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_第4页
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十六国”A成汉B南凉C南燕D后秦2 .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三国时期台湾名为( )A台湾府B夷洲C琉球D北港3 . 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朝代是A西晋B前秦C东晋D南朝4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老臣”是指曾经在隆中生活过的A刘备B关羽C张飞D诸葛亮5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泰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统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为张骞第二次顺利出使西域奠定基础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大批北人南迁ABCD7 . 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 三顾茅庐联孙抗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成都称帝ABCD8 . 公元前350年,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授予爵位B免除徭役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9 . 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官渡之战卫温到达夷洲赤壁之战孙权称王ABCD10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 )A前秦B东晋C西晋D北魏11 . 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黄巾起义D南朝叛乱12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13 . 李白的诗句“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所展现的古代战役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为孙权、刘备的联合创造了条件D为促进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14 . 以下古代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长平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ABCD15 .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6 .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那里的联系,夷洲就是今天的( )A澎湖B钓鱼岛C金门D台湾17 .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建立魏国ABCD18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东晋ABCD19 .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圣颜真卿B诗仙李白C诗圣杜甫D画圣吴道子20 .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21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都与一次战役有关这次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牧野之战22 .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B匈奴起兵,攻灭西晋C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D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败23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战役B官渡战役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4 .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有因果关系的是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与商秧变法 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军机处设立与封建皇权加强 七七事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BCD25 . 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A论衡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九章算术26 .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旺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定都洛阳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赤壁之战27 .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中的“北语”即鲜卑语,事件是A吴起变法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2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是A北魏B蜀国C东晋D西晋29 . 在历史学习中,有同学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动荡与分裂的时代D早期文明与社会变革30 . 下列政权中,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有曹魏东晋西晋北魏前秦ABCD31 .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ABCD32 .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顾恺之作品的是( )兰亭集序女史箴图齐民要术洛神赋图ABCD33 .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4 .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35 . 近日,电视剧芈月传在卫视热映,该剧的开篇便提到了在秦国发生的一场变革商鞅变法。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D改革可能会遇到阻力,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36 . 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37 .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这位数学家是A张陵B蔡伦C刘徽D祖冲之38 . “它们随山雕刻、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魏晋时期的这种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A雕刻艺术与外来佛教相结合B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C绘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D儒家学说与佛教文化相结合39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结束割据分裂、实现统一王朝的排序中,正确的是A隋西晋秦元B秦西晋隋元C秦隋西晋元D西晋隋元秦40 . 小明在学习某单元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该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中国境内黄河流域的人类活动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二、判断题41 .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官渡之战。错误:_理由:_三、综合题4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如下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如下图,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4)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43 .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摘自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材(1)材料一横线上的历史人物是?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秧变法。商秧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宫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埤。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2)依据材料二,指岀商秧变法的背景,并从材料二中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3)商鞅变法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哪家思想学派的主张相似?对秦国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材料三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冋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人民日报李准变革激情越千古(4)材料三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与感想?材料四(5)材料四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哪两项措施?(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44 .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唐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但南宋以后却让位于江南。经济重心的转变曾经引起了中国文明的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材料二: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指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地),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悬殊性缩小(1)材料一中“北人避胡”中“胡”在西晋末年主要是指哪几个少数民族?(任写三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南人至今能晋语”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的“七雄”中的哪一政权地处江南?后来这一政权被谁所灭?继而建立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3)“北人避胡多在南”的现象为江南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