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感怀无坝碑下话今昔_第1页
建国60周年感怀无坝碑下话今昔_第2页
建国60周年感怀无坝碑下话今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60周年感怀无坝碑下话今昔 最近,笔者和孙女饶有兴致地游览了乌巾荡公园。一进公园大门,屹立在公园大道东端土坡上的无坝碑跃入眼帘。无坝碑高15.4米,象征着*154万人民兴修水利的丰碑。底盘莲花状,标明了1999年9月30日立,三个旋梯紧密相连,直立而上,气势雄伟,显示了*圩南、圩里、圩外三大片水利建设的丰功伟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题写的“无坝碑”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孙女抬头望碑,啧啧称赞,作为一名*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是啊!这怎么能不让*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呢?建国60年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历经风风雨雨,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里下河这块“锅底洼”上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里下河是苏北平原上的大洼地,*是洼中之洼,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平均地面高度只有1.8米,最低1.4米,是有名的锅底洼。历史上灾害频繁,遇水先淹,无水先旱。每逢汛期,客水汇集,四水投塘,加之下游河道浅窄、泄水不畅,常常积涝成灾。据旧志记载,自18401940年,发生过水灾30次、旱灾18次、卤灾9次。涝时“境内一片汪洋,庐舍人畜漂没无存。”旱时河湖干涸,车路河河底往来无阻。 *人民为了生存,解放前曾和水旱灾害作了长期艰苦斗争。建国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 _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对准河进行了有效治理,解除了*上游洪水的威胁。与此同时,*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提高。听了介绍,孙女若有所思地说:“我是1991年大水停止上涨出生的,才叫婷婷(停)。” 是啊!*人民将永远铭记1991年7月。7月里揪心的暴雨,7月里滚滚而来的洪水,7月里人与自然灾害展开的一场生死博斗。1991年7月,50多天降雨1300毫米,水位持续上涨30多天,超过警戒线,达到3.34米,全境一片汪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军民团结、共同奋战,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大灾带来大干,*人民立足自力更生,增加投入,加修圩堤,新建闸站。经过8年的努力,全市351个农业圩堤全部达到标准,确保4米水位挡得住不破圩;同时全市建成1614座圩口闸,封闭999个土口门,1999年国庆节前圩堤全部达标,建成了无坝市。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加固圩堤,新建改建圩口闸、排涝站,疏浚了河道,全市御涝能力大大增强,确保旱涝保收。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以河为块,分区设防,城乡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加快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步伐,把原定3年完成的城市防洪工程任务,提前到20xx年汛前完成,做到集防洪、景观、绿化、休闲于一体,彰显了*水乡文化的浓厚底蕴和时代风韵。 60年风雨征程,60年沧桑巨变,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昔日的“锅底洼”现在变成了“聚宝盆”。20xx年全市财政收入达33亿元,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76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全面丰收,连续四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孙女越听越入神,兴奋地说,眼下,一排排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公园供人游览多么美好的家乡啊!*人民正朝着“富庶*、生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