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进行北伐和西征D浦口、三河大捷2 . 齐白石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有A白石诗草白石印草B奔马愚公移山C白石诗草愚公移山D白石印草奔马3 .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红旗飘扬井冈山国共第一次合作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西安事变ABCD4 . 下列属于改变了不良社会习俗的是男子剪掉辫子,蓄短发 革除“大人”“老爷”的称呼,改为“先生”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ABCD5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战略转移,打退敌人围剿B战略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6 .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杂志的创办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庶民的胜利的刊行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发表7 .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博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解放战争(1946-1949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内除国贼,外争主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9 . 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的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 . 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 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马关条约11 .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十四年。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12 . 下列哪一个组织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A光复会B兴中会C中国同盟会D强学会13 . 下列哪一条约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4 . 翻开古书,满纸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读起来晦涩难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15 . 1950年刘伯承曾回忆道:“在江西这块土地,有两件事,记了一辈子:一是参加南昌起义;一是参加宁都会议。”对南昌起义,刘伯承称“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并随后写道:“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八一建军节纪念二十三年来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死难的烈士永垂不朽!”刘伯承对南昌起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B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南昌起义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南昌起义表明革命武装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16 . 人物信息:“甲午状元”“实业救国”“江苏南通海门”。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A刘鸿生B张謇C周学熙D荣宗敬17 .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同意工人组织工会ABCD18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19 . 到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A洋务运动的艰辛B红军长征的历程C日军侵华的暴行D渡江战役的过程20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政治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1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多少平方千米领土A100多万B44万多C60多万D150多万22 . “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有人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与毛泽东的话直接相关的战略行动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3 .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现象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洗劫焚烧园林园D获得大量赔款24 . 下列历史事件按因果关系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戊戌变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二、综合题25 .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材料三:材料四: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1945年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材料五: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的这所学校又被称为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说明中共认识到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起义”是指中共领导的哪次武装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这次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3)材料三中周恩来因何事前往西安参加谈判?此事件的发动者是谁?解决方式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蒋介石要求来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毛泽东等来渝与蒋介石等面商的结果如何?(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我们能从周恩来等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上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怀?26 .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史料类别)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字母代号)A虎门炮台B汉阳造步枪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E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史料解读)材料一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林则徐家书(2)依据材料一,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说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的历史事件。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大总统誓词(1912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1925年)(3)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论从史出)材料三(4)依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27 .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材料二:(2)读年代尺写出B、C侵华战争的名称;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3)用一句话概括C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材料三: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4)材料四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5)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涉及之外的条约内容一项,并说明条约的影响。28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让人从中获得启示,并汲取前进的力量。请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像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会议上讲话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四: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