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强力的最优化设计_第1页
纤维强力的最优化设计_第2页
纤维强力的最优化设计_第3页
纤维强力的最优化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纱线强力的最优化设计摘要 纱线强力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影响纱线强力的因数(纤维细度、纱线捻度和梳理方法等) 很多,怎样选择一种最佳的工艺搭配是很关键的。本文正交设计的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提高纱线强力的最佳工艺。关键词 纱线强力;最优化设计;正交设计1 前言 纱线强力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纱线强力高,则制成品因坚牢而经久耐用。此外,强力高的纱线在生产过程中,断头率下降,从而有利于纺纱和织造工艺的顺利进行。可见,强力高的纱线不仅制成品质量好,而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纱线强力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与组成纱线的纤维的细度有关,还与纺纱的工艺条件,比如梳理方式,对纱线的加捻程度等有关。一般理论上而言,纱线的细度越细(也就是纱线的公支支数) ,组成纱线的强力就越大;精梳纱比粗疏纱的强力大;在其极限范围内,捻度越大,强力也就越大。但由于单向最佳,组合后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种最佳的组合搭配。这样不仅能节约资源和资金,而且能合理优化设备。纱线强力的优异决定着后纺工序的成败,怎样从影响纱线强力的众多因数中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数,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都是本文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全面和系统的说明纱线强力的影响因数,我们用一种数理统计方法正交设计法,来说明哪种工艺搭配最优化。2 实验 本次实验全部采用细绒棉,长度为3345mm 左右。考虑最为直接的三个影响因数(也叫因子) ,纤维细度、捻度和梳理方法,每个因数有两种工艺水平。影响因数如表1 所示。表1 影响纱线强力的主要因数水平因 子纤维细度(Nm)捻度(捻回/ 10cm)梳理方法180100精梳260110粗疏对于纱线强力的测定,采用Uster Tention强力测试仪,在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5 %的标准状态下测定,测定结果为各种水平条件下的纱线强力。3 正交设计对数据处理采用正交设计法,我们设定三种因子:即A 为纤维细度,B 为捻度,C 为梳理方法。每个因子都有两种水平:1 为纤维细度80S,2 为纤维细度60s ;1 为捻度100捻回/ 10cm ,2 为捻度110 捻回/ 10cm ;1 为精梳,2 为粗梳。为了全面考虑影响因数,本实验考虑A、B、C 三者的交互作用,即A B、AC、B C ,把其它次要因数作为误差。通过以上条件,我们采用L8 (27 ) 正交表。正交设计表如表2 所示。表2 L8 (27 ) 正交设计表水平因 子1A2B3A*B4C5A*C6B*C7误差测试数据(yi) gf简化数据11111111199-121112222186-1431221122247474122221121717521212122502062122121200072211221268688221211224343为了简化数据,把yi - 100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5 号和7 号实验测得的纱线强力最大,工艺搭配最好,其具体工艺为A2B1 C1 和A2B2 C1 。4 数据处理4. 1 直观分析 由极差公式R = max T1(i) - min T2(i) T1(i) - 1 水平对应的数据和; T2(i) - 2 水平对应的数据和。R 越大,说明该因子对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处理结果如表3 所示。表3 极差R 的计算结果T14935961648910984T216117511446121101126Ri1121401811832842从表3 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因子的显著顺序为B、C、A、A C、A B、B C ,可见各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其强力影响不大。按指标要求,B 最显著,选B1 、B2 都可以,但B 为捻度,在其允许的极限捻度范围内,我们一般选择捻度较大的B2 ,C 的显著性次之,选C1 ,A 最后,选A2 ,即最终结果为A2B2 C1 。4. 2 统计分析为了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我们在分析以前要计算各个因子的偏差平方和Si 各个因子的自由度fi 及误差的偏差平方和Se 和其自由度fe 。其中:Si = ( T1(1) - T2(1) ) 2 / 8 ,其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表4 偏差平方和Si 及自由度fi 的计算结果T1-T2-112-140-18118-328-42(T1-T2)21254419600324139241024641764Si1568245040.51740.51288220.5fi11111114. 2. 1 误差估计 从表4 可看出,S3 、S5 和S6 相对较小,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误差。即: Se = S3 + S5 + S6 + S7 = 397 fe = f3 + f5 + f6 + f7 = 4因此,平均偏差平方和为: V1 = S1 / f1 = 1568 V2 = S2 / f2 = 2450 V4 = S4 / f4 = 1740. 5 Ve = Se / fe = 99. 25相应的F 值为: F1 = V1 / Ve = 15. 978 F2 = V2 / Ve = 24. 685 F4 = V4 / Ve = 17. 5374. 2. 2 显著性检验其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表5 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差F 值F 值F0. 05F0. 01显著性7987.7121. 2*B24601245024. 6857.7121. 2*C1740.511740.517. 5377.7121. 2*e397499.25总和6155.57因子B 为捻度,特别显著,选B2 ,因子A和C 显著,分别选A2 和C1 ,故最优化工艺为A2B2 C1 。5 结论 通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我们得出的最优化工艺都是A2B2 C1 。这说明在纱线强力的影响因数中,捻度起最主要作用,然后是纤维细度,最后才是梳理方法,并且单向最优,组合搭配也是最优的。这也跟事实相符合,因为捻度越大,纤维抱合的越紧,拉断它需要的力也就越大;纤维越细,单根纤维的强力也就越小,自然组成纱线后的强力就相对较小了;梳理方法只是由针齿对纤维产生摩擦作用,消除纤维间的横向联系,使纤维束分离成单纤维状,精梳比粗梳能更进一步提高纱线的质量。 因此,正交设计法是一种很有效地分析数据的方法,在纺织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参考文献: 1 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