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消费信贷_第1页
浅析我国消费信贷_第2页
浅析我国消费信贷_第3页
浅析我国消费信贷_第4页
浅析我国消费信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浅析我国消费信贷企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等制度的改革现状,与这些相配套的分配货币化即工资制度的改革却不明朗,人们对未来增加收入尚存忧虑。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约1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从另一角度来看,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水平下,近90的人要对今后的病、老做更多的经济准备,这种心态难以让人有信心预支未来的收入。银行风险控制的手段不够完善。1个人消费贷款信用报告不够完善;2每次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个人资信调查,一旦发生托欠再进行催讨,人力成本太大核算下来不划算3有的贷款额很小,觉得应该没有风险而且没有必要做个人信用的查询;4核查的个人信贷数据、信息陈旧,无法反映出贷款者的真实信用情况。三、解决消费信贷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诚信体系”由政府、银行认定的机构对能够反映个人信誉度的个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评估评出个人信誉等级,并在个人进行信贷活动时提供给银行作为是否放贷的依据实际上,我国“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和银行界关心的焦点,尤其是在进一步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作为直接影响消费信贷进度的“个人诚信体系”的建2/5立就更加牵动人心。0010年7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上海个人信用联合诚信服务系统数据信用报告查询分系统,并出具了大陆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到2001年底该系统已经采集了240多万条的个人信用信息,此项采集几乎覆盖了上海市区有信用消费者人群的一半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0个查询网点,累计接受查询16万余次。LOCALHOST为保证个人信息来源稳定、准确和信息有效利用上海市成立了由5家商业银行、企业可以向银行申请此服务以证明自己在工商银行的业务往来情况和资信状况。其他单位或个人也可以向工商银行申请此服务调查自己的各合作伙伴与工商银行合作情况。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它纳入到国家制度这一体系中来。我国在个人信用建设还刚刚起步,没有经验可言。其实国外有很好的模式可借鉴,我们不妨兼收并蓄,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模式。目前国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欧洲方式即由中央银行和政府出面深度介入资信评估机构是政府的附属另一种是美国方式,即完全交付市场公司去操作。总之,人们越来越呼唤个人信用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制来解决困难。3/5二提高老百姓的工资收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老百姓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虽然传统的消费心理仍存在,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信贷消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消费信贷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如现在市场上有1万多种商品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商品还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很可能市场上出现的是15万甚至2万多种商品,本来这一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在收入没有更多增加的情况下人们怎样才能把更多商品买回家呢这就要依靠消费信贷通过信用消费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随着小额信贷逐步成为主流,消费信贷也从原来仅局限于企业级的各种大额信贷,过渡到个人的各种信贷。银行相继推出了消费品贷款、装修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婚庆贷款等信贷种类,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的消费观念。种类繁多的各种信贷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财观点也渐为国人所接受。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信贷消费的认知度和认可比例明显上升。三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简化信贷消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为消费者着想。有关调查显示消费者并不是不愿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7以上的居民对4/5个人消费贷款观念上愿意接受但苦于贷款渠道不畅,手续繁琐,并要做相应的抵押。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影响着人的消费。所以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考虑,信贷消费手续的简化应该是打破消费者心理障碍的“瓶颈”之一。当前,我国已迈入“买方市场”阶段,需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而信用消费对当前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应当说,消费信贷是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当然,手续简繁并非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模式化后,意味着信贷消费的日益成熟。另外热情周到的服务,也是促使信贷人的催化剂。工作人员,应该仔细有耐心逐一全面的把消费信贷所需要办理的手续、贷款条件,清清楚楚的告知消费者。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稍有不慎,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所以各家银行都必须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要想解决个人消费信贷中的问题及困难,仅凭这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共同的推动促进为个人消费信贷修路搭桥才行。只有这样,消费信贷才会飞速向前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才能不断地扩大消费品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