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春 望,。,。,。, 。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4. 春望抒发了诗人 , 的痛苦心情。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 , 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抵万金”言。8、“搔”通过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之情。 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写到。10.重点字词理解国古义:,诗中指。今义:。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抵():。浑(hn):。胜:。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2分)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9、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10.全诗以“”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三,杜牧泊秦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笼,即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将轻烟, , 寒水、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 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说说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3.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重点字词理解:泊:b动词,。p名词,。笼:。犹: , 。商女:。后庭花:歌曲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四,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 陆游:诗人,号。从他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负就是。2,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 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后两句诗写,表达自己为、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抒发了炽热的。3.理解“风吹雨”在文中的作用。4.理解重点字词作:;大作:,指。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 , , 的诗人形象。哀:。自:。尚思:。阑:;夜阑:。五, 过零丁洋文天祥 ,。,。,。,。1.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过零丁洋选自。这首诗是宋帝赵禹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在五坡岭(在广东省海丰县北)兵败被俘后囚禁时写的。2.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惶恐”“零丁”用于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 ,二是 和 。诗句的意是: , 。3. 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采用的方式 ,表明诗人的决心,崇高的和的爱国情怀。4. 过零丁洋诗中借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 , 。特点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写。诗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 。这两句连用,暗示 。5.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有关的哪两件大事? (1) (2) 6.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二例说明:答:(1)人物事迹 (2)人物事迹 7.“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汗青:指。(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干戈:泛指。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 本诗出自 作者是_(朝代)的_(诗人) ,他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2.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 的人生态度、的志趣和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3.此诗是一首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之情,体现出作者 。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上任路途的。“”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联系起来。5、颈联蕴含了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的不朽名句。6.词语积累:之:城阙(qu):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这里指唐朝都城。辅:以为辅佐,这里是的意思。津:。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宦(hun)游:。海内:,即全国各地。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比邻:并邻,。无为:。歧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意思是。七,己亥杂诗,。,。 1.己亥杂诗选自,共350首。作者,号定庵,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2. 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 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4.作者拿自况,表达了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6.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这一句,运用,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7. 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1) , 。 (2) ,。8. “吟鞭”指 。落红:。 八,望岳,。,。,。,。1、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4、“钟”在这里是“”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 , ”和孔子“ , 。”有异曲同工之妙。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10.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东岳( ) 南岳( ) 西岳( )北岳( ) 中岳( )1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 齐鲁 造化 阴阳荡胸 会当 夫 青 钟 入 眦 凌 览 曾12、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1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九,登飞来峰(宋)王安石,。,。1. 词语积累:千寻:缘 :眼:最高层:2.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指现在一般用来比喻。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人生哲理。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第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之高,为下文。6.本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之一。推行新法失败后罢官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文”,又称。被列宁誉为“”。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诗“ , ”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十,雁门太守行 李贺,。,。,。,。1.词语积累:摧:。甲光:。甲,指。金鳞开:。金:。角:。塞上燕脂凝夜紫:。临:。霜重鼓寒:。声不起:。玉龙:君:。2.本诗选自,作者(790816),著名诗人,史称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与 , 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第二句写,借日光显示。 颔联从听觉和两方面渲染。颈联写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4.后四句写唐军将士 ,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 ”;“临易水”既表明,又暗示。接着描写: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5.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和,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6.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十一,别云间夏完淳,。,。,。,。1.词语积累:【羁旅】【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的代称。此处指。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泉路】。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毅魄】,即英魂。2.作者,原名复,字,明末少年,著名诗人,有之称。死时仅 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的决心,一方面又对,流露出 。这是一首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以及。4.“,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诗人)里的诗句“, ”,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的飘零生涯。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 。 颔联抒写诗人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之深情。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 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尾联抒发。“”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诗作以落地有声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和,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的不朽丰碑。 【答案一】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6.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7,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8。细节描写 忧国思家.9望,国都,草木,花鸟 10.国都 长安 国家 ; 战乱; 相当于; 简直; 能承受 【答案二】: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 三四颈对偶3D4C5向阳的树不够 6.D 8.C 10.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答案三】1.淡月、细沙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4、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6.D 7.停船靠岸; 湖泊 ; 笼罩还,仍然 ;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答案四1, 南宋爱国 放翁 收复失地 2。年老体衰,闲居僻野 梦中报国杀敌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爱国情怀 3.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 4.兴起;大起,风雨来势凶猛;年老,体弱,多病;“为而感到悲哀”;自己的处境;还想着;尽、晚;夜深【答案五】1.南宋时期爱国诗人文山先生全集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以死明志民族气节为国献身 4.比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6,人物有 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儒家经典史册赤诚的心兵器【答案六】1.王子安集 唐朝,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 2.悲苦缠绵积极乐观高远旷达 3。送别惜别之情留恋慰勉高远的志趣. 4.卑湿荒远艰险望蜀川 5.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 6.到往 ; 京都,长安;拱卫;渡口;蜀川;出外做官;四海之内;极远的地方;近邻;不要效仿;岔路;挥泪告别;【答案七】1.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代 2.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自己的事业 3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 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5.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献身,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 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诗人的马鞭 落花【答案八】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2、望 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薄暮鸟归3、泰山之高峻连绵4、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5、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的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6、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8.(1)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2)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9.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10.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11. 泰山;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天地自然;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应当,一定要;虚词,无实义;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聚集;收入眼里,看到;眼眶;登临,登上;俯视;通“层”12、D 13、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14、C【答案九】1。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 。 因为。视线。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奸佞的小人,当时保守势力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 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