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湾煤矿(西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单位:大湾煤矿地质测量部编制日期:二一二年一月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湾煤矿(西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写: 审 核: 地测部长: 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矿 长:目 录一、前言.6二、矿井概况.6 (一) 位置、交通及范围.7 (二) 地形地貌.8 (三) 气象、水文.9(四) 地震.11(五) 矿井开采概况.11(六) 矿井防排水设施能力现状.12三、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12(一) 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12(二) 矿井建设、生产时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13(三)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14四、矿井地质.15(一) 地层、煤系地层、煤层及储量. . .15(二) 构造.24五、区域水文地质.34六、矿井水文地质.34(一) 大气降水.34(二) 地表水体.34(三) 含水层.36(四) 隔水层.39(五) 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空水分布状况.39(六) 矿井涌水通道.39(七) 矿井充水状况.39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40(一) 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各分项的类别.40(二)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确定.41(三) 本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存在问题说明.41八、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42附图:1、区域水文地质图 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5、矿井充水性图6、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附表1、矿井涌水量统计表2、矿井涌水相关因素统计表3、老窑、小煤矿调查、实测统计表附件1、采矿证(复印件)2、有关报告、图纸及研究成果审查意见或批文(复印件)3、有关化验、试验结果(复印件) 4、其他有关的材料(复印件)一、前言(一) 任务由来、目的和意义1、任务由来:根据集团公司水矿发2010160号文件,现根据我矿具体情况,并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2、目的: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为我矿防治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意义:通过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明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我矿进一步做好防治水工作打下基础。(二) 报告编制依据1、煤矿防治水规定(总局令第28号,2009.12.1)。2、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 1978.4)。3、大湾井田精查补充地质报告(2008.10.1)二、矿井概况(一) 位置、交通及范围 大湾煤矿西井位于水城矿区西北端,隶属毕节地区威宁县东风镇所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36/18/至10439/54/,北纬2647/6/至2649/48/,在构造单元上位于二塘向斜西北部;大湾煤矿西井矿界范围由23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至1450m标高。大湾煤矿西井拐点坐标表点号XY点号XY10.00.0018.00.0011.00.0019.00.0012.00.0020.00.0013.00.0021.00.0014.00.0022.00.0015.00.0023.00.0016.00.0024.00.0017.00.0025.00.00矿区交通方便,大湾到西井有公路相通,路程平均约5公里。大湾至水城有铁路相连,在水城西站可与滇黔铁路接轨,大湾至水城平均约30公里左右。矿区有威水公路支线通过,西北距威宁县城45公里,东南距水城50公里。大湾煤矿西井交通位置示意图大湾煤矿东井大湾煤矿西井 (二) 地形地貌大湾煤矿范围内地形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两侧形成高山,中间为河谷,地形坡度10-50,局部地段达60以上。最高点二塘山(海拔高程2031.6m);最低点为大湾河谷(海拔高程1790左右m),相对高差241.6m,槽谷较平坦宽缓,地势高处有陡崖,总体地形切割较大。矿区属高原中山地貌,区域内地貌类型主要有谷地、山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山坡主要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砂岩及碎屑岩,总体呈条带展布,冲沟发育,因岩层产状较缓,各岩组分带不明显,地形切割较大,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由残坡积物堆积而成平缓略倾斜的坡积地貌,山脚由河流冲积物形成了河床浅滩等局部平缓地貌,在砂岩与碎屑岩接触地段,常因差异风化面形成陡崖。受构造、岩性或侵蚀因素的影响,砂页岩侵蚀山地发育,玄武岩往往形成锥状山地,相对高差3001100m,其间易产生的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尤以水土流失为突出,地表植被稀疏,斜坡、缓坡台地槽谷中多开垦种植,均为旱地。(三) 气象、水文矿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据水城气象站统计,水城地区的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年平均气温为12.2,最高气温集中在七月,平均为19.6,极度高温可达29。最低气温为1月份,平均2.9,其极端值于1977年2月9日达-11.7。近40年以来平均年降雨量1234.7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551.8毫米,最低年降雨量844.8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降雨量为938.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7.3%,其中6月份尤为偏高,可占全年雨量的20%,最大极端值达到75.5mm3/d,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为27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2.7%。年最多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25%,平均风速2.2米/秒;区内还有春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凝冻等灾害性气候,高原气候特点突出。全年日照的时间为1541.7h,占全年的35%,其中8月份日照较多,见日时间可达40%,而12月份则仅达27%。大湾井田内河(溪)流发育,主干河流三岔河发源于西部香炉山,由阳新灰岩洞穴流出,属长江水系的乌江支流。该河自井田西部鲁章河附近切割煤系进入井田,大致平行向斜轴部,流经三叠系飞仙关组,在二塘附近切割煤系至杨家寨流出区外,水流终年不断,河宽28至135米,一般宽40米,深0.81.5米左右,由于河曲发育,形成了250米至300米宽的条带冲积平地。洪峰出现在每年的69月,在进入井田的鲁章河附近观测量为33.286米3/秒2.645米3/秒;在井田的出口附近观测流量为54.934米3/秒3.321米3/秒;另据威宁农水局记载50年一遇的洪流达790米3/秒,沿途受溪流补给、动态变化大,水量受降水控制。本区含水层、隔水层特征:由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煤系地层多为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为弱含水层,富水性弱,煤系地层各层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有弱水联系。上覆永宁镇组含水层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均有相对隔水层存在,自然状况下有弱水力联系。矿井充水条件:调查区范围内有断层多条,由于矿山已揭穿断层,形成了矿山已有巷道、老采空区和地表的涌水通道,使矿山已有巷道、老采空区和地表的水力联系更加密切,在暴雨季节容易形成突水事件。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湾煤矿近3年涌水量表2009年2010年2011年最大涌水量102m3/h最大涌水量108m3/h最大涌水量107m3/h最小涌水量58m3/h最小涌水量63m3/h最小涌水量61m3/h平均85m3/h平均87m3/h平均90m3/h(四) 地震据1982年6月云南省地震综合大队对六枝、盘县、水城、织金、纳雍矿区基本烈度及矿井场地烈度鉴定意见:水城矿区存在喜山期活动断裂,并具第四纪构造盆地。近带地震活动性弱,威宁、赫章等地震区,地震烈度影响较小,百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为43/451/4级,烈度可达6,因此水城矿区基本烈度为6。大湾矿区生产场地无活动断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烈度为7。(五) 矿井开采概况 大湾煤矿西井基建工程由水矿集团建业公司承建,于2007年3月全面开工,设计井巷工程量:15062.7米,2011年11月底首采工作面形成,实际完成井巷工程量:15062.7米, 2012年3月试生产。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901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矿井范围内无采空区及小煤窑影响。(六) 矿井防排水设施能力现状1、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矿井主排水从1450水泵房安设三趟32510无缝钢管经副斜井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副斜井井口标高:+1801m1450水泵房标高:+1450m主、付水仓容积:2891M3 排水垂高:351米 矿井正常涌水量90m3/h,最大涌水量150m3/h。主排水设备选用:MDA450A607型矿用离心式水泵,四台(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最大涌水二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两台水泵运转排水能力为900 m3/h,三台水泵运转排水能力为1350 m3/h 。综上所述,矿井已具有抗灾能力,并能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2、矿井防治水工程现状(1)井下各巷道和1450轨道石门均按设计施工了排水水沟,并定期进行修复及清理,确保排水畅通。(2)井下各巷道低凹积水处均施工了临时水仓,安设了水泵进行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影响通风和生产。(3)对主、副井、风井的防洪沟在雨季前进行了清理。 (4)对井下各主、副水仓在雨季前完成了清理。(5)随时对周边小煤窑进行调查和监控,认真分析各个掘进头与小煤窑的关系,采取“有疑必探、边探边掘”的防治水措施。三、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一) 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解放后,对大湾井田在不同范围内先后曾进行过4次勘探。贵州省地质局赫威水地质大队于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曾先后两次对二塘向斜进行了勘探,提交了贵州水城煤田二塘矿区储量报告。1965年7月至1966年5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二队又根据新的井田划分,进行了精查补充勘探,提交了贵州省赫威水煤田二塘矿区精查补充勘探报告。1974年1月至11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四二队对大湾井田的11号煤层+1550米等高线以上,F5号断层至21勘探线之间地段又进行了第四次补充勘探,提交了赫威水煤田二塘矿区大湾井田精查补充地质勘探报告。(二)矿井建设、生产时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我矿对矿区地表河流流量、洪水位、淹没范围进行观测并定期上报;对矿区降雨量进行观测,大雨、暴雨的雨量及时上报“三防”领导小组和公司“三防”办;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及时观测并上报,做到经常观测、观察、巡视,预防泥沙堵塞通道造成事故,并将雨量、涌水量数据填到观测台帐上;对煤仓周围水沟畅通情况和巷道低凹地段积水情况进行了日常调查。1、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分析,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编制了矿井防洪应急预案、水害应急预案及年度、季度、每月的水文地质预报和每周、每月、每旬的水情水害预报。2、雨季前对矿区内滑坡、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对矿区边小煤窑开采活动进行了调查,对危及矿井安全的越界小煤窑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处理。3、坚持开展居住区滑移观测,对回采工作面片区对应地表开采造成的塌陷、裂隙进行了及时填充,并定期进行观测,预防了大气降雨灌入井下形成水患。4、地测部与安全部积极配合,对主、副、风井井口及工业场区的排水泄洪情况进行调查,在大雨、暴雨期间进行日常巡视,并在每月进行一次针对井下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进行了处理。5、对井下各出水地点涌水量定期测定和分析。(三)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与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简称物测队)在2006年3月15日至2007年6月底对大湾矿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编制出了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湾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此次三维地震补充勘探面积约为14.6km2,范围由19个点圈定,物理点的密度69.48%。物探的主要地质和水文地质成果有:1、在全区对2#煤层、11#煤层反射波进行追踪对比,并形成了2#煤层、11#煤层底板反射波等时平面图;绘制2煤层、1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绘制4#煤层、7#煤层、9#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绘制2#煤层、4#煤层、7#煤层、9#煤层、11#煤层厚度变化图。2、按400*400米网格绘制地震地质剖面图:通过对2#、11#煤层解释为主,根据性质、落差及空间展布规律,2#煤层共解释117条新断层 ,全部为正断层。其中大于30米10条,大于10米小于30米断层39条,大于等于5米小于10米45条。依据国家煤炭工业局颁发的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的有关标准及地质任务要求,以2#煤层为主,对区内落差5m以上的94断层按其可靠程度分别进行了评价,可靠断层46条,较可靠断层48条,落差5m以下的23条断层没有进行评价。四、矿井地质(一) 地层、煤系地层、煤层及储量1、地层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二迭统的峨眉山玄武岩(P21)、上二迭统龙潭组(P22)、三迭系下飞仙关组(T1)、三迭系中统嘉陵江灰岩(T2)及第四系表土层(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上二迭统(P2):(1)峨眉山玄武岩(P21):灰黑色、墨绿色、隐晶、细晶结构,上部具气孔壮或杏仁壮构造。间夹凝灰岩、粉砂岩、泥岩。平行不整合于下二迭统茅口灰岩之上,广泛出露于井田外围。(2)龙潭组(P22):由浅灰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为暗紫色铁质泥岩及灰绿色角砾壮凝灰岩,与其下伏峨眉山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在井田的东侧有出露,厚180240米,平均厚234.32米,为井田内含煤地层。三迭系(T):(1)下统飞仙关组(T1):由紫、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与下伏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厚440550米,平均厚495米,据岩性和颜色不同分为3段,现分述如下:第一段(T11):由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组成,以粉砂岩为主,底部为浅灰绿色、薄层状的钙质泥岩,富产瓣鳃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厚60130米,平均厚88米。第二段(T12):由紫、紫灰色夹黄绿色中厚层状的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以细砂岩为主,上部夹透镜状石灰岩,中部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下部以含较多的豆状、眼球状钙质结核之紫色粉砂岩或细砂岩与第一段分界,全段厚250米340米,平均厚300米。第三段(T13):由紫色、暗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以细砂岩为主,上部常夹透镜状石灰岩,一般分布在向斜轴附近。全段厚110米120米,平均厚116米。(2)中统嘉陵江灰岩(T21):由浅灰色、青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组成,产瓣鳃类、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与下伏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零星分布于向斜轴附近,残留厚约50米。第四系(Q):表土层由坡积物、冲积物和腐植土组成,与下伏各时代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一般分布在沟谷两侧、河漫滩及缓坡地带,厚020米,平均厚10米。2、煤系地层龙潭组系本井田含煤地层,由浅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黑灰色砂质泥岩、灰色、绿灰色钙质细砂岩、深灰色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以粉砂岩及泥岩为主,底部为暗紫色铁质泥岩和灰绿色角砾状玄武凝灰岩。含煤地层岩相以陆相沉积为主,局部表现为海陆交互相特征,产戟贝及大羽羊齿等动、植物化石。龙潭组含煤2029层,一般2325层,厚14.50米22米,平均17米。含煤地层厚180240米,平均厚234.32米,厚度总的变化趋势由南东向北西变薄,煤层由多到少。根据岩性及含煤情况不同,龙潭组又可分为上、下两段。(1)下段(P221):由11号煤层底板至玄武岩顶界,岩性上部以浅灰至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在泥岩中含有鲕状、团体状的菱铁矿,下部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底部为暗紫色铁质泥岩和灰绿色角砾状玄武凝灰色。沉积岩相以陆相少煤或无沉积为明显特征。含煤线或薄煤层715层,一般12层,厚3.306.30米,平均厚4.95米,产大羽羊齿、细羊齿、乌毛蕨等植物化石。本段厚155.07182.10米,平均厚163.54米。(2)上段(P222):由11号煤层底板至含煤地层顶界,岩性由浅灰至灰黑色粉砂岩、砂岩、灰绿色钙质细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以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显示出陆相含煤沉积,局部有海陆交互相沉积。本段含煤1216层,一般为13层。煤厚11.2016.20米,平均厚约12米。本段煤层多,可采煤层多,且较稳定。含似层状菱铁矿,产戟贝、舌形贝、角贝、大羽羊齿及栉羊齿等动、植物化石、本段厚60.5095.50米,平均厚70.78米。43煤 层 简 表煤 层 系 数厚 度(米)岩 性 特 征最 小最 大平 均第 四 系(Q)02010由坡积物、冲积物等各种砂砾和腐植土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三迭系中统(T2)出露约50由浅灰色、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产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三迭系下统(T1)第三段(T13)110120116由紫色、暗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部夹透镜状石灰岩第二段(T12)250340300由中厚层紫灰色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上部夹不稳定薄层夹岩。第一段(T11)6013088由灰绿色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上部夹紫灰色泥岩薄层,底部为薄层状钙质泥岩,产瓣鳃类、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与下伏岩层呈假整合接触。二迭系上统(P2)龙潭组上段(P222)60.5095.5070.78由浅灰至灰黑色粉砂岩、砂岩、灰绿色钙质细砂岩、泥岩及煤组成,一般含煤13层,厚12米。可采8层,含似层状菱铁矿,产戟贝、大羽羊齿等动植物化石。龙潭组下段(P221)155.07182.10163.54由浅灰、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底部为暗紫紫色铁质泥岩和灰绿色角砾状玄武凝灰岩组成,含煤一般12层,厚4.95米,含可采煤1层、产大羽羊齿等化石。峨眉山玄武岩组(P21)出露400灰黑色、墨绿色、隐晶或细晶结构,具气孔状构造,间夹紫色、灰绿色凝灰岩。3、可采煤层上二迭统龙潭组,系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主要由碎屑岩及煤组成,平均厚度234.32米,含煤2029层,一般2325层,厚14.5022.00米,平均厚17米,含煤系数为7.3%。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9层,即:2、3、4、5、7、8、9、11、12号煤层,总厚9.6013.15米,平均厚11.99米,可采含煤系数为5.1%。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多集中在龙潭煤组上段;在平面上有由南东向北西煤层层数减少、厚度变薄的趋势。下段:含煤715层,一般为12层,煤厚3.306.30米,平均厚4.95米,含煤系数为3%,含局部可采煤层1层为12号煤层,厚01.81米,平均厚0.78米,占该段总厚的0.5%,12号煤层至11号煤层间距为0.709.80米,平均为3.93米,该段含煤层数少,厚度薄,且不稳定。上段:含煤1216层,一般为13层,煤厚11.2016.2米,平均厚约12米,含煤系数为17%。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8层即:2、3、4、5、7、8、9、11号煤层,厚8.6512.30米,平均厚11.21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5.8%。本井田赋存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9层,即2、3、4、5、7、8、9、11及12号煤层。现自上而下依次叙述如下:(1) 2号煤层黑色,条痕色为褐黑色、粉状或少见块状,线理状或细条带状结构,玻璃光泽,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顶部,距T11地层底界0.5015米,平均7.39米,煤厚0.632.62米,平均1.71米;纯煤厚0.63至2.24米,平均1.51米,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常为1层,厚0.100.20米,岩性为棕灰色或褐灰色高岭石泥岩,顶板为灰黑色泥岩或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偶产动物化石;底板通常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或浅灰色泥岩。平均灰份为25.99%,系6号煤层以上诸煤层中灰份最低的煤层,硫份为1.56%。层位稳定,对比可靠,除补102号孔附近出现不可采外,全井田均为可采,系全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为较稳定普遍稳定煤层。(2) 3号煤层黑色、粉状,少见块状。油脂光泽,线理或细条带结构,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顶部,距2号煤层0.607.40米,平均3.07米,煤厚02.02米,平均0.73米;纯煤厚01.41米平均0.63米。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石1层,厚0.050.15米,岩性为棕灰色高岭石泥岩或泥岩。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或浅灰色泥岩;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或浅灰色粉砂岩。平均灰份37.03%,系全井田灰份最高的煤层。硫份3.51%,系6号煤层以上硫份最高的煤层。层位稳定、标志明显,对比可靠,煤层薄,可采程度低,10线以东不可采,系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3) 4号煤层黑色、块状或粉状,油脂光泽,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距3号煤层0.4014.50米,平均厚5.30米,煤厚03.87米,平均厚1.25米;纯煤厚02.91米,平均厚0.99米,一般含12层夹石,厚0.100.15米,岩性为灰色泥岩、棕灰色高岭石泥岩,顶板一般为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或少见灰色细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或浅灰色粉砂岩,平均灰份33.29%,硫份1.36%。层位不稳定,煤厚变化大,在P102、P64及501钻孔附近出现尖灭,在611线+1600米水平以下至向斜轴部分出现较大面积不可采区,总观煤厚有向北西渐薄之势,为不稳定煤层。(4) 5号煤层褐黑色,块状或粉状,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细条带或线理状结构,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距4号煤层0.4012.90米,平均3.56米,煤厚02.31米,平均0.71米;纯煤厚01.97米,平均0.64米。结构简单,一般含1层夹石,厚0.050.10米,岩性为褐灰色高岭石泥岩或灰色泥岩。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灰或浅灰色泥岩或灰色粉砂岩,有时为炭质泥岩。平均灰份29.49%,硫份0.61%,系全井田硫份最低的煤层。层位较稳定,对比可采,煤层薄,501及507号孔附近尖灭207线大部、3线以东基本不可采,系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5) 7号煤层黑色或褐黑色,块状或粉状,断口不平整,线理或细条带状结构半暗至半亮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距5号煤层4.4018米,平均9.60米,煤厚03.25米,平均1.20米;纯煤厚02.35米,平均1.02米,结构较简单,一般含1层夹石,厚0.050.10米,岩性为灰色泥岩或黑色炭质泥岩。顶板常为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常含钙质结核,少见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平均灰份31.69%,硫份0.72%,除5号煤层外,它是硫份最低的一层煤层位稳定,标志明显,对比可靠,煤厚变化不大,在1720线的向斜轴附近出现尖灭和不可采点,系全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为较稳定煤层。(6) 8号煤层黑色、块状、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断口不平整,线理或细条带结构,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距7号煤层,0.8018米,平均6.39米,煤厚02.70米,平均1.06米;纯煤厚02.45米,平均0.90米。结构较简单,一般含1层夹石,厚0.050.20米,岩性为灰色泥岩,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浅灰色细砂岩或泥岩。平均灰份30.91%,硫份0.93米,属低硫煤。层位不稳定;对比可靠性不如上述煤层,煤厚变化较大,P105补113及P95号孔一线以西出现尖灭和大面积不可采,系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7) 9号煤层黑色、粉状或块状,线理或细条带结构,油脂光泽,断口不平整为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上段下部,距8号煤层1.4017.90米,平均7.72米,煤厚04.65米,平均1.39米;纯煤04.10米,平均1.16米,结构复杂,常含12层夹石,厚0.050.15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顶板深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含菱铁质结核;底板灰浅灰色泥岩,含菱铁质结核,产植物化石碎片。灰份29.09%,硫份3.93%,系全井田硫份最高的煤层。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大,9线以东+1450+1550米间出现尖灭和大面积不可采,向北东煤厚有变厚趋势,系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8) 11号煤层黑色或褐黑色,块状或粉状,线理至细条带结构,断口不平整,半亮至半暗型,以半亮型为主。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底部,距9号煤层0.8033.70米,平均16.54米。煤厚0.986.44米,平均3.16米;纯煤厚0.945.65米,平均2.97米,结构复杂,常含夹石13层,厚0.050.20米,岩性为深灰色泥岩或黑灰色炭质泥岩。顶板大多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或粉砂岩,含菱铁质结核或菱铁矿薄层,产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底板灰色或深灰色泥岩,少见粉砂岩,含菱铁质结核或鲕粒。平均灰份18.91%,是全井田灰份最低的煤层,硫份1.90%,层位稳定、标志明显、对比可靠、煤厚变化不大,全井田可采,系本井田最主要可采煤层,为较稳定偏稳定煤层。(9) 12号煤层黑色、粉状、少见块状,线理或细条带结构,油脂光泽,断口阶梯状,为半暗型煤。位于龙潭组下段顶部,距11号煤层0.409.80米,平均3.93米,煤厚01.81米,平均0.78米;纯煤厚01.74米,平均0.71米,结构简单,通常不含夹石或偶含1层夹石,厚0.05至0.10米,岩性为灰色泥岩,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粉砂岩,含煤铁质鲕粒;底板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平均灰份28.26%,硫份0.86%,属低硫煤。煤层层位稳定,对比可靠,厚度薄,可采程度低,1802、809号孔及10线以北、6线以东出现尖灭和大面积不可采,系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4、储量根据大湾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统计,本井田内获得煤层资源储量总量为:21765万吨,其中采空量85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0911万吨;基础储量(111b):7320万吨(含铁路煤柱938万吨,河流煤柱2921万吨) 占总储量的33.6%基础储量(122b):6118万吨(含铁路煤柱242万吨,河流煤柱1680万吨) 占总储量的28.1%资源量(333):7473万吨(含铁路煤柱377万吨,河流煤柱1883万吨), 占总储量的34.3%河流煤柱储量:6484万吨, 占总储量的29.8%铁路煤柱储量:1557万吨, 占总储量的7.2%(二) 构造1、褶曲二塘向斜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杨子准地台(级),上杨子台褶带(级),威宁水城迭陷断褶带(级)。二塘向斜NW自拱桥,SE至粮坝子,两端延出井田,全长约14公里,在本井田内延展11公里。核部由T21、T13地层组成,两翼由T12、T11、P22、P21等地层组成。NE翼宽缓,倾角10左右,SW翼陡狭,倾角45左右,轴面倾向SW、倾角约85左右。轴向N1070W,一般为N5065W,呈似“S”型展布。向斜最深部在7线附近,11号煤此处标高约1350米,其枢纽在NW、SE两端翘起,中间略具波状起伏。为一不对称的短轴向斜。大湾井田位于二塘向斜的中、深部,是二塘向斜的主体部分。NE翼以2号煤+1700米等高线与木冲沟井田为邻,SW翼以F2号断层与顶拉井田相毗连。在井田范围内NE翼倾角一般为810,平均宽度2.11公里;SW翼倾角一般为35。东部NE翼浅部及转折端一带倾角变陡,一般为2035。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局部有波状起伏但波幅一般不超过10米。2、断层井田内经补勘共发现大小断层41条,断层落差大于30米的有6条,2030米的2条,20米以下的33条。落差大于30米的有F1、F2、F10、F11、F17、F20号断层;2030米有F7、F8号断层;余下断层落差均为20米以下,一般为515米。延展长度大于1000米的断层有F2、F5、F51、F52、FB23、FB25、FB4、F11、F17等9条断层,余下均小于1000米。井田内断层除F2、F20、F17为走向正断层外,余者绝大多数为NNE向高角度横向和斜交正断层。一般为N520E。与向斜轴交角6070。倾角6070,落差多数为515米,多分布在向斜NE翼浅部及中深部,逆断层少见,仅有2条且延展不长。落差大于30米断层均分布在井田边缘。现将落差大、延展较长、对煤组有破坏的F2、F5、FB4、FB23、FB25、FB21、F51、F52、F1等9条断层叙述如下:F2号断层:位于二塘向斜SW翼,是井田边界断层,延展长度约11公里,为一走向正断层。走向N2070W。平行向斜轴,倾向NE,倾角6570,在井田内落差150米,一般为1520米,197线最大达300米。切割T11、T12和P2地层,地表表现两盘产状不一至,孔内岩煤层亦表现缺失。地表有21个实测点控制深部有93、804、71、196、63、51、42、31、CK8、顶补82、P48、P105、P104、P113、1104等15个钻孔控制。F5号断层:位于钱家院子拖罗一线,全长2000米,在井田内延伸24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1520E,倾向SE。倾角4260,一般为50左右,落差813米。向南西方向延展落差逐渐变小。切割T11、T12和P2地层、地表与孔内均表现为岩煤层缺失,有101、1002、补63等3个钻孔控制。该断层横切大湾井田二塘向斜NE翼浅部,向NE延入木冲沟井田。FB4断层:位于补41、补91、补22、P72号孔一线,全长3600米,在井田延伸长度为175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520E,倾向SE,倾角7080,落差715米。井田内地表切割T12地层,上下盘呈角度接触,并有断层破碎带;孔内切割P22地层;井下见地层被错断。孔内见有岩煤层缺失。地表有12个实测点控制,木冲沟矿井下有1点控制,深部有补91、补22、补83、2等4个钻孔控制。FB23号断层:位于8补2线之间,延展长度为115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1530E,倾向NW,倾角65,落差717米。切割T12、T11、P2地层,见有断层破碎带,孔内见有缺失岩煤层。地表有4个实测点控制,深部有补23号钻孔控制。FB25号断层:位于补186、P93、V8一线,长165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5E,倾向SE,倾角65,落差7米。地表切割T12地层,孔内见有地层缺失。地表有2个实测点控制,深部有补186、P93、V8等3个钻孔控制。通过补勘证实,此断层向深部延展约550米。FB21号断层:位于6号勘探线附近,全长约1880米,在井田内延展长度120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3855E,倾向SE,倾角75,落差1020米。地表切割T12、T11、T22、T21地层,孔内缺失岩煤层。地表有4个实测点控制,深部有补64号钻孔控制。F51号断层:位于岩脚寨93号孔一线,全长168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7E,倾向E,倾角71,落差8米。在地表切割T13、T12、T11地层及向斜轴,地表有3点控制。孔内缺失地层,被903号孔控制。F52号断层:位于拖罗河一线,全长1420米,为一斜交正断层。走向N512E,倾向SE,倾角4260,落差813米。在地表切割T12地层,孔内见有地层缺失。被P186、183、P185等3个钻孔控制。F1号断层:位于向斜南西翼边缘西北端,长12500米,在本井田内延展长度为650米,为一逆断层(冲断层),走向N1075W,倾向SW,推断倾角为70,落差60150米,本断层沿线均可见到明显的地层缺失和产状不整合现象。其他断层因落差小,延展长度短或因落差大,延展长度长但未切割煤组,不再予以一一叙述。区内大多数正断层切割煤组,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破坏作用,给建井、开发均带来不利因素。断 层 一 览 表断层编号位 置性质产 状 要 素落 差(米)延 伸长 度(米)现象控 制 程 度 及 位 移 效 应备 注走 向(度)倾向倾 角(度)地 表钻 孔FB2补82东侧斜交正断层N10EW707581460缺失补82号孔在T12地层见断层在木冲沟矿二采区第一、二集中机巷见此断层。FB4补41、补91、补22及P72一线斜交正断层N520EE757153600缺失有F1、F2、F4、F5、F6、F7、F8、F11、F12、FB16、FB17等断点控制。见两盘呈角度接触及破碎带等断裂迹象。补91号孔缺失2、3号煤层;补22号孔缺失8、9号煤层;补83号孔缺失部分T1地层;2号孔缺失部分T11地层。井下FB41断点见地层错断。在本井田延长1750.米。FB18补192、木冲沟采区食堂一线横向正断层N25ENW7075515330缺失有FB28、F29、F23、F24、FB30、F28等观测点控制。补192号孔缺失11号煤层。在木冲沟矿一采区东南端见此断层。FB20补191西侧斜交正断层SNE7010520缺失有2、4点控制补191号孔缺失部分T12地层。地表点未经实测。FB216勘探线附近斜交正断层N3855ESE7510201880缺失有F92、F93、F94、F95等控制。补64号孔缺失4、5、6、7号煤层。在本井田延长1200米。FB22补65北横向正断层N30ESE200缺失地表有破碎带。FB238线补2线之间斜交正断层N1530ENW657171150缺失有F15、F16、F17、F18等控制。补23号孔缺失11号煤层。FB24P91号孔东侧斜交正断层N55ESW655530缺失有FB11、FB12控制。FB25补186、P93、8一线斜交正断层N5ESE6571650缺失有F90、F91控制。P93号孔井深98米见断层;补186号孔缺失T11地层;8号孔缺4、5、6号煤层。断 层编 号位 置性质产 状 要 素落 差(米)延 伸长 度(米)现象控 制 程 度 及 位 移 效 应备 注走 向(度)倾向倾 角(度)地 表钻 孔FB26补67孔西侧斜交正断层N40ENW65510280缺失地表有破碎带。F2向斜西南翼、井田边界走向正断层N2070WNE6575155011000缺失有21个地表点控 制。有:31、P48、42、51、63、196、71、CK8、93、顶补82、P105、P104、P113、1104、808等15个钻孔控制均见有岩煤层缺失。F418勘探线西南端斜交正断层N38ENW751015800缺失1802、P182、CK8钻孔控制。F5钱家院子拖罗一线斜交正断层N1520ESE42608132000缺失1002号孔缺失5、6、7号煤层;101号孔缺失2号煤层;补63缺失部分T11地层。在本井田延伸240米。F51岩脚寨至93钻孔一线斜交正断层N7EE711680缺失有1、4、6点控制。903号孔缺失部分T11地层。地表点未经实测。F6中营脚西斜交正断层N10EE65570缺失有1069点控制。F7中营上三角点南斜交正断层N50ENW7020380缺失有1076、1457、1456点控制。F82、3勘探线间斜交正断层N70EE7020450缺失有1089、1088、1090、1459、1460、1147点控制。F52拖罗河一线斜交正断层N512ESE4260131420缺失P186、183号孔缺T11地层,P185号孔缺16号煤的以下部分的地层。断层编号位 置性质产 状 要 素落 差(米)延 伸长 度(米)现象控 制 程 度 及 位 移 效 应备 注走 向(度)倾向倾 角(度)地 表钻 孔F8中营脚东北P822号孔南走向逆断层N50W转N80EN4015900地层逆掩现象有1115、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2598-20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贴衬织物沾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 多人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与多人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一)5篇
- 新解读《GB-T 30952-2014水位试验台校验方法》
- 新解读《GB-T 31079-2014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 新解读《GB-T 31156-2014太阳能资源测量 总辐射》
- 建筑行业行业员工劳务承包合同5篇
- 车间工人安全合同范本
- 苗木工程合同范本
- 工厂服装加工合同范本
- 美菱空调采购合同范本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个人养老金微课课件
- 2025电化学储能生产指标管理办法
- 肿瘤患者心理抑郁护理
- 上班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 整机测评报告模板范文
- 2025-2030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十个严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医用材料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cmmm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