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共 课时)_第1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共 课时)_第2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共 课时)_第3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共 课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8 世说新语二则 (共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并背诵课文。2、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俄而、欣然、拟、期、委、引、顾”等词的词义。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祖国古代语言、文化的兴趣。2、 了解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辨析人物形象。教具准备课文朗读音频;PPT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二、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三、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1、 学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语言习惯的不同,看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1)重点字词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四、想象拓展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做?(请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3、强调重点词语:(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9)入门不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示例:我们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