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资料_第1页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资料_第2页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资料_第3页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资料_第4页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三:省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资料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企业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所属行业本营业务企业负责人打电话技术中心负责人打电话联系人打电话联系传真电子邮件企业网站报告年度序列号定量数据名单位数据值1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万元2企业营业利润合计万元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万元4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万元5(T-1 )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万元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其中,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万元7(T-1 )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8企业全科技项目数量项目其中,研发周期三年以上的项目数项目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量项目9新产品的销售额万元10新产品的利润总额万元11企业技术开发设备原值万元12企业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技术出口收益额万美元13企业员工总数人14企业全体员工年收入总额万元15企业技术活动人数人其中,企业研究和考试发展人数人16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人数人17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培训费万元18技术中心全体员工年收入总额万元19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人20技术中心博士人数人21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的外部专家人数人月22技术中心在国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个23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共同运营开发机构个其中,企业博士生科研站个24在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数目个其中,国家、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的数目个25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技术开发项目数量项目26企业拥有的所有有效专利数项目但是,发明专利数项目27当时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项目但是,发明专利申请数项目28主持并参加了最近3年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个29企业获得的着名商标和着名商标数量个其中,有名的商标数个30企业获得的省级以上品牌产品数量个其中,中国品牌的产品数量个31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数目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数项目32工业附加值万元33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万元注:当年是指统计年度,(T-1 )年是指统计年度的1年前。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二、应提供的附件和证明材料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 )。 未落入国家统计局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考上述两表格式报告提出。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复印件。3、大型企业集团应合并填写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 )表,合并填写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4 .需要评价指标的证明材料。主要有: (1)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3)对外合作项目;(4)研发周期为3年以上的项目;(5)研究和完成的所有科技项目;(6)专利,受理专利申请;(7) 主持并参加制定的标准(8)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9)着名商标、着名商标和中国品牌、安徽省品牌(10 )科技奖励等内容。三、填写指标的解释和说明一、报告年度。 指评价表的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为填写评价表的前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所有指标的填写期间,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就是报告年度。 (T-1 )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是指以合并报表原则处理了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及其子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以实际控制出资)等应纳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的合并营业收入。 包括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和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营业收入。3、企业营业利润总额。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消费后的收益。 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实现的损益总额(损失以“-”表示)。 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利润。公式:营业收入总额=主营业收入杂项营业收入-主营业成本-主营业税及其他-杂项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非营业收入-非营业费用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 指企业销售产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工业劳务收入的总额。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 指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的盈馀额。公式:公司的产品销售总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和附加-期间费用(管理和财务费用)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指企业实际支出的所有科技活动费用,包括技术开发所编入的经费支出和技术措施技术改革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 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偿还贷款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科学技术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 企业在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 不包括委托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支付外部机构的经费。 科技经费的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工作人员的劳务费、原材料费、自制设备支出和其他支出。科学技术活动经费的外部支出。 企业委托其他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科技活动,向其他部门支付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7、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 指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支出。8、企业全科技项目数量。 指企业成立开展研究开发(制),前年持续研究开发(制)的科学技术项目,当年完成,年内也进行研究开发,包括年内研究开发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 从开发项目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9 .研发周期三年以上的项目数。 研发周期为3年以上(包括3年)的技术开发项目数。10 .对外合作项目数。 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共同开展的科技项目数量。11 .新产品的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指的是,在报告期间,日本企业通过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 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一部分,口径和产品销售收入一致。 新产品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己开发的、除非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自生产开始之日起一年内的新产品。新产品。 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思路开发、生产的新产品,或者在结构、材质、技术等方面比以往产品有明显改善,显着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功能的产品。 新产品包括新产品和重大改良型新产品两种。新型新产品。 是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用途、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发生了显着变化的产品。 这些创新可以基于新技术的引入、基于现有技术结合的新应用或基于新知识的应用。重大改良型新产品。 指以原产品为基础,产品性能显着提高或大幅度改善的产品。 只要产品的变化是美学(外观、颜色、设计、包装等)的变化和技术上的小变化,就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的统计。12 .新产品的利润总额。 指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利润总额。13、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指年底企业全体用于科研、技术开发的仪器、科研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的成本(账本成本)。 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包括技术开发仪器、技术开发设备、技术开发检测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等。14、企业拥有的品牌产品和技术出口收益额。 是指企业自己生产的本公司品牌的产品和向海外出口技术收入的外汇。十五、企业员工总数。 指企业在留员工人数。十六、企业全体员工年收入总额。 指企业名单上所有员工年货币收入总额。 包括员工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升值等各种货币收入的合计。十七、企业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 是指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直接为科技活动的管理和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人员。 累积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10%以下的人没有统计。(1)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在企业所属的技术中心和试制现场(基地)等设施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其他辅助人员在上述机构不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组(难关组)的人员。(二)为科技活动管理和科技活动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企业负责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部、科等)人员、为科技活动直接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 不包括国防、医疗、司机、食堂职员、茶炉工人、水暖工人、清扫工人等间接服务人员。十八、企业研究和考试发展人员人数。 指企业科技活动家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 包括直接参与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此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19 .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人数。 在技术中心工作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员工年平均。 包括技术中心科研开发人员、直接管理者、直接服务人员等。20、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费。 指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国内、国外接受继续教育和特别训练的费用总支出。21 .技术中心全体员工的年收入总额。 是指技术中心名单全体员工的年货币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加薪等收入合计。22 .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 指在技术中心全职工作,由国家、省、部、计划单列市等政府部门认定的有贡献的专家,以及接受国家、省、部、计划单列市特别津贴的专家人数。23、技术中心博士人数。 在技术中心全职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 车站博士课程后,可以作为博士统计。24 .来技术中心从事开发的外部专家人数。 是指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的具有高科技开发能力的国内外专家的累计人数。 即人数月数,最小统计单位为0.5人月。25 .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 指技术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设立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开发机构的数量。企业博士生科研站。 是指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地区机构,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可以招聘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26 .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共同运营开发机构。 是指技术中心和大学、研究所以及其他企业共同设立的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组织机构的数量。27、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数。 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国际组织以及省认定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数量。28 .完成新产品新技术的新技术开发项目数。 指企业完成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之和。29、企业拥有的所有有效专利数。 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经国内外专利机构认可,指有效期内的所有专利件数。30、当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在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受理的专利件数(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专利)。31、主持并参加了最近三年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的前一年、报告年度的2年前参加制定,现在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业界标准的数量。32、企业获得的着名商标和着名商标数。 企业所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中国着名商标(含国际着名商标数)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评定的省着名商标数。33、企业获得的省级以上品牌产品数量。 企业所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评定,指有效期内中国品牌产品和安徽省品牌产品的数量。34、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数目。 是指企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 其他奖项没有统计。35、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间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生产活动总成果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剩馀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价值。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出发,除去投入生产环节之间的价值,是获得新价值的方法。 二是“分配法”(也称要素分配法),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的初次分配角度来计算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1)生产法计算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 -工业中间投入工业产品的应纳税增值税。(2)收入法(分配法)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失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以及附加值税营业收入。 或:工业增值=工人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营业收入。36、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 是指企业实际获得的国家、省和各市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资金。附件四:省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分钟)三级指标权重(分钟)单位基本要求创新的机器制度创新投入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