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试运转方案(修改)_第1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修改)_第2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修改)_第3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修改)_第4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邻邻水水县县大大发发煤煤业业有有限限公公司司大大发发煤煤矿矿 整合工程整合工程 联联合合试试运运转转方案方案 邻邻水水县县大大发发煤煤业业有限公司大有限公司大发发煤煤矿矿 2 二二 0 一二年六月一二年六月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4 4 一、矿井扩建工程设计及建设概况一、矿井扩建工程设计及建设概况.5 5 (一)开拓系统.5 (二)采掘系统.6 (三)通风系统.7 (四)提升运输系统.8 (五)排水系统.9 (六)供电系统.10 (七)监测监控系统.12 (八)压风系统.12 (九)防尘供水系统.13 (十)通讯系统.14 (十一)地面生产系统.15 二、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二、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1616 (一)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16 (二)联合试运转专业小组及职责.17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程序三、矿井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程序.1919 (一)联合试运转时间.19 (二)联合试运转程序.20 四、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期限、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及人员四、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期限、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及人员 .2020 (一)采掘系统.21 (二)通风系统.22 (三)提升运输系统.23 (四)排水系统.24 (五)供电系统.25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7 (七)压风系统.28 (八)供水防尘系统.29 (九)通讯系统.30 (十)地面生产系统.31 五、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及效果五、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及效果.3131 (一)采掘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1 (二)通风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2 (三)提升运输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2 (四)排水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2 3 (五)供电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2 (六)安全监控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3 (七)压风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3 (八)供水防尘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3 (九)通讯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3 (十)地面生产系统试运转预期目标及效果.33 (十一)矿井联合试运转总体预期目标及效果.33 六、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及劳动组织六、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及劳动组织.3434 (一)采掘部署及头面安排.34 (二)采掘工作面作业安排.34 (三)采掘工作面产量计划.34 (四)劳动组织.36 七、联合试运转期间风量计算及分配七、联合试运转期间风量计算及分配.3636 (一)风量计算.36 (二)风量分配.40 八、联合试运转期间应急预案与安全保障及安全技术措施八、联合试运转期间应急预案与安全保障及安全技术措施.4141 (一)应急预案.41 (二)安全保障措施.41 (三)安全技术措施.42 九、联合试运转期间的注意事项九、联合试运转期间的注意事项.5959 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060 4 前前 言言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 60kt/a 整合工程项目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开工建设,经办理了开工备案等相关手续。 我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根据四川经济委员会 川经煤炭函20081346 号文件关于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整合 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60kt/a、s 设计年限 5.1 年,批准了矿井的矿建、土建、安装三大 单项施工工期 16.5 个月,工程总投资 1801.39 万元;批复时间 2008 年 12 月 30 日。 2009 年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川煤监审批200926 号关于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同意建 设矿井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的开拓开采、矿井通风、防尘、瓦斯灾害 防治、防灭火、防治水、矿井供电运输及压风、矿山救护、其他等 安全设施设备项目;批复时间 2009 年 2 月 26 日。 2009 年广安市经济委员会文件的广经200964 号关于邻水县 大发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工程报送开工备案资料的批复,根据川经煤 炭函20081346 号文件和川煤监审批200926 号同意邻水县大 发煤业有限公司开工备案资料的批复,批复了大发煤矿建设工期 16.5 个月,批复时间 2009 年 3 月 16 日。 2009 年邻水县煤炭局的邻煤函200945 号同意关于大发煤矿 资源整合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的函,根据省、市批复的文件以及初 步设计和安全专篇设计各大单位工程批准建设头面,批复时 间 4 月 18 日。 2010 年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川经信煤炭函20101222 号 关于调整大发煤矿建设工期的批复,同意大发煤矿建设工期延长 6 5 个月至 2011 年 2 月。 2011 年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川经信煤炭函2011323 号 调整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部分内容 批复,根据调整的初步设计中的矿建、安装工程量延长大发煤矿工 期 3 个月到 2011 年 9 月中旬。 2011 年大发煤矿根据川煤整合函 9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整合 技改矿井建设工期和设计管理的通知结合大发煤矿资源整合建设实 际情况,邻水县煤炭局的邻煤函2011 号,延长大发煤矿工期 3 个月至 2011 年 12 中旬。在 2012 年 1 月 15 日邻水县煤矿局组织 专家组对大发煤矿进行了资源整合工程预验收提出 23 条隐患,邻水 县煤矿局根据邻煤函201215 号文件关于同意邻水县大发煤矿资 源整合扩建工程节后复工的函限大发煤矿在 2012 年 6 月底全面全面 完成施工项目。 邻水县大发煤矿按照初步设计(以及修改版)及安全专篇(以 及修改版)进行建设,确保了矿井建设期间的安全和工程质量;通 过全体员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 38 个月 的建设,于 2012 年 6 月底按设计基本完成了整合扩建项目主体工程 及安全设施工程。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安全正常进行,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 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 知(煤安监监察200744 号)的规定,我矿于 2012 年 6 月 20 日由矿长主持召开全矿生产、调度、机电运输、安全、通风等生产 系统人员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了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 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6 一、矿井扩建工程设计及建设概况一、矿井扩建工程设计及建设概况 (一)开拓系统(一)开拓系统 1、设计概况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为 60kt/a, 开采正连煤层,服务年限 5.1 年。设计采用斜 井、平硐综合开拓,改造利用大发煤矿原+327m 主斜井作为矿井整 合后的主斜井,担负进风、提升任务;改造利用大发煤矿原+325m 回风平硐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副平硐,担负辅助进风、运送人员的任 务;改造利用城门洞煤矿原+325m 主平硐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回风平 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从+204m 至+100m 布置有一级主暗斜井, +100m 至0m 布置有二级主暗斜井(代替一采区轨道上山) ;+325m 至+204m 布置有一级副暗斜井,+204m 至+46m 布置有二级副暗斜井。 一采区行人上山沿正连煤层倾向布置,一采区回风上山布置在二级 主暗斜井南侧的正连煤层中。 设计在+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和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 落平点附近布置有变电所,在+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100m 水平一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 布置有水仓及泵房。 设计划分为两个水平,即+100m 水平和0m 水平,整合工程投 产时开采0m 水平。 设计将整合后的井田划分为 2 个采区,采区走向长约 9001150m,倾斜宽 75m,扩建投产初期开采一采区,后期开采二采 区。 2、建设概况 7 开拓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基本一致。 矿井为斜井、平硐综合开拓。改造利用大发煤矿原+327m 主斜 井作为矿井整合后的主斜井,担负进风、提升任务;改造利用大发 煤矿原+325m 回风平硐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副平硐,担负辅助进风、 运送人员的任务;改造利用城门洞煤矿原+325m 主平硐作为矿井整 合后的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从+204m 至+100m 布置有一级 主暗斜井,+100m 至0m 布置有二级主暗斜井(代替一采区轨道上 山) ;+325m 至+204m 布置有一级副暗斜井,+204m 至+46m 布置有二 级副暗斜井。一采区行人上山沿正连煤层倾向布置。 矿井在+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和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 落平点附近布置有变电所,在+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100m 水平一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 布置有水仓、泵房。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即+100m 水平和0m 水平。整合工程投 产时开采0m 水平,采区走向长 1100m,倾斜宽 75m。 (二)采掘系统(二)采掘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布置一个采区达产,首采区布置在0m 水平,采区走向长 1100m,倾斜宽约 75m,共一个区段。二级主暗斜井兼作一采区轨道 上山,一采区人行上山及一采区回风上山布置在正连煤层中。工作 面运输巷和工作面回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在煤层中,采区轨道上山 与区段运输巷采用甩车道联络,通过顶板绕道再与两侧工作面运输 巷连通。一采区轨道上山用于提升煤炭和材料,采区回风上山用于 回风,一采区人行上山用于行人,工作面轨道巷用于运输煤炭、行 人和进风,工作面回风巷用于回风。 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放炮落煤工艺,全部垮落法 8 管理顶板,回采工作面采用 DZ08-25/80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矿井布置一个掘进工作面,即 3112 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机装工艺,掘进工作面配备 1 台 ZLZY/11.5MFE 型挖掘装载机。 2、建设概况 采掘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基本一致。 首采区布置在0m 的一采区,采区走向长 1100m,倾斜宽约 75m,划分一个区段。二级主暗斜井兼作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人 行上山布置在正连煤层中。工作面运输巷和工作面回风巷沿煤层走 向布置在煤层中,采区轨道上山与区段运输巷采用甩车道联络,通 过顶板绕道再与两侧工作面运输巷连通。一采区轨道上山用于提升 煤炭和材料,一采区人行上山用于行人,工作面轨道巷用于运输煤 炭、行人和进风,工作面回风巷用于回风。 在0m 水平的正连煤层中布置有 1 个采煤工作面投产,即 3111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走向长壁采煤法,放炮落煤工艺,全部 垮落法管理顶板,DZ08-25/80 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三、四” 排控顶,排距为 1200mm,柱距为 800mm,最大控顶距 4.8m,最小控 顶距 3.6m。 投产时布置有一个掘进工作面,即 3112 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工作 面,掘进工作面为炮掘机装工艺,掘进工作面配备 1 台 ZLZY/11.5MFE 挖掘装载机。 (三)通风系统(三)通风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 采用 U 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0m 水平 水泵房采用独立供风,其余硐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 9 矿井设置 2 个进风井,即+327m 主斜井及+325m 副平硐;设置一 个回风井,即+325m 回风平硐。设计在+325m 回风平硐井口地面安装 2 台主要通风机,1 台工作,1 台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为 FBCZNo14/75。 2、建设概况 通风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有两个进风 井,即+327m 主斜井及+325m 副平硐,一个回风井,即+325m 回风平 硐;在+325m 回风平硐井口地面安设有 2 台主要通风机,1 台工作, 1 台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为 FBCZNo14/75。 采煤工作面为全风压 U 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全风压通风状态 下的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0m 水平水泵房为独立供风,其余硐 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为全风压通风。 矿井通风路线为:新鲜风流由+327m 主斜井、+325m 副平硐进入 井下,分别经一级主暗斜井、一级副暗斜井、二级主暗斜井、二级 副暗斜井进入 3111 工作面轨道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工 作面回风巷(回风斜巷)+33m 水平回风巷总回风斜井 +325m 回风平硐风硐(主要通风机)地面。 (四)提升运输系统(四)提升运输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级 主暗斜井设计均采用 JTKB1.21.0/24 型矿用绞车提升,一、二级 副暗斜采用 RJY22 型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上下班。 +100m 水平运输巷及工作面运输巷采用 CCG-2.5/600 型矿用防 爆柴油机车运输。 2、建设概况 10 提升运输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主斜井、一、二级主暗斜井均采用 JTKB1.21.0/244 型矿用绞 车提升,一、二级副暗斜采用 RJY22 型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上下班。 +100m 水平运输巷及工作面运输巷采用 CCG-2.5/600 型矿用防 爆柴油机车运输。 煤炭运输路线: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轨道巷二级主暗斜井 一级主暗斜井+327m 主斜井地面储煤场。 矸石运输路线:掘进工作面矸石0m 水平运输巷二级主暗 斜井一级主暗斜井+327m 主斜井地面矸石场。 材料、设备运输路线:地面装车+327m 主斜井一级主暗斜 井二级主暗斜井0m 水平运输巷各采掘工作面。 (五)排水系统(五)排水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在+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 近、+100m 水平一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 落平点附近布置有水仓、泵房;各水仓有效容积均为 300m3。各水泵 房内安均设有 3 台 80D306 型水泵,其中 1 台运行、1 台备用、1 台检修。在主斜井及一、二级主暗斜井内敷分别设有 2 趟 1086 无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 2、建设概况 排水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0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至+100m 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汇至+100m 水平水仓, +100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至+204m 水平运输大巷水沟 汇至+204m 水平水仓, +204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出井外。矿井实 测正常涌水量 25m3/h,最大涌水量 50m3/h。 11 各水仓有效容积均为 300m3,各水泵房内安均设有 3 台 80D306 型水泵(水泵技术参数:Q=85m3/h,H=360m,配用电动机 型号为 YB2-200L2-2 型,37kW) ,其中 1 台运行、1 台备用、1 台检 修。在主斜井及一、二级主暗斜井内敷分别敷设有 2 趟 1086 无 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 (六)供电系统(六)供电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接自 110kV 丰禾变电站, 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95 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 10kV段母线 上,架空线路长 9.385km;另一回路电源接自 35/10kV 九龙变电站, 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95 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 10kV段母线 上,架空线路长 8.038km。 在主斜井地面工业广场内设有 10kv 变配电所一座,地面变电所 内设 2 台 S11-MR-250/10/0.4kV 型变压器供地面压风机及地面生产 生活用电,风井地面工业广场变电所内设 2 台 S11-MR-125/10/0.4kV 型变压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中性点为接地方式。地面主要通风机房、 压风机房配电点为 0.4kv 双回路供电,其余各配电点为 0.4kv 单回 路供电。 矿井为 4 回路电源线路下井,2 回电缆经副平硐、一级副暗斜 井、二级副暗斜井至0m 水平中央变电所,2 回电缆经副平硐、一 级副暗斜井至+204m 变电所,分别引自地面 10kV 变电所 10kV 不同 母线段上,选用 MYJV22-8.7/10,335 煤矿用交联绝缘钢带铠装聚 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04m 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爆型 KBSG-400/10 型干式变压器 2 台,BGP-630/10 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 5 台,向+204m 水泵房、一级主暗斜井绞车、一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 器、二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器、+100m 水泵房、二级主暗斜井绞车 12 供电,电压等级为 0.69kV。0m 水平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爆型 KBSG-200/10 型干式变压器 2 台,BGP-630/10 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 空配电装置 6 台,向0m 水平水泵房、一采区采掘工作面供电,电 压等级 0.69kV;另设 1 台 KBSG-50/10 型干式变压器专供局部通风 机用电。井下变压器中性点为不接地方式。主斜井绞车房设低压配 电点,以 0.4kV 单回路电缆供电。 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采用分开供电,掘进工作面为“三专” (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双电源供电。采煤工作面的 电气设备设有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风电闭锁、 瓦斯电闭锁。煤电钻采用 127V 电压,设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2、建设概况 供电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矿井为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接自 110kV 丰禾变电站, 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95 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 10kV段母线 上,架空线路长 9.385km;另一回路电源接自 35/10kV 九龙变电站, 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95 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 10kV段母线 上,架空线路长 8.038km。 地面工业广场变电所内设 2 台 S11-MR-250/10/0.4kV 型变压器 地面压风机及地面生产生活用电,风井地面工业广场变电所内设 2 台 S11-MR-125/10/0.4kV 型变压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地面主要通风 机房、压风机房配电点为 0.4kv 双回路供电,其余各配电点为 0.4kv 单回路供电。 矿井为 4 回路电源线路下井,2 回电缆经副平硐、一级副暗斜 井、二级副暗斜井至0m 水平中央变电所,2 回电缆经副平硐、一 级副暗斜井至+204m 变电所,分别引自地面 10kV 变电所 10kV 不同 母线段上,选用 MYJV22-8.7/10,335 煤矿用交联绝缘钢带铠装聚 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04m 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爆型 KBSG-400/10 13 型干式变压器 2 台,向+204m 水泵房、一级主暗斜井绞车、一级副 暗斜井架空乘人器、二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器、+100m 水泵房、二 级主暗斜井绞车供电,电压等级 0.69kV。0m 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 爆型 KBSG-200/10 型干式变压器 2 台,向0m 水泵房、一采区采掘 工作面供电,电压等级 0.69kV;另设 1 台 KBSG-50/10 型干式变压 器专供局部通风机用电。 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采用分开供电,掘进工作面为“三专” (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双电源供电。采煤工作面的 电气设备设有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风电闭锁、 瓦斯电闭锁。煤电钻采用 127V 电压,设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七)监测监控系统(七)监测监控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 KJ101 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主机 2 台设置在地面监 控室内,1 台工作,1 台备用;井下分站采用 KJX-3X 型共 2 台;传 输电缆型号为 PUYV31-141 型,经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级 主暗斜井进入采区工作面;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工作 面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平硐、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内等地点设 置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设备开停、风门开 关、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分别对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筒、 负压、风速、设备开停、风门开关、二氧化碳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控。 2、建设概况 监控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 KJ1011 型,主机设置在地面监控室内, 设置有 2 台,1 台工作,1 台备用;井下分站采用 KJX-3X1 型共 2 台; 传输电缆型号为 PUYV31-141,经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级 14 主暗斜井进入采区工作面;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工作 面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平硐、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内等地点设 置各类传感器,分别对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 风速、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粉尘进行实时监测监控。 (八)压风系统(八)压风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空气压缩站布置在+327m 主斜井工业广场内,站内安设 2 台 SA55A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1 台工作,1 台备用;压风管路井下 供气主管选用894 的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 级主暗斜井敷设至井下;井下支管均选用573.5 的无缝钢管; 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压风管道,并每隔 100m 设置支管及阀门供井下 用风。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 等处均设置压气支管及阀门,供井下压风自救。 2、建设概况 压风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空气压缩站布置在+327m 主斜井工业广场内,站内安设 2 台 SA55A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1 台工作,1 台备用;压风管路井下供 气主管选用894 的无缝钢管, ,沿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级 主暗斜井敷设至井下;井下支管均选用573.5 的无缝钢管;井 下主要巷道均敷设压风管道,并每隔 100m 设置支管及阀门供井下用 风。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等 处均设置压气支管及阀门,供井下压风自救。 (九)防尘供水系统(九)防尘供水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在副平硐附近,标高为+370m 处建一个 400m3的高位水池, 15 水源取自+380m 处的溪沟水,作为矿井生产、消防用水使用。 井下消防洒水管路分别采用二条管径为 D894.5 的输水管路在 地面给水系统的 D1334.5 主干管上接管,并通过+325m 副平硐和 +328m 回风平硐及相应的井下巷道向井下各用水点静压供水。 井下消防洒水管路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和水煤汽钢管,热轧无 缝钢管采用快速管接头或法兰连接,水煤汽钢管采用丝扣连接。 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有供水管道,在井下敷设有防尘洒水管 道的煤巷及半煤巷内每隔 50m 间距,在岩石巷道每隔 100m 间距设 置有管径为 DN25 的支管和阀门,供井下设置水幕、自动喷雾、冲 洗巷道等各种防尘设备接用水使用。 2、建设概况 防尘供水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在+325m 副平硐附近,标高为+370m 处建有一个 400m3的高位水 池,水源取自+380m 处的溪沟水,作为矿井生产、消防用水使用。 井下消防管路为管径 D894.5 的热轧钢管 2 根,其中一根由 +325m 回风平硐进入井下,沿回风平硐、总回风斜巷等沿途向采煤 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点提供用水,另一根由+325 副平 硐、一级副暗斜井、二级副暗斜井引入。 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有供水管道,在井下敷设有防尘洒水管道 的煤巷及半煤巷内每隔 50m 间距,在岩石巷道每隔 100m 间距设置有 管径为 DN25 的支管和阀门,供井下设置水幕、自动喷雾、冲洗巷道 等各种防尘设备接用水使用。矿井共设有喷雾洒水装置 3 处,净化 风流装置 5 处。 (十)通讯系统(十)通讯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在工业场地井口综合楼调度室内设置 KTJ3 型矿用数字程控 16 调度交换机一台,容量 60 门,主要供井下和地面各生产部门使用。 生产调度总机与矿井生产安全监测室合建,在调度室设一台话务台 进行生产调度。 在地面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空压机房、调度室、值班室、 矿长室等处设有生产调度电话;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绞车硐室、 避难硐室、各车场、各采掘工作面等处设有本安型电话,并能与地 面调度室等部门直通。 2、建设概况 通讯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基本一致。 在井口综合调度室内设置有 KTJ3 型矿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 1 台,装机容量 60 门,目前已安装 30 门;通讯线路自调度室经主斜 井敷设至井下。 在地面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空压机房、调度室、值班室、 矿长室等处设有生产调度电话;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绞车硐室、 避难硐室、各车场、各采掘工作面等处设有本安型电话,并能与地 面调度室等部门直通。 (十一)地面生产系统(十一)地面生产系统 1、设计概况 设计地面生产系统由受煤、储煤、装车等环节组成。原煤由绞 车提升出主斜井后经地面车场调车,煤车通过 1t 矿车单车摘钩翻车 机卸煤至储煤场,储煤场中的原煤通过装载机装入汽车外运。煤炭 计量采用地磅方式。 井下矸石矿车由机车拉至井口东侧的矸石堆场,翻卸后暂时储 放在矸石堆场中,再由装载机装车外运到当地的矸石砖厂。 2、建设概况 地面生产系统建设情况与设计一致。 17 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由受煤、储煤、装车等环节组成。原煤由绞 车提升出主斜井后经地面车场调车,煤车通过 1t 矿车单车摘钩翻车 机卸煤至储煤场,储煤场中的原煤通过装载机装入汽车外运。煤炭 计量采用地磅方式。 井下矸石矿车由机车拉至井口东侧的矸石堆场,翻卸后暂时储 放在矸石堆场中,再由装载机装车外运到当地的矸石砖厂。 综上所述,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于 2009 年 3 月正 式开工建设, 经过 38 个月的建设, 矿井采掘系统、通风系统、排水 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压风系统、防尘 供水系统、通讯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均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调试完成, 矿井已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二、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二、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 (一)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一)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1、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及时 处理试运转期间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加强 建设、安装、设计等单位之间的协调,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 发煤矿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苏乾明(矿长) 副组长:王杰(技术负责人) 、蔡流洋(安全副矿长) 、蒋兴德 (生产副矿长) 、黄钲钦(机电副矿长) 。 成 员:张万发、孔瑞峰、张元安、罗玉国、许方红。 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由每日矿值班领导具体负责当天联合试运转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2、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调度室要建立联合试运转期间专用记录本,详细纪录联合 18 试运转期间各系统出现的问题、影响时间、处理方法及结果,具体 由当班调度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2)当日值班矿领导要在调度室内 24 小时值班; (3)当日值班领导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矿、设计、 供货厂家)进行处理并通知有关分管矿领导及时赶到现场; (4)对影响系统运转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设备故障、人身及三 级以上非人身事故必须及时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组织进行处理。对 人身及三级以上非人身事故按矿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根据事 故的不同,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按照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执行。 (5)负责和煤场之间的协调、联系工作,保证煤流畅通。 (二)联合试运转专业小组及职责(二)联合试运转专业小组及职责 根据联合试运转工作的需要,成立以下专业小组,分别负责各 自区域内的联合试运转工作。 1、机电运输组 组 长:黄钲钦 副组长:张元安 成 员:机电科、运输队成员及安装施工单位 职责: (1)负责矿井固定设备(通风、压风等设备) 、矿井供电、井上 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准备检查使用的仪器、仪表及 工具; (2)按设备系统编制试运转技术措施(检查项目、技术标准) , 组织参加试运转人员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标准(主要机电设备试 运转规定、机电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评级规定、设备说明书等) ,设 备技术规格、性能和操作方法; (3)负责各岗位人员的配备,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 19 上岗; (4)负责填写各系统设备试运转期间的试运转记录,并形成完 整的资料; 2、通防安全组 组 长:蔡流洋 副组长:刘树林 成 员:通风安全科、监控室成员 职责: (1)负责通风系统及瓦斯抽采系统的各类设备设施维护和管理, 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合理,按要求做好瓦斯检查、测尘、测风 等工作; (2)负责完善井下防隔爆设施、防尘设施、设备,并进行监督 检查; (3)负责试运转期间的安全监督及检查工作; (4)负责各岗位人员按要求配备,并经培训合格取证后方可上 岗。 3、采掘组 组 长:蒋兴德 副组长:胡德明 成 员:生产技术科成员、采煤队组及掘进队长 职责: (1)负责采掘工作面设备维护、检查,各类设备的运转等记录 填写; (2)负责采掘班组的顶板管理、运输管理,安全设施检查、维 护; (3)负责各采掘班组区域内的通风设施、防尘设施、安全监控 设施、隔爆设施的管理; 20 (4)负责局部通风的管理及局部通风机日常维护工作。 4、防治水专业组 组长:王杰 副组长:蒋兴德 成员:机电科、生产技术科地测相关人员 职责: (1)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方针; (2)负责采煤工作面的地质素描和矿压监测; 5、通讯及安全监控系统组 组 长:张万发 副组长:李树云 成 员:调度室、监控室相关人员 职责: (1)负责通讯、安全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满足生产需要; (2)负责安全监控系统的试运转记录填写。 6、技术保障组 组 长:王杰 副组长:刘树林 成 员:生产技术科、机电科有关技术人员、各队技术员 职责: (1)负责试运转期间各类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及贯彻工作; (2)对试运转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3)指导检查试运转期间设备运转记录的填写规范。 7、物资供应及后勤组 组 长:代先成 21 副组长:苏乾明 成 员:办公室、财务科人员 职责: (1)负责试运转期间材料、配件、应急物资的供应; (2)负责井下爆炸材料库的管理。 (3)负责试运转期间资金筹措及落实到位工作。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程序三、矿井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程序 (一)联合试运转时间(一)联合试运转时间 根据煤矿联合试运转工作的要求,矿井联合试运转最短时间不 得少于 3 个月,最长时间为 6 个月。结合我矿整合工程实际完成情 况,拟定于 2012 年 3 月 1 日2012 年 9 月 1 日为矿井联合试运转 日期,试运转期限为 6 个月。 (二)联合试运转程序(二)联合试运转程序 1、在设备启动前,采用仪器等手段进行最后的必要检查和测试; 2、以安装单位为主进行单机空负荷试运转。矿、设计等单位配 合,检查鉴定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传动、制动、润滑部分、电气 绝缘及各类保护等是否完好; 3、分系统进行试运转。鉴定各生产系统设备联合运转时,各种 设备运转的相互关系是否正常,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4、以主煤流系统为主的整个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主要鉴定各 系统的联接部位和辅助设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协调,是否适应安全生 产的需要,分空载试运转(8h) 、半负荷试运转(16 h) 、全负荷试 运转(24h) ; 5、以矿有关班组为主进行矿井试生产,安装单位、设备厂家、 22 设计做好配合工作。考核生产系统的关联部位和生产配套工程的每 个环节的协调状态,生产组织是否适应工作需要。 四、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期限、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四、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期限、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 机构及人员机构及人员 矿井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期限、测试项目、测试方法、 测试机构及人员详见下表。 (一)采掘系统(一)采掘系统 采掘 工作 面概 况 矿井有 1 个采煤工作面,即 3111 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斜长 75m;开采正连煤层,煤层平均厚 度 0.56m;煤层平均倾角 28;走向长壁采煤法, 放炮落煤工艺,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全部垮落 法管理顶板;全负压 U 型通风方式。 矿井有一个掘进工作面,即 3112 工作面运输 巷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为炮掘机装工艺,局部 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试运转范 围、期限 试运转范围:3111 采煤工作面及 3112 工作面运输 巷掘进工作面。 期限:2012 年 3 月 1 日2012 年 9 月 1 日 测试项目 采煤工作面设备运行情况、正规循环进度、日 产量、月产量、生产能力。 掘进工作面设备运行情况、日进度、月进度、 23 出煤量。 测试方法 采用安全检查法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各小班验 收员统计车数和进度,用记录方法统计产量和进度。 测试机构 和人员 测试机构:大发煤矿联合试运转采掘组 测试负责人:刘树林 测试人员:黄正超、胡德明、廖小波、甘立文、刘 光学、高明胜、李小红、向大兵 (二)通风系统(二)通风系统 通风 系统 概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 式;有 2 个进风井、一个回风井,共安设有 2 台主 要通风机,1 台工作,1 台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 为 FBCDZ-14/75 型。 矿井通风路线为:新鲜风流由+327m 主斜井、 +325m 副平硐进入井下,分别经一级主暗斜井、一 级副暗斜井、二级主暗斜井、二级副暗斜井进入 3111 工作面轨道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 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斜巷)+33m 水平回风巷 总回风斜井+325m 回风平硐风硐(主要通风 机)地面。 试运转范试运转范围:井下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硐室、采 24 围、期限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 期限:2012 年 3 月 1 日2012 年 9 月 1 日 测试项目 矿井总进风量、总排风量、采区总进风量和排 风量、井下主要硐室风量、掘进工作面风量、采煤 工作面风量、通风阻力、等积孔、主要通风机运行 工况、通风能力。 测试方法 使用风表用线路法和网路法进行测试各用风地 点的风量,最后查表记录;采用仪器仪表测试主要 通风机运行工况参数。 测试机构 和人员 测试机构:大发煤矿联合试运转通防安全组 测试负责人:王杰 测试人员:刘树林、张元安、向大兵、高明胜、代 思文、罗文中、黄正超、甘落明、戴来成、苏乾六、 甘立文、甘元志、熊琼英 (三)提升运输系统(三)提升运输系统 提升 运输 系统 概况 主斜井、一、二级主暗斜井均为 JTKB1.21.0/24 型矿用绞车提升,一、二级副暗 斜井均为 RJY22 型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上下班。 +100m 水平运输巷及工作面轨道运输巷均为 CCG-2.5/600 型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 煤炭运输路线: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轨道巷 井底车场二级主暗斜井+100m 水平车场一级 主暗斜井+204m 水平车场+327m 主斜井地面 储煤场。 试运转范 围、期限 试运转范围:水平运输大巷机车、主斜井、一、二 级主暗斜井提升绞车、一、二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 装置、工作面轨道巷机车等从采区工作面到地面所 25 有运输线路状况。 期限:2012 年 7 月 1 日2013 年 1 月 1 日 测试项目 提升运输设备运行情况、提升运输线路的运输 状况、运输次数、运输量、运输时间、机车调车时 间。 测试方法 采用安全检查法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各小班机 车司机用记录表法计量运输次数、运输时间和运输 量,最后统计日运输量、月运输量。 测试机构 和人员 测试机构:大发煤矿联合试运转机电运输组 测试负责人:黄钲钦 测试人员:孔瑞峰、张元安、周于贵、徐兴明、甘 元正、吴小林、兰炳清、刘来琼、王学明、杨明芳、 何文全、余中华、熊伟、王学成、万文德、周建民、 徐开祥、黄金雄、冯永海、熊维清、张树清、夏益 才 (四)排水系统(四)排水系统 排水 系统 概况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5m3/h,最大涌水量为 50 m3/h。0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至+100m 水平运输 大巷水沟汇至+100m 水平水仓,+100m 水平矿井水 经水泵排至+204m 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汇至+204m 水 平水仓, +204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出井外。在 +204m 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100m 水平一级主 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 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 点附近布置有水仓、泵房。各水仓有效容积均为 300m3,各水泵房内均安设有 3 台 80D306 型水泵, 1 台运行、1 台备用、1 台检修。在主斜井、一、 二级主暗斜井内敷设有 2 趟 1086mm 的无缝钢 26 管作为排水管路,1 趟工作,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