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重点知识解析:(1)运动、变化与发展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单纯的数量增减、位置的变更、状态的重复和循环、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等,都是运动和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绝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质变和发展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3)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式前进吗?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4)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二能力训练(一)基础填空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食物的 和 ,是 的产生和 灭亡。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的3. 和 是 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 和场所的,是一种 、 的变化。量变是指事物 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质变又为 开辟道路,是事物在 的基本上开始新的量变。5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 做起,要 、 ,积极做好,为实现事物的 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发展时,要 ,促成 ,实现事物的 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断位A,错误的判断位B)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2.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4.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5.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发生质变(三)单项选择题:1(2020全国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C D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创造未来。”这段话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长征是播种机,它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在沿途11个省发芽、开花、结果。这表明A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 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A B C D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 B C D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20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7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 B C D8.(07广东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9(07江苏卷)“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10(07上海)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1.(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12.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13(2020江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20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C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14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6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7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这启示我们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1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地、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 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彻底否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旧事物A. B. C. D.19.“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A. 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 B.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21.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 防微杜渐C.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说明A.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必须重视量的积累23.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治理事业是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树立长期治理的理想,不要今年植树,明年就期望见效。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意识决定物质 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24.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邯郸学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唇亡齿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 B. C. D.25.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的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6.“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的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世界历史是不断循环往复的 D.新事物也可能违背客观规律请将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写入下列表格内12345题号12345678910111213题号答案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 (四)简析题:27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28(2020北京)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29(2020江苏)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探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1)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2)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三、问题反思: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答案12345BBABB题号12345678910111213题号AAAAADDBBBACC答案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DBDBADDADCBDB27(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能笼统地说“有量变就有质变”,如果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这句话才是正确的,如果量变未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笼统地说“有质变就有发展”是不准确的。(4分)(2)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实现事物由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飞跃,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就向前发展了。但是,那些向后的、向下的、向坏的方面发生的变化,虽然也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但不是发展。(4分)(3)所以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2分)28答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促成新事物的成长。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户产权安全感与林地流转风险评估
- 优化钢铁生产流程与智能化设备应用
- 数智化背景下新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
- 提供心理支持与情绪调节增强就业创业信心
- 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农业与自然空间共生模式
- 创新型思维激发与自主创新项目实践相结合
- 促进网络安全生态合作形成共治共享模式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滨湖学校测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三国演义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体育教学设计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 《中外美术史》课件1中外美术史.1(原始社会)
-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刺梨产品之养生有维系列简介共26页课件
- MPA、公务员必修课《公共政策》课件: 政策制定
- 大学物理高斯定理课件-英文版
- 船舶与海上设备设施起重2008年4月1日生效
- 公司收购协议书范本
- 配电网一次设备
- 井下作业施工检查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