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同学穷同学》_第1页
《富同学穷同学》_第2页
《富同学穷同学》_第3页
《富同学穷同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同学穷同学是个天涯热帖,今年初出了书,但书中多是“穷同学上班=养活自己,富同学上班=投资自己”、“穷同学将课本还给老师,富同学不断学习提升”这类的普及型论点。本报记者采访大量深圳民间人士和专家,力图得到最新版的结论。专家们说,穷同学和富同学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程度的差别;提前了解社会规则的人,更容易适应现有的社会标准,并在这套标准中取得世俗价值的成功。也许你要说,以“穷”和“富”来划分同学群体,太势利了吧。没关系,哪怕你被划分进“穷同学”,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也没什么大不了。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社会阶层分化深圳某IT企业产品经理鲁威4月初去北京参加了毕业10年后的第一次同学会,3个小时内“会晤”了乡村小学教师、县城个体商户、保险公司业务员、私企老板、国企副总、政府处长和无业游民各色人等。这些人,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回到深圳后,鲁威得出了个颇深沉的论断:大学毕业之时,便是阶层分化的起点。其实,更严格地说,每一次毕业,都映射着一次社会阶层的分化。同班同学,个性、家庭条件、学习成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化不可避免,但现实的诡异之处在于其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品学兼优的可能处处碰壁在小职员位置上蛰伏经年,个性开朗的或许被职场感染了抑郁症挣扎于生存边缘,学校里闷声不吭的老实人成了官场上的老油条,每学期考试必开红灯的小角色变身为生意场上的大亨从称兄道弟平等平级的学校走出去,所有人的发展走向呈现出看似无序的杂乱轨迹,最终简化为穷同学和富同学两个阶层。“穷同学和富同学的分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职场、官场博弈的结果。”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孙振华承认,穷同学和富同学的成败得失某种程度上透视着当下社会的现实生态,排除偶发因素,穷同学之所以穷的原因或许千差万别,但富同学成富的规律一定有共通之处。当下社会青睐“会来事儿”的群体“我的一个大学女同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农村任教,至今生活非常困难,开同学会连路费都掏不起,得靠大家资助。有同学下乡时见到她,完全不能想象其年轻时的模样,眼前就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对现代城市生活极其陌生,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认知层面。”孙振华将“毕业出口”视为贫富分化的第一个坎,有人选择大城市,有人选择小城市甚至乡镇农村,有人进了政府机关,有人进了企业,还有人选择创业,埋下了此后阶层分化的首因。当然,“出口”绝不是决定阶层的全部因素,深圳某杂志社编辑舒伟的两个大学同学,“出口”都很好,一个出身农村、上学时老实到被人调侃也不回嘴的同学进了民政系统;一个才华横溢、成绩优异的同学进了公安系统。8年后,前者升了副处,后者还在基层混事。“跟性格和情商有关,前者姿态低,善于领悟社会潜规则,很快进入到大家熟悉的游戏里,已然混成了官油子;后者不脱书生气,与周边环境始终格格不入。情商原本是个褒义词,但在中国的语境下,它还带有世故的意味,甚至带有势利、察言观色、巧言令色、逶迤周旋的意味,凡事必存目的,必然为己谋利。”孙振华认为,当下的社会风气、官场文化不支持正直、善良的品质,而是青睐乖巧、会来事儿的群体,他们往往成为胜利者。“勤奋、拥有强烈求富动机、迅速社会化与社会主流融合的群体更容易致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指出,中国这么一个转轨化的社会里,成功的核心要素与学校教育关联太少,所以不难解释客观条件相似度够高的同学为什么在个人发展上千差万别,“这三个要素可以看成大多数富同学的共性,而穷同学则全部或部分不满足上述条件。”富同学和穷同学很难长期友好?深圳某广告公司策划王猛的一个大学同学兼铁哥们毕业后事业发展迅猛,8年时间做到上市公司CEO职位,尽管现在CEO同学偶尔还会找王猛吃吃饭、唱唱歌,但王猛也悲伤地发现了一个事实,两人之间的交流落差、消费习惯越来越大,聊天的内容逐渐萎缩,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几乎成了唯一的谈资,“两个人终究会越走越远。”“穷同学与富同学的疏离感肯定会产生,这倒真不是富同学看不起穷同学之类的问题,而是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同生活条件形成不同生活习惯导致相处困难。”于长江举例,富同学习惯了出门私人轿车,穷同学习惯挤公交车,两人一起出门,坐公车还是打的?穷同学打不起的,富同学坐公交不舒服,“让富同学降低生活标准和习惯,他是真诚地不舒服,隔阂就在这些细小的生活需求上产生。”所以,我们可以下个结论,从整体上看,富同学的幸福感肯定比穷同学要高,但若是追究具体生活场景,幸福感则另有定义。于长江认为,“在细化到个体和生活场景时,幸福感未必跟财富有关。穷富同学幸福感的方向、纬度不同,并取决于个人欲望的高低、强弱。穷同学获取幸福感的路径、条件往往区别于富同学。穷同学或许买辆车、得到上级几句称赞就特别幸福,而富同学正在为某个项目收购失败忍受痛苦。”你真的为变富改变自己的习惯了吗?有些穷同学很爱抱怨,凭什么大家一个学校一个班出来混世界,只有你富了呢?我也有强烈求富动机,我也勤奋,我也愿意去人情世故潜规则。“说白了,还是求富动机出了问题。求富是你的真实目的吗?你真的为富改变自己的习惯了吗?”于长江解释,别看大家都宣称要疯狂赚钱,真正想赚钱又能赚到钱的群体数量却一直较为稳定,为什么?“有些人想富想升职想创业只是口头说说,未必真做;有些人则持从众心态,跟着搞几下,赚钱未必是其最真实最终极最发自本心的目标。真正想赚钱的人在操作中一定做到最优化,不去考虑别人、周边环境怎么样,不会随大流,他们的赚钱欲望真正压制了自身的生活习惯,并学会享受这种习惯。”在于长江看来,富裕、升职、创业成功等等行为需要一个人改变很多既有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元素,取决于日常生活细节的选择。例如穷同学就喜欢缓慢的生活节奏,每天抽出一小时来玩快节奏会很不爽,他们不愿意做出此类牺牲;而富同学压制了习惯与惰性,他们愿意用一个小时的不爽来换取成功,愿意屈就自己去逢迎利益,最终沉迷其中。久而久之,穷同学与富同学的阶层便分野清晰。于长江说得很直接:“除了真正生不逢时或遭受迫害的极端案例外,穷同学根本不必抱怨,无论得到什么样的果,其实都是自身种下的因”比较学让你意外的穷同学富同学16个不一样富同学总被老师批“沾染了社会习气”;穷同学是考试前认真复习的乖宝宝。富同学最让老师又爱又恨,他们有参加不完的活动、比赛和小兼职,为此常翘课,偶尔还被抓住抽烟、夜不归宿;但又时不时获得本专业之外某某比赛某某奖,“为校增光”。穷同学的笔记永远最工整,考试前被全班复印流传;几乎从不参加社会活动,连学校里卡拉OK比赛、周末舞会都没有。富同学善于表现;穷同学永远难以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可能是自然地,可能是有意为之的,富同学走到哪都是亮点,可能是外貌,可能是谈吐,可能是行为方式,富同学总有能让人记住的鲜明特征。穷同学哪怕长得更美、成绩更好、出钱更大方,却永远让人记不住,永远是“新”面孔。富同学总是“标榜”自己、“鼓吹”自己;穷同学的评语永远是“谦虚谨慎”。富同学都是“自我推广”的高手。在各种总结、推介表、职称评定表中,富同学总能一招中的言明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对集体存在的价值。午饭时一句“我最爱飙海豚音”,就能树立“歌王”的形象。穷同学的做人宗旨不外乎谦虚、低调,想让他进行自我表扬?他自己都觉得假。富同学“太功利”;穷同学标榜“知足常乐”。在穷同学眼里,富同学太功利,每个阶段都有比较明晰的目标,时不时搞个“五年计划”,连“一周内看10部法国新浪潮电影”、“每年去两个国家旅行”都要写进人生规划。穷同学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谚语的创造者和坚定实践者,不仇富,对自己的处境总能找到解释和心理安慰,号称“宽容”。无论事业还是爱情,富同学是主语;穷同学永远是宾语。富同学一定很主动,会对老板说,这个项目我来做;会先和别人成为朋友,是每次聚会的召集者;也会抢在情敌之前表白,永远不会成为影视剧中被错过的角色。穷同学的生活总是“未来式”,等待被领导赏识、等待被朋友需要、等待被心上人发现我的好。富同学总得贵人助;穷同学永远怀才不遇。在介绍一份工作、介绍一些客户、介绍一个女朋友的时候,富同学身边总会涌出不同的大哥、兄弟、红颜知己或者忘年之交,总有贵人不偏不倚地出现在人生岔路口出手相助。穷同学阅人无数、朋友众多,却总和伯乐错过,朋友都和工作无关,永远在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中。富同学都是“王牌公关”;穷同学都患有“生人恐惧症”。那些把客户发展成朋友的,常常是富同学,或者将来的富同学。他们会把客户分层,亲疏远近排列。他们的人脉资源维系得很好,老中青三代客户“济济一堂”;哪怕第一次见面,也能熟练地聊起家常。穷同学往往最厌烦和人打交道,第一次见面除了聊多变的天气和房价,再也接不下话了。富同学多半像脱口秀主持人;穷同学擅长“冷战”。有人说,这个社会谁擅长沟通,谁占有的社会资源就更多,就容易赢得财富、地位、名望。富同学保持着较高的沟通效率,无论是对工作、对朋友、对家人,他们频繁交换彼此的信息和想法。穷同学则相反,说难听点,工作上擅长“忍气吞声”,和另一半发火时也只会冷战,让信息沟通为零。富同学都是户外分子;穷同学往往是宅男宅女。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王石还在没完没了地爬山呢。富同学可能是驴子,玩游艇玩潜水玩登山;也可能是娱乐分子,混迹在各酒吧KTV;也可能单单爱好喝酒吃肉侃大山。穷同学往往都很宅,他们的理想世界在偶像剧或网络游戏里;他们和客户的沟通,最常用的是电话和邮件;哪怕是同一个城市的好朋友,至少也有半年以上没见面了。富同学看上去都好像工作狂;穷同学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富同学信奉,享受工作就是享受生活。他们也会抱怨加班到午夜12点,抱怨一个月出差三次;但当他们把这些和自己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会创造一些“享受”的方式来接受它。穷同学最厌恶的就是工作和生活不分,出差一定要拿最高补贴,加班从来不忘向老板争取三倍工资。富同学心里有本账;穷同学从来不算账。薛宝钗是个典型的富同学,林黛玉是个典型的穷同学。富同学对自己的收入支出都有本账,写下来,或者盘算在心里。某一部分用来投资,某一部分用来提升生活品质,某一部分用来维护人脉。穷同学从来不记账,要记也仅仅是“4月20日,聚餐200元;化妆品,680元”。所以很快,穷同学林黛玉就吃不起燕窝了。富同学的人生规划一直是“扩大再生产”;穷同学赚了第一桶金就退休。等我赚了第一桶金,就不工作了,去丽江开个小酒吧、咖啡馆,或者去普罗旺斯休养几年。这是大部分穷同学的梦想。富同学却觉得很可怕,第一桶金很快就会用完,只有用来制造第二桶、第三桶梦想才能真正实现。富同学能想到老板没想到的;穷同学只做好老板吩咐的。富同学必须很醒目,摸清老板的喜好,提前考虑到老板没想到的,让老板觉得合作默契。穷同学是循规蹈矩的乖宝宝,老板吩咐的,一丝不差能做好,不少一分,但也不会友情赠送多一分。他会是良好的执行机器,却不能独当一面。富同学常常婚前是浪子,婚后很安定;穷同学的婚姻并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爱玩、爱交际的富同学,一旦到某个年龄阶段,作为浪子也会需要婚姻这个港湾。他们认为婚姻是安定事业、平衡人生的部分,让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穷同学有的家庭幸福;也有的把婚姻当做让生活安定的筹码,没有深入理解社会层面时就早早结婚。对他们来说,婚姻就是婚姻,对他们的事业并没有帮助。富同学有严格的自控能力;穷同学自控力、情绪管理能力都较差。坊间传闻,典型的上海女人自控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极强,比如,她们不会白白哭一场,如果明知这场哭泣达不到任何效果,她们会忍住。所以,上海女人往往是富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