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射洪县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人们的文化品位逐步提高。由此可见( )A.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消费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2.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A. B. C. D.3.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4.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5.2020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 B. C. D.6.文化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元素。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 所得的不仅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 )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 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A. B. C. D.7.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的话反映了(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经济是政治的基础8.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为孩子们树立了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他常说,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孩子心灵打底子的。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发挥的作用是( )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增强儿童的精神力量 承载丰富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强大的感染力,对儿童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以其深刻的内涵,对儿童产生直接有形的影响A. B. C. D.9.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 )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A. B. C. D.10.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某校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 “三观”。这是因为( )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11.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老物件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 B. C. D.12.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 )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A. B. C. D.1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内,使之有双重味,并别出心裁地取名为“你是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14.“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能够增强以文化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A. B. C. D.15.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预示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由此可见( )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表达A. B. C. D.16.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来又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17.近几年我国不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各国文化年,同时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更加见证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无法融合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A. B. C. D.18.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A. B. C. D.19.微电影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 )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功能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A. B. C. D.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为主题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21.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讨论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 微时长放映、微型制作,冲击着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但是这些“微电影”良莠不齐,不利于文化建设。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都应倡导和引导A. B. C. D.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23.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 C. D.24.狂欢节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后来葡萄牙人把这一传统带到了殖民地巴西。今天的巴西狂欢节充满历史的积淀,每一个巴西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这说明( )文化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民族文化有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A. B. C. D.二、材料题(52分)25.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16分)26.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材料二 我国著名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阐明专家建议的合理性。(8分)27.我国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近年来,多地出现文物年久失修的状况,亟待抢修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拆真建假、大造假古董等行为,屡见不鲜。事实上,无论是“拆真”还是“造假”,相关官员眼里看到的都不是文物,而是背后的利益和政绩。搞砸了不必承担责任,搞成了就是升迁的资本,这样的“无本买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区工作人员试题预测试卷带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年自考专业(会计)高分题库【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开封安全员a证考试及答案
- 电梯安全员及答案2019
- 2024安全员考试自我提分评估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通关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中医执业医师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安全员考试每日一练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4专升本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ISO 22000-2018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23-雷泽佳译)
- 卡巴斯基应急响应指南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2023年四川能投筠连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
- 静配中心清洁消毒考核试题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课件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