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_第1页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_第2页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_第3页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_第4页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105 万t/a 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建设单位: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八年五月一、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105 万t/a 采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集沐乡李家沟建设规模及投资: 建设105万t/a锂辉石矿开采以及选矿工程,配套建设尾矿库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矿区面积约3.878km2,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项目投资约10亿元。2、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鼓励类第十一类第2条“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2)相关规划符合性项目所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将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项目建设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本项目为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境内的锂辉石矿采选工程,位于马尔康金川锂矿重点勘查区范围内,项目建设符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本项目位于金川县李家沟,位于省级能源资源基地中的可尔因矿区范围内,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设计开采规模105万t/a,且不在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划定的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符合“规划环评”提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项目建设符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及其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综上分析,本项目符合相关规划。3、主要生产工艺(1)采矿工程概述采矿方法:本项目拟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可研推荐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的采矿方法,对部分矿体厚度较薄的地段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的采矿方法,采用分段空场采矿嗣后充填法的矿体出矿量占全矿出矿量的60%,即年出矿量63 万t/a,每天2520t/d;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含留矿全面法)出矿量占40%,即年出矿量42 万t/a,每天1680t/d。开拓运输方式:从地表掘进井巷通达矿体,使矿体与地表之间具备完整的运输、通风、人行、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系统。拟采用平硐、溜井和斜坡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进行开拓,3600m以上各中段的矿石通过斜坡道以及运输中段进入溜井下放至最低3550m中段破碎硐室进入粗碎环节;3600m以下各中段矿石部分通过井下斜坡道以及运输中段送至3550m原矿仓。首采阶段(3800m以上矿体)巷道开拓基建内容包括4000m、3950m、3900m、3850m 和3800m中段巷道及相配套的各类硐室,回风竖井、矿石主溜井等。(2)选矿工程概述本项目可研设计采用重浮连选的选矿方案,在传统成熟工艺“三段一闭路破碎+磨矿流程的破磨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重介质选矿流程,以降低锂辉石在后期磨矿及浮选的中的能耗。重介质选矿流程为在破碎工段调整圆锥破碎机的排矿口,使筛下产品达到-8mm,在粉矿仓下方增设直线振动筛,经筛分,0.5mm以下的粉矿通过立式液下泵扬送至球磨机分矿箱进入磨矿流程,0.5mm8mm的粉矿经带式输送机转运至重介质旋流器3-JHC900/630G2。以单一密度悬浮液进行分选,一次分选出锂精矿、中矿和尾矿三种产品。浮选流程为一段弱磁选+一段易浮+两段粗选+三段精选+两段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浮选流程为两个系列。浮选中矿通过一段弱磁选+一段强磁得到锂辉石精矿,磁选精矿通过再磨+一段粗选+一段扫选+一段精选得到钽铌精矿,重选尾矿与磁选尾矿合并。(3)尾矿充填工艺充填作业采用尾砂加水泥浆的高浓度胶结充填,尾砂充填前先用采矿废石作为充填料回填到采矿空区。充填过程主要包括水泥浆制备、充填料混合、充填采空区等过程。(4)尾矿干堆工艺尾砂在尾矿库干堆过程主要工艺过程为尾砂经压滤机脱水后,通过带式输送机送至尾矿库干堆,库内配置推土机整平压实、配置洒水车洒水抑尘。二、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质量现状1、外环境关系李家沟锂辉石矿矿区范围位于李家沟和沐足沟汇水区,其大部分矿区位于李家沟和沐足沟之间,距离沟口直线距离约4km。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各中段平硐场地以及废石堆场均位于矿区范围内;炸药库、沟口办公生活区及成品工业场地位于李家沟和沐足沟之间,其中沟口办公生活及成品工业场地距离大金川河约200m;尾矿库位于李家沟沟谷内,库坝距离沟口直线距离约4km,水域长度约5km。矿区属于大金川河汇水区,区域地表径流通过大金川河支流沐足沟和李家沟汇集后汇入大金川河,本项目各工业场地以及库中,除了沟口办公生活及成品工业场地属于地表径流之间汇入大金川河外,其余各工业场地均通过李家沟汇集后流入大金川河。大金川河项目所在河段以及李家沟为III类水域功能,李家沟以及大金川河李家沟汇入口上游500m及下游5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本工程选矿生产用水新鲜水补充取用上游李家沟汇集水。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矿区、各工业场地以及各堆场周边5k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无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重要生态敏感地区。矿区范围内及周边500m范围内现状均无居民点分布,各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各中段平洞口场地、废石场、尾矿库以及炸药库等用地范围内及周边2500m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分布;沟口办公生活及成品工业场地用地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其东北侧100m至北侧480m范围内分散分布有根扎村村民30余户。区域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1。表1 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统计表序号名称方位及距离(m)环境敏感特性环境保护要求一声环境(沟口办公生活及成品工业场地周边200m)11#居民点NEN,分布在场地外东北侧以及北侧100m480m范围内农村分散居民点,共计约32户102人,13F砖瓦房;200m范围内有12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二环境空气(沟口办公生活及成品工业场地周边500m)11#居民点NEN,分布在场地外东北侧以及北侧100m480m范围内农村分散居民点,共计约32户102人,13F砖瓦房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二级标准三地表水环境1李家沟各工业场地南侧,废石堆场以及尾矿库设在李家沟沟谷内III类水体功能,无集中式饮用水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2大金川河李家沟汇入金川河,距离金川河最近的工业场地为成品工业场地,位于金川河右岸约200mIII类水体功能,项目所在河段无集中式饮用水功能四生态环境1土壤及植被各工业场地外扩500m范围,矿区范围外扩200m,运输道路及输送管线两侧200m范围评价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好,涉及4级国家公益林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五地下水环境1具有供水意义的浅层含水层井场及四周山脊分水岭及水体圈闭的水文单元,面积约35.15km2赋存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总体流向自西向东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1993)类标准六环境风险1李家沟废石堆场以及尾矿库设在李家沟沟谷内III类水体功能,无集中式饮用水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2大金川河李家沟在尾矿库库坝下游约5km汇入金川河III类水体功能,项目所在河段无集中式饮用水功能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各监测点监测值均满足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李家沟各监测断面各项监测因子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金川河仅粪大肠菌群超标,其余各项监测因子均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本工程不想李家沟及大金川河排放污废水。(3)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内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4)声环境质量区内声环境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目前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2类标准要求。(5)土壤环境质量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三、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1、生态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要点(1)生态环境影响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室内数据整理和分析基础上,对该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评价区非生物因子、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体系、主要保护对象、生态风险6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在落实对应的保护措施前提下,项目对评价区影响评价结果为“较小”。(2)施工期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必须依法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林地征占用可研报告、草地生态保护方案。按照施工占地红线进行定界定桩、林木清查和处理等措施,确保能有序开展工程施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尽量减小和有效控制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严格按照征地红线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结束后,立即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3)运营期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严格将采矿范围限制在用地范围内,并尽可能减少植被侵占,通过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加强周边林地的管护水平,以及开展异地造林补偿等措施来加以缓解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工程施工结束后,各施工机械和人员已经撤离,施工人为干扰逐渐消除;对运营期的人为活动严格限定,将干扰固定在用地范围内。对个环节的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把控,降低运营期产生的噪声、粉尘、油污等干扰,减小由于运营期带来的生物入侵、火灾、污染等生态风险。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井下巷道掘进时的井下涌水,以及地面施工场地的冲刷雨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和养护、或用于场地抑尘洒水;施工阶段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附近林地施肥;井巷工程基建开拓过程中,将坑道涌水集中收集后汇入开拓井巷专用排水沟中,排出井外作为混凝土拌和以及抑尘等施工生产用水;在临时排土场拦挡坝下游设置的沉淀池1座,收集淋溶水用于基建施工抑尘用水。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污废水均可处理后利用,施工期无污废水排放,在落实上述各项环保措施,并加强环境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在河道内清洗施工机具的情况下,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本项目运行期间地表水产污环节主要为采场矿坑涌水、选矿工艺废水及清洗废水、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等。采矿生产用水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矿石带走、地面吸附、蒸发等),因此,采场无生产废水外排;本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排水在坑内水净化站处理后用于采场生产和选矿厂工艺用水,不排放。选矿过程中重介质选矿脱水进入磨矿工段回用,精矿浓缩脱水以及尾矿浓缩脱水等产生的回水通过选矿回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水泵打至选矿回水高位水池,然后回用于选矿工艺用水以及厂房清洗用水等生产用水,选矿工艺废水不排放。选矿工业场地以及选矿辅助工业产地地面清洗废水通过污水沟收集汇入选厂回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水泵打至选矿回水高位水池,然后回用于选矿工艺用水以及厂房清洗用水等生产用水,不排放。尾矿库集液池收集的强降雨天气库面汇集雨水,导出库区进入集液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尾矿库日常降尘用水,多余部分通过水泵打回尾矿库压滤厂房,然后通过回水管送入选矿辅助工业场地内的选厂回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选矿工艺生产用水。员工生活污水在采矿和选矿办公生活区各安装一套“隔油池(食堂废水,仅采矿办公生活区)+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工业场地附近绿化和降尘。综上所述,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均得到合理利用,不会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3、地下水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遵循“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1)源头控制措施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防止施工废水对地表及地下水体造成污染,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机械冲洗和维修作业区,作业区作简单防渗处理,产生的含油废水应采用容器或砌坑专门收集,进行隔油沉淀的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生活污水依托选厂旱厕收集后用于当地农田施肥,不外排。项目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来自办公生活区。项目产生的食堂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员工生活污水一起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及临时施肥,不外排。(2)分区防控措施根据本项目各工程单元使用功能及产污特征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防渗分区原则以及GB18598和GB16889的相关要求,将本项目各工程单元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进行分区防渗,降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3)地下水监控管理项目建设后,根据厂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现状污染物来源与迁移特征,拟在场地及周边布置3个长期监测孔(点),用于监测场地内及影响范围内地下水的水位与水质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4)应急响应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响应,迅速而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小。综上分析,通过采取上述地下水防治措施可有效保护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将环境影响控制在当地地下水环境可接受范围内。4、大气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其次为燃油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气、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建设方应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尘污染防治方案,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施工人员生产燃料采用电和罐装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车辆,根据天气情况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土、砂、石料等易扬撒物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对河沙、水泥等易扬撒的物料堆放场加盖篷布;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降低扬尘影响,必要时采取洒水抑尘措施;临时排土场使用期间,根据堆放要求进行分层堆放并压实处理,遇起风天气时,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控制扬尘的扩散;加强机械和车辆的保养与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工况,并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油料。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施工扬尘以及施工机具尾气等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本项目运行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采场废气、选矿厂粉尘、尾矿库扬尘、充填制备站水泥仓粉尘及职工食堂油烟废气等。本工程采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矿粉尘等废气通过对主要产尘点进行洒水抑尘后,进入采矿污风系统通过回风井排出地表,对地表环境空气影响很小。在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粉矿仓等产尘量较大的车间各设置一套收尘及除尘系统,在各产尘点设置集气罩收集产生的粉尘,收集粉尘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达标后通过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充填制备站水泥仓顶气力输送产生粉尘,在水泥仓顶部进料口设置收尘罩收尘,收集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的排气筒排放。本项目尾矿采用压滤干堆工艺,尾矿在尾矿库干堆过程中加强操作管理,尾矿在平整和压实后,采用洒水车对表层进行洒水,以促进尾矿表层的固结形成保护层,降低起尘量;对尾矿库边堆边绿化,尾矿库到达预定堆放高度后即开始实施绿化,减少裸露尾矿的面积,降低起尘量。本项目在采矿办公生活场地设有食堂,食堂能源采用电或罐装液化气,采用油烟捕集罩将食堂油烟抽入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5、声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混凝土拌合、井巷掘进、各建构筑物基础建设等。井巷掘进作业在地下进行,对声环境影响很小。声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露天作业的机械设备,其噪声传播距离较远,影响范围较大,为临时性声源,噪声影响随着施工结束而结束。施工中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并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各类打桩机严格按照施工期环境管理规定执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周边有居民点的沟口办公生活区及成品工业场地施工期间,禁止打桩机等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混凝土搅拌站等较强的噪声源应尽量布置在远离村庄的工业场地一侧,以减轻对居民点环境噪声的干扰;强化噪声环境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本工程仅沟口成品工业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有居民点分布,在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对其声环境影响小。(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点本工程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运营期噪声影响主要来源于采矿、选矿工业场地以及运输车辆噪声。运营期噪声对周边声环境敏感度影响小,评价从声源控制以及隔音降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影响,力争使厂界噪声达标。声源的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满足工艺生产的前提下,设计中考虑选用设备加工精度高、装配质量好、低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措施,如对破碎机、振动筛、球磨机、风机等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与地基避免制成刚性连接,采用减振垫或自行设置隔振装制来实现弹性连接。隔音降噪措施:控制噪声声波的传播途径,各选矿设备均至于密闭的生产车间内部,通过密闭车间的阻隔作用降低噪声值;在工艺流程和生产控制上提高其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时间,在各类车间内设置隔音控制室;对在高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发放耳罩、耳塞等个人防护措施,以加强个人的防护工作。综上所述,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采取措施后,本工程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要点(1)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要点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井巷工程、场地基础开挖等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和表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井巷工程、矿山道路建设、各工业场地建设等地表清理等会产生表土和土石方可实现工程内部平衡,不产生永久弃方,基建工程中的土石方设置临时排土场一处暂存。表土及废石在临时排土场内分区堆场,废石用于基建期拦挡坝基础建设、铺设道路基础等,表土用于各场地绿化覆土等。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金川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统一处置。综上分析,采取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各项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的处理与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小。(2)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要点本项目运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石、尾矿、含油固废、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各污废水处理设施沉泥等。本工程采取地下开采方式,运营期间采矿废石全部充填采空区,废石不出井,根据废石鉴别报告,废石属于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充填井下采空区和尾矿库干堆对环境影响可接受。选矿厂产生的尾矿,有6.84%可通过外售的方式综合利用,有67.54%的尾矿可充填井下采空区,外售及充填后剩余25.62%尾矿脱水后在尾矿库干堆;根据废石鉴别报告,预计本项目尾矿为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充填井下采空区和尾矿库干堆对环境影响可接受。机修车间机修维修产生的含油固废和油品利用后的空油桶,属于危险废物,其中机修维修产生的含有固废按照危废的运输及处置等相关要求交有资质单位进行转运及处置,废油桶定期由油品供应厂家回收利用。采矿及选矿工人生活垃圾在生活区内合理布设垃圾桶,定期清运至金川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统一处置。各污废水处理设施沉泥,进入入库尾矿压滤厂房脱水后在尾矿库堆存。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安全有效,去向明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可接受。四、总量控制(1)总量控制选矿厂粗碎硐室、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粉矿仓等处的有组织排放粉尘,充填制备站水泥仓处的粉尘为有组织排放,其他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粉尘未列入十三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内。本项目矿坑涌水经处理后,首先用于采场生产用水,剩余部分用于选矿厂生产用水;选矿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于选厂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采用“隔油池(食堂废水,采矿办公生活区设置)+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场地及附近绿化、降尘或林地施肥。本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