯以为定乎?考亭晚年有云:“向来讲 究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止以察识端倪为格物致知实下手处,以故阙 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至于发言处事轻扬飞躁,无复圣贤雍容深厚气 象。”所见之差,其病亦至于此,不可以不审也。“养”之一字,是多少 体验,多少涵蓄,多少积累,多少宁耐。盖尝反复请正,而诸公未尽 以为然。近得明水一书,驳辨尤严。其谓心无定体一语,其于心体,疑 失之远矣。炯然在中,寂然不动,而万化攸基,此定体也。 三 窃谓良知本寂,感于物而后有知,知其发也,不可遂以知发为良知,而 忘其发之所自也。心主乎内,应于外而后有外,外其影也,不可以其外 应者为心,而遂求心于外也。故学问之道,自其主乎内之寂然者求之, 使之寂而常定也,则感无不通,外无不该,动无不制,而天下之能事毕 矣。譬之鉴悬于此,而物来自照;钟之在虚,而扣无不应。此谓无内外 动静先后,而一之者也。是非愚之见也,先师之见也。师云:“良知是 未发之中,寂然大公的本体,便自能感而遂通,便自能物来顺应。”又 云:“祛除思虑,令此心光光地,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寂然不动,便是 廓然大公。自然发而中节,自如感而遂通,自然物来顺应。”又云:“有 未发之中,便有发而中节之和。常人无发而中节之和,须是知他未发之 中未能全得。”又云:“一是树之本,一贯是树之萌芽。体用一源,体立 而用自生。”此岂录中长语哉?亦非先师创为之也,子思子之意也。 来云:“本体是工夫样子,效验是工夫证应。良知本戒谨恐惧,无自欺 而恒自慊,果能戒谨恐惧,无自欺而恒自欺,即是效验。”此可见深造 之学也。反复中庸之意,微有不同。中庸之意,似以未发之中为本体。 未发之中,即不睹不闻之独,天下之大本也。戒慎恐惧,其功也,中节 而和生焉。天地位,万物育,其效验也。虽不免有所分别,而与先师前 所云数条似亦相符,可合而观之也。又云:“良知感应变化,如视听言 动、喜怒哀乐之类,无良知则感应变化何所从出?然非感应变化,则亦 无以见其所谓良知者。故致知者,致其感应变化之知也。”仰体尊意, 似云原泉者,江淮河汉之所从处也,然非江淮河汉,则亦无以见其所谓 原泉者。故睿原者,睿其江淮河汉所从出之原,非江淮河汉为原而睿之 也。根本者,枝叶花实之所从出也,培根者,培其枝叶花实所从出之 根,非以枝叶花实为根而培之也。今不致感应变化所从出之知,而即感 应变化之知而致之,是求日月于容光必照之处,而遗其悬象著明之大 也。何如?又云:“致其感应变化之知,则必于其感应变化而戒慎不 睹,恐惧不闻,密察其昭然不可欺者,以惩其忿,以窒其欲,迁其善, 改其过,然后为涵养本原之功矣。”夫本原之地,要不外乎不睹不闻之 寂体也。不睹不闻之寂体,若因感应变化而后有,即感应变化而致之是 也。实则所以主宰乎感应变化,而感应变化乃吾寂体之标末耳。相寻于 吾者无穷,而吾不能一其无穷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0961-2014嵌入式软件质量度量》
- 新解读《GB-T 31031-2014机场除雪车》
- 新解读《GB-T 31085-2014国际货运代理单证签发规范》
- 代理牙膏合同范本
- 房租快速出租合同范本
- 农户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消防挂资质合同范本
- 整装家居销售合同范本
- 乡村建设桥合同范本
- 殡葬服务合作合同范本
- 绿化项目养护监理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方案
- 水稳摊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二年级劳动与技术折扇课件
- 公墓施工组织设计
- 油气集输管线管道工程征地外协管理方案
- 《智慧农业》的ppt完整版
- 小升初英语学习方法指导PPT
- CT图像伪影及处理
- 住宅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