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管夷吾举于士举:_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所以动心忍性所以:_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3.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7.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8.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_10.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答:_11.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又都_。山东济宁卷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 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答:_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答:_2008年浙江衢州卷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曾益其所不能。译文:_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_贵州贵阳卷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任:_曾益其所不能曾:_ 人恒过过:_17.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答:_18.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论据。作者从个人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的中心论点。(4分)19.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答:_2007年吉林长春卷19.孟子是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家经典著作。(1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18.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2分)19.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答:_2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11分)(甲)富贵不能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愚公移山中考试题三、四川省成都市 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分) 译文: (2) 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 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汝之不惠 惠: 帝感其诚 感: 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五、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13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惩山北之塞( ) 杂然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投诸渤海之尾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14 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 (2)军中闻将军令 ( )(3)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2、翻译下列句子。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 3、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 “真将军”的风采?_ 4、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 5、文帝劳军,来到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与霸上及棘门军营是大不相同,可谓是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汉文帝和他的卫队在细柳遇到了哪些意外的事。古诗复习专题饮酒(其五)1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志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值得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6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7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8.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10.诗中五至八句描写了田园的美好景色,用、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的心情11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三、四句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雁门太守行中考试题汇编2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2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 ,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 的战斗场面,勾勒出将士们 的勇雄形象。渔家傲【阅读训练】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感觉:_;气势:_。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交代_,借此表现诗人_。4.李清照是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7. 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4分)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二:(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2) 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4分)“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3)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4分)参考答案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2 分)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2分)三(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春望阅读练习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23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61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_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STEM教育科创馆项目招标文件
- 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把“听课”听出味儿来把“教研”教进心里去
- 八年级班会课件 +驶入学习快车道;科学逆袭分化
- 2025年春节期间全球资产表现分析报告
- 巡察中违反财经纪律课件
- 岩石照片课件
- 输电安全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小麦机收减损安全培训课件
- 输液故障及处理
- 唐风遗韵:古代“离婚协议书”样本复制与解读
- FLUENT 15 0流场分析实战指南
- 弱电维护保养合同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YY/T 0471.3-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阻水性
- GB/T 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应用》精品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超疏水材料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腧穴定位法课件
- 社会体育导论PTPPT课件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