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蜀汉与东吴B东晋与前秦C东晋与北魏D刘宋与前秦2 . 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武王伐纣B齐桓公称霸C班超经营西域D焚书坑儒3 . 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的史实是 ( )A发生在公元前209年B领导人是陈胜、吴广C起义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4 . 铁农具和畜拉犁得到推广是在( )A战国时期B商朝C春秋时期D西周5 .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汤D纣王6 . 下列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中,第一个通过世袭制即位的是:A禹B启C汤D周武王7 . 秦朝末年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当时他们“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A争夺皇位B割据争霸C反抗暴政D逃避徭役8 . 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栽培稻谷遗存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司(后)母戊鼎ABCD9 . 孙中山先生写的一首诗:“中华开国五千,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首诗歌颂的是( )A禹B炎帝C黄帝D皇帝10 . 下列属于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有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长平之战ABCD11 .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和平相处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12 . 对于汉化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加剧了民族矛盾B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C使民族间战争不断D促进了民族融合13 .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它的作者是( )A蔡伦B顾恺之C王羲之D贾思勰14 . 孔子曾对弟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这反映出孔子A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B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15 .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已出土的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ABCD16 . 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学习,了解北京人不能通过( )A人类化石B遗留的粗糙石器C遗留的炭屑、烧骨D遗留的谷物17 .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18 . 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科技创新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改进造纸术 司南的出现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BCD19 . 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部位主要作用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氓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江南河20 . 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下列帝王与历史典故“鸿门宴”有直接关系的是A汉高祖B秦始皇C齐桓公D汉武帝二、综合题21 .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自商君书(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2)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李斯谏逐客书(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孝公卒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三、辨析题22 .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统治者一直关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摘自史记晋世家(1)材料一“桐叶封弟”的故事反映出周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你是如何看待“桐叶封弟”这个故事的?(鼓励多角度开放作答)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群臣为一事争论不休: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群臣都同意丞相王绾的说法,廷尉李斯却有不同意见。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3)王绾与李斯主要争论的是什么?李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